一個交互設計師的面試經歷

本文記錄了研究生入學之後的13個大小面試,主要面的交互崗,產品和UI也有一點,這裏分享出來方便互相交流學習,也算是自我總結與鞭策。

1.崗位:UE設計師

公司:神州租車

時間:約2015年3月

概要與感悟:大老遠跑到空港經濟區,一個女面試官,記得問他們幾個人,她回答2-3個;當我謙虛而真誠的表示希望入職後能有人帶時,她直接說沒人帶,希望能直接做事情(呵呵,那你慢慢招人吧)。交互方面展示了一個水電氣暖維修APP,更側重主觀的背景介紹和需求分析,界面實在拿不出手。其他更多的展示了本科時候做的工業設計相關作品,是希望傳遞我的踏實努力和設計潛力,不過似乎她也不感興趣。印象中還問了一個爲什麼想做用戶體驗,我回答的應該是興趣、想多嘗試不同的設計領域,其他問題全忘了。

2.崗位:UI實習生

公司:異鄉好居(留學生海外租房平臺,新東方投資)

時間:約2015年3月

概要與感悟:創業公司,電腦包裝盒還在樓道沒清理,工位區那邊坐了一堆唧唧喳喳的女人,男面試官估計是個總監吧,當時還在人人裏搜過他的名字,具體忘了。工作應該更偏平面設計一些,而我當時的視覺功力不夠,就是個做展板的水平。問我能不能做這種圖那種圖的時候,表現的不夠自信。

3.崗位:未知

公司:某培訓機構

時間:約2015年3月

概要與感悟:地點在華苑附近,女接待說回去天津工業校內工作,估計是打着招聘名義招生的培訓機構。而我始終覺得,稍微設計專業相關科班出身的同學想轉UE/UI都沒必要報班。其間還有一次更爲兇險的經歷,去面試工業設計相關工作,在和平路地鐵站附近吉鴻昌紀念館內,裏面放着若干仿明式傢俱附庸風雅,牆上掛着幾張陝西商會的合影照片,但我依然覺得他們有可能是傳銷。先後有兩個男的面試我,前者年齡大些,面向也算和善,後者面我的時候,一心想着怎麼逃生,只記得聊了霧霾治理,然後注意到他西裝袖口少一顆鈕釦。後來回到學校,人事還打幾次電話問我考慮的如何。可你們做大型空氣淨化設備的,連工廠地址都說的很含糊,網上的信息也漏洞百出。我一個學工業設計的畫CAD估計不如普通大專生,外觀造型估計你們的設備也用不上,招我過去白養着啊。所以至此對天津很失望,打算去北京找一找。

4.崗位:UE實習生

公司:用友

時間:約2015年3月

概要與感悟:視頻面試,WK和LY面的我,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說自己對UE感興趣所以做了個水電氣暖維修APP的練習,能保證6個月實習。記得當時說過:“只做了用戶端,還沒做店鋪端,是因爲沒法把自己當做店鋪端用戶進行設計。”“本以爲僅維修暖氣,功能過於單一,後來擴展到水電氣暖和全家電維修,結果越做越大,沒法收場了。”然後居然就過了。這也是我從事UE工作的開端,要麼是覺得我真誠好學、渴望實習,要麼就是覺得我學歷可以又有半年時間實習。以至於我現在依然覺得招實習生的標準不在於能力的高低、有沒有成熟作品,態度和時間纔是比較重要的。實習生更多的工作是打下手,虛心踏實,能力很強的話,要正式的員工有啥用呢?

5.崗位:交互設計實習生

公司:瓜子二手車

時間:約2016年9月

概要與感悟:地點在回龍觀那邊一個寫字樓,電梯裏、水吧旁,哪裏放的都是創新創業的廣告,然後就坐在水吧旁一個小桌子那裏,環境嘈雜,我問女面試官爲啥在這面試,她居然反問我你沒面過試吧,難道不該在會議室面試嗎?着重展示了布客的原型,畢竟比較完整,但在現在看來,原型畫的實在有點糙,所以效果並不好。她問我爲啥不走校招,這麼晚了還找實習。我說水平有限,另外就是錯過時間了。然後問她實習生能不能轉正,反正我每週四天時間能保證,能幹點活,不關心轉正的事,只是想增加互聯網公司的實習經驗。她還挑三揀四,雙手抱胸,態度傲慢,筆記本都不帶。另外前一天晚上寫了幾句他們產品的分析(反正要麼他們產品腦子有坑,要麼設計腦子有坑),但是實在沒法和她溝通,就沒有展示。她還說我不適合做設計,然後我就去脈脈匿名吐槽了,結果有好幾個人迴應她的傲慢,也算解解氣。

6.崗位:UI實習生

公司:優酷

時間:約2016年9月

概要與感悟:女面試官,雖然當我把測試題做完發給她之後沒有任何回覆,但面試時她的言行舉止都很優雅。主要讓做OTT業務的運營設計,差不多就是類似電視盒子,配合運營活動做設計。說是要有做電影海報的水平,可是海報也有簡約和科幻的區別啊,給我素材我能處理,完全畫一個的話,我的技法可達不到。她給我看了幾個圖(後來覺得應該是別的面試者做的),讓我挑毛病,可是沒挑處幾處,後來在她引導下才能配合着說幾句。她問我專業背景更合適交互,爲啥做UI,我回答是交互視覺本該一體,多學點沒壞處,然後就是UI更有產出,入門相對容易,可以慢慢轉交互,將來找工作至少有拿得出手的UI作品。作品側重給她看了一些之前做的banner圖,後來做了一版首頁UI優化的測試題,熬夜做出來發給她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7.崗位:產品經理

公司:常青藤爸爸

時間:約2016年12月

概要與感悟:當時錯過了校招,而投出去的簡歷沒有任何消息,所以即便開春再找工作也得提前找個保底的工作,而正好有朋友在這家公司,所以就做了產品分析,順便打算做了幾個頁面的視覺,打算等到時機成熟就讓他推薦下。結果我發到知乎的文章被他們提前看到了,然後就去面試了。問我看過哪些書,我當時一緊張,竟然忘了她說的交互設計精髓就是about face。問我覺得最好用的手機APP是哪個?之前完全沒準備,我覺得答網易雲音樂太庸俗,答知乎又太功能需求優先。所以隨口說了簡書,然後要臨時誇它可真不容易,所以還是會側重一些功能點以及平臺的理念。然後問哪點交互不好,正好當時簡書改版把給一篇文章添加到某主題從右側抽屜改成了下拉彈出,我就說了這點,但細問我爲什麼覺得之前好的時候,我的回答是“用戶需要慎重決策,所以區域需要大且明顯,而天貓京東的商品篩選已經讓用戶學習到了右側彈出的交互操作方式,改了之後反倒顯得普通,讓產品缺乏調性。”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常青藤爸爸要做境外用戶,怎麼設計註冊,按理說應該回答調研用戶分佈和需求,看哪些國家的華人家長有這些需求,然後找能做當地運營商短信業務的公司談合作。我卻說參考一些有境外用戶的APP,不過這樣就可能導致有些不會有用戶的國家的資源浪費。

當時薪資沒談好,然後不想做單一產品,怕限制以後發展,擔心自己不能勝任產品的工作,所以需要人帶,可公司只有兩個產品,所以決定還是需要再積累一段時間的UE知識和經驗。公司太多熟人也有利有弊把。很久之後飛飛跟我提到說當時面試官反映說我不夠自信。另外關於學與做,飛飛有自己的看法,他覺得我每天下班不打遊戲就對着電腦學東西不如直接實踐,發現問題再去學。我其實挺贊同他的觀點,不過沒人帶就很難發現自身的問題,這樣野路子走下去,我也很焦慮。

8.崗位:交互設計師

公司:伊颯爾(外派華爲)

時間:約2017年8月

概要與感悟:雖然是外包,卻是華爲雲項目(AI,大數據方向),所以我很想去,哪怕比現在工資低一些,所以連夜整理了一份PPT(以後一定要及時整理,項目不在多而在亮點)。兩個女面試官,先講了電網幹部管理系統和石化能管中心項目,兩個都是屬於需求清楚、頁面定型的,但設計難度和設計亮點並不突出。講客必得,雖然當時正在做,也算是深度參與需求確定的,結果講的時候還是卡殼了,可能是因爲當時還沒有成型的設計產出吧,之後在講布客時纔算可以接住面試官問的問題。所以交互設計一定要有清晰的業務支撐,好焦慮,覺得自己以前做的都是假的交互,可是人家明明也分析需求了,不然怎麼做東西。談了UE人員配置和設計師話語權的問題,談了企業應用交互設計的發展,說看重我後臺管理系統的項目經驗(其實我並不覺得那些算什麼後臺,勉強算是web端應用),問了爲什麼想跳槽(我覺得以後面試官都不要問此類問題了,反正都是隨口一問隨口一答),問了需求來源與分析(但我並不能給一個成型的答案),中間一個面試官催我講快點。

9.崗位:交互設計師

公司:中科天璣

時間:約2017年9月

概要與感悟:中科院背景,兩個UI,我去了就我一個UE,除了自己的產品,主要根據客戶項目做數據可視化。

一面——前端女總監,人事經理。

依然是前面的幾個項目,不過調整了順序和講解比重。布客那裏停留時間較長,但我的截圖放得不夠。問我和不和開發對接,如何應對開發說實現不了的情況。說我們公司原型和視覺都挺細,他們都是直接拿e-charts堆。其他聊的好像沒什麼價值。

(工匠精神/發聲指導/演示設計/prezi/職業發展/打基礎/剛畢業見識有限/建模打光/動畫渲染/抽菸/喝茶)

二面——首席戰略官

從Prezi演示聊到工匠精神,從審美聊到人生,幫我做了發聲指導,問了我的職業規劃,說我剛畢業見識有限要打好基礎,哪一行堅持做下去都會有所成。相對於他年輕時做過動畫渲染、做過建模打光、能抽菸能喝茶、以及各種經歷來說,我的閱歷確實尚淺(不過我也會建模會動畫啊,開始還想表現一下,後來看他那麼嗨,只好順着他意思來了)。我對堆滿茶具的茶几不感冒,包括別家也是,喝茶能掩飾什麼嗎?能代表什麼嗎?

10.崗位: 產品經理

公司:愛納百川

時間:約2017年9月

概要與感悟:

男面試官,還算溫文爾雅,似乎想做汽車定製的產品;所以問我有哪些行業背景:機械設計、車輛工程、供應鏈、境外支付等,覺得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可以勝任哪一個?我說據我瞭解汽車行業有嚴格的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自己曾經做過自行車定製的分析調研,沒那麼簡單,所以公司有沒有專家顧問作指導,產品經理不是隨便誰能做的,他說給汽車換個顏色用不了那麼麻煩?呃……沒有看我做的作品,加填寫簡歷半個小時搞定,是最快的一次面試。

11.崗位: 交互設計師

公司:聯想利泰(外派聯想)

時間:約2017年9月

概要與感悟:

之前都是和面試官坐一側對着我的電腦屏幕看作品,這一次是面對面,所以展示時有點問題,他要求我把電腦轉過去,按說應該重視分析過程的,但是實際還是要我翻到頁面給他講。女主面,男輔助。女士穿着很商務,一臉精明的樣子吧;男士黑色T恤,眼神很堅毅,比較隨和,其實更多是他面試,女的在旁邊坐鎮把關。直接說結果,隔一天HR就反饋說我有產品經驗沒設計經驗,不像別的需要你追着HR問結果,其實並不是特別明白。

主要做moto OS的本土化與優化,所以我問他是否有仔細看過我的簡歷,我做的都是web後臺,爲什麼要我來面試,他說仔細看過。他們強調幾次說手機系統也算一個個APP,其實是有點不自信吧,似乎有條鄙視鏈:互聯網APP產品>手機系統應用>web/桌面端。

設計項目講述跳的比較快,主要看了布客和家電維修,(家電維修沒有原型,所以看了比較粗糙的最初版)。

中間討論了移動端和電腦端交互設計哪個更難,我就從同事的反饋、設計研究和投入、頁面大小闡述了web的難度,同時也說了企業重視程度和用戶感知對設計評價的影響。女問了常見的設計原則,我跑題了,答成的設計流程,什麼需求分析處理、設計方法,而且答的不流暢。其實那些知名公司和設計大師歸納了太多設計原則,彼此有自己的立論基礎,然後又有交叉重複,以至於看似基礎卻不知道怎麼答。太多男問了Android和iOS規範的主要區別,我一時只能答出返回鍵的重要區別,以及籠統說了很多控件的不同,當然還有中國市場以iOS規範爲標杆的現狀,正好那兩天小米和蘋果全面屏的設計分析比較多,所以說了全面屏設計的注意事項和兩套系統的趨同趨勢。女的問我有沒有做過桌面端,我想說自己輕度參與過,但她沒給我機會打斷她。看了設計分析,友金所和放心選的,因爲常青藤沒有在電腦。最後介紹了人事歸屬和外包編制,我以爲有希望呢,結果還是沒通過。

12.崗位: 產品經理

公司:陽光智園

時間:約2017年9月

概要與感悟:做“互聯網+校服”的,我個人覺得挺有前景的。想讓一個同學推薦,所以提前熟悉了產品做了個分析畫了幾個頁面。一個產品經理面的我,問的問題包括:爲什麼想換工作?你更想做交互還是產品?你覺得合理的UE設計流程應該是怎樣的?你說的設計規範指的什麼?你覺得做產品難在哪?axure水平怎麼樣?別的想不起來了,因爲有之前的分析,也覺得他會仔細看過我簡歷,所以基本沒有展示交互作品。爲什麼換工作:希望做甲方,做自己的產品,希望能緊貼業務做設計,有所成長。想做交互還是產品:未來肯定要做產品,但是擔心目前水平不夠,比如商業模式啥的,他直接說不用你管這些,好吧。做產品難在哪:溝通、實現。最後開了價,他說你的水平最多算是應屆畢業生+半年實習,說希望我找個好工作,然後就走了。結果沒走多遠就讓回來了,說回去照着他們的產品畫畫,儘量還原一些交互效果,能讓開發容易理解的。也只能答應了,然後等通知。畫了一版,頁面全部鋪開,加些設計說明和跳轉關係,他說不是這樣的,然後又畫了第二版。目前等通知中。個人覺得移動端有那麼多原型工具,爲什麼不嘗試一下呢?雖然各有利弊吧。其次會覺得動效的必要性問題,如果說爲了開發看的更清楚,全部鋪開應該更合適吧,避免漏掉一些內容。

13.崗位: 交互設計師

公司:百思佳購

時間:約2017年9月

概要與感悟:“出海”創業公司,“出海”意思就是做東南亞、拉美、非洲國家的市場。公司創始人有Google背景,主要產品是clean(內存清理)和battery(電量管理)這些,盈利模式是廣告,有專門的廣告投放團隊。從Facebook和Google買廣告位定向投放,吸引下載,然後再把其他廣告放進產品中,賺取差價。面試我的是一個產品經理,在公司做了三年,她同時也做設計,希望先做產品助理兼做一些設計,然後逐漸獨當一面(我其實挺排斥這四個字),因爲希望我能做擬物風格圖標(用戶市場需要),所以翻了挺多視覺作品,交互基本沒看。我問他們有沒有後臺管理系統,她說沒有(不知道爲啥沒有,不是得收集用戶數據啥的嗎?)。工作是996,然後就沒有繼續談薪資。其實並不是排斥996,或者說90後浮躁、吃不了苦,他們只是希望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能有相應的收穫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