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選產品體驗報告

封面

聲明:非利益相關,最初是放心選的運營小哥在知乎私信邀請我參與他們的產品評測,爲我個人使用過的或瞭解的產品提供評測建議,我因此才知道這個產品的存在,寫這篇報告完全出於個人意願。

前言

作爲一個低調的、沒有官網、沒有百科、甚至連新聞也搜不到的APP,我只好從小米應用商店摘抄下這段介紹:

“放心選,用真實、客觀的檢測數據,幫助用戶爲家人、孩子和自己選擇安全優質的產品。

放心選是一個獨立第三方評測和信息發佈平臺。通過和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合作,使用客觀的檢測數據,建立以商品質量和評分爲核心的搜索引擎,幫助消費者篩選出高品質商品。 ”

除此之外,APP啓動頁顯示的slogan爲“將消費者放在心上”,引導頁出現過“放心選——解決消費者挑選痛點”和“評測商品排行——用綜合得分幫你選放心商品”等文案。對了,搜索的時候還看到過一個運管崗位的招聘信息,我也因此得知放心選是微店旗下的產品。

不管怎樣,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還是一個相對神祕的APP,想窺探其全貌,跟我一起往下走:::

基本功能介紹

底部四個標籤頁分別是首頁、榜單、小組和我的。

“首頁”主要包括搜索入口,各個評測產品的top3以及相應的全榜單入口和詳細評測報告入口。

“榜單”實質上是產品的頻道分類展示,以方便用戶按類別查找篩選各個產品的榜單。

“小組”比較類似貼吧和社區,是管理員和用戶互動的主要戰場之一(另一個是微信羣),也是評測內容徵集、討論和發佈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的”主要包含消息中心、所收藏標記的產品列表等基本功能。

那麼,究竟誰會用到這些功能呢?誰會是放心選APP的關鍵用戶呢?

用戶分析

以我個人爲例,從事用戶體驗設計行業,對產品經理有一些瞭解,無奈沒禁得住運營小哥的讚美就加了微信羣,把“給評測產品提評測意見”理解成“給整個APP提意見”,就着誤打誤撞,逐漸瞭解到了微信羣運營的不易,也知道了放心選公衆號和APP。因爲有幾篇評測報告寫的確實很專業很有深度,我就關注了公衆號。但是從關注公衆號到下載APP對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一次艱難的決定,雖然對我來說並不是,我就是聽了運營小哥的話想單純的下載下來看一看,順便提點建議。

所以不管是微信羣還是公衆號文章,放心選APP就這樣有了自身用戶的原始積累,但是留住他們生產內容並不容易,即使他們已經足夠的熱心腸,但是他們只想用少的時間、最快捷的方式閱讀到最高質量的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評測報告或者商品推薦。一個公衆號能解決的事情,我爲什麼要下載一個APP呢?我當時一時口快,建議他們儘快把這些文章發到類似知乎、果殼、簡書的專欄上,甚至一些別的新潮的聚合類閱讀軟件上,讓更多的人讀到高質量內容,同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現在突然有點後悔,畢竟這些評測的策劃實施都是需要錢的,爲人作嫁的事能不能幹是個問題?有些渠道可能真的用不得。

此外,用戶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想動員他們UGC越來越難,所以放心選以OGC模式生產專業的高質量內容,同時用社區、微信羣、問卷的形式從用戶那裏收集評測意見,甚至郵寄樣品讓用戶試用並收集反饋,我把這概括爲“用OGC驅動刺激UGC”。所以,在用戶之外,運營人員也是這款APP的關鍵用戶,他們也需要愉悅的體驗。

首頁

首頁的排版其實整體上做的已經比較超前了,大面積留白、去邊界、大字號、少色彩等,但還是覺得有些鬆散,各個元素的間距過於均勻,離疏密有致的韻律美還有一點距離。此外有些細節提一下:每個產品的卡片都有一個放心選logo,太重複;產品名稱居中對齊也是很少見的,建議居左;卡片建議滾動,這樣可以多展示幾個,而且適配也容易些;評測報告banner的高度可以適當減小;搜索框可以默認顯示一個近期評測的熱門產品。

搜索頁提供熱搜備選和搜索歷史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商品/評測報告的切換方式其實比較怪異,既然商品和評測報告之間界限明確有無主次之分(個人認爲搜評測報告也很常用),可參考微信和知乎的“搜索指定內容”交互方式。然後“幫我選”三個字用的不好,不管軟鍵盤上有沒有搜索按鈕,用“搜索”代替更好。

在搜索結果頁可以對產品進行篩選和排序(按評測指標進行),是十分周到的。但是右上角的分享按鈕實在是“不知所云”,我可以把整個搜索結果列表分享出去嗎?

還有搜索結果列表採用了“左文右圖”是處於何種考量和權衡呢?

產品詳情和報告詳情

產品詳情頁包含圖片、基本信息、各指標得分明細、完整榜單入口、完整評測報告入口和相關小組等內容。這裏的“想(吃)用/用(吃)過”參考了豆瓣“想看(聽)/看(聽)過”想來不會有大問題。大致邏輯是“標記想X後可取消想X,標記X過後可刪除評分;標記X過會覆蓋想X;刪除評分方可查看想X時留下的有關信息”。唯一的遺憾是和豆瓣太像,另外就是標籤建設尚不完善,我也看了娛票兒APP的這塊標記電影的交互怎麼做的,他們就有自己的創新。評分模塊其實可以做些可視化設計。另外,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評測項目,所以通用的佈局和統一的規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報告詳情頁面,現在排版十分混亂(圖片欠處理,水印不一致,色彩多且豔,小標題裝飾樣式多,圖題樣式繁雜,缺乏嚴謹感),即便是微信編輯器,也該有章可循的。

榜單

“榜單”頁作爲產品分類導航,體驗設計上可說的不多,關鍵還是後期分類的維護,其實前期不適合分太細的。至於評測產品與品牌的選擇依據也是慢慢完善的,電商圈的紀檢委不是容易當的。

小組

“小組”類似一個社區,雖說可借鑑的成熟產品比較多,但還是可以提幾個問題的。比如:各個小組的頭像是不是要統一風格,或者換成icon?發動態、寫文章都放在如此顯眼的位置,用戶真的會用這個閹割版編輯器寫文章嗎?還有發動態這種說法,真不如發帖更適合這個場景。UI上,小組資料信息卡、內容區與屏幕邊距等細節都是可以優化的。

這裏提一個大bug,屏幕底部“發表評論”看着像個輸入框,實際上點擊卻是彈出評論輸入框,先不說彈出的交互是否合乎邏輯,彈出層和鍵盤之間的間隔就不能忍。

點擊“發動態”按鈕打開的新頁面導航欄卻叫做“發表動態”, 點擊“寫文章”按鈕打開的頁面導航欄叫做“發文章”。還有“發表”按鈕的激活邏輯也不通,插入圖片的流程也值得深究。髮長文的話,這個編輯器絕對不行,不說多麼高大上的排版,最起碼存個草稿吧。

我的

“我的”頁面主要包括消息通知和標記過的產品彙總。其中“我想用的”、“我用過的”細節有待優化,比如分割線太重,同樣的“左文右圖”佈局等。而且太佔空間,建議放到二級頁面展示。退出按鈕太明顯,建議進行摺疊隱藏處理。另外,目前只支持微信登錄,獲取的頭像不夠清晰,也不支持修改暱稱等操作,需要持續迭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