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聽書筆記

  • 作者:理查德塞勒,卡斯桑斯坦
  • 行爲經濟學流派的經典著作

一、爲什麼理性的經濟人並不存在

  • 傳統經濟學認爲人是理性的,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 心理學研究成果,人的大腦中有兩個思維繫統,一個是直覺思維繫統,一個是理性思維繫統
    由於理性系統的懶惰和高成本,往往是直覺系統佔據主導地位。這樣一來,決策會受到偏見的影響

1. 偏見影響

  • 錨定效應:面對未知的新問題時,會把腦子裏先入爲主的信息當成參照物

  • 可得性效應: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出現在大腦裏,人們就認爲這件事情更容易發生

  • 損失厭惡效應:失去某種東西的痛苦,會遠大於得到它的快樂

  • 隨機性效應:常常對隨即發生的小概率事件,隨便尋找原因

  • 盲目樂觀效應:常常會過高估計自己

  • 默認選項效應:常常被動接受默認選項,但不管它是不是最佳選項

2. 誘惑性影響

  • 在感官和思維層面面對的各種誘惑,會動搖理性

3. 羣體性因素

  • 與生俱來的從衆心理

二、 如何用助推的方法優化決策環境,更好地做決策?

  • 助推是幫你做決策,不是替你做決策

  • 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保留人們自主做決策的權利;適當地影響(干預)人們做決策的過程,讓他們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 在外包裝上醒目的位置,寫清脂肪含量,提醒人們抵制誘惑,而不是強制廠家不能生產,或剝奪人們的購買權

1. 減少直覺迷惑

  • 在決策環境和選項設計中,儘量減少會誤導直覺的因素
    • 例如:從內向外推的門,裝上把手後,大多數人會下意識的拉門,這種設計容易迷惑直覺

2. 提供容錯空間

  • 在免不了直覺思維犯錯的情況下,給錯誤必要的寬容度
    • 例如:Type-C接口,相比較於傳統的USB接口

3. 優化默認選項

  • 充分考慮直覺思維對默認選項的依賴和慣性,從適合大多數人的角度入手,讓默認選項儘可能對大多數人有利
    • 例如:設定養老金計劃時,政府把繳存比例的默認選項設定爲法律規定的上限,讓人存起來更多的養老金

4. 提供充分信息

  • 提供充足信息,客服偏見,提高決策理性水平
    • 營養標籤幫人們獲得充分信息,瞭解食物的脂肪水平,也能更好地抵禦高脂肪食品的誘惑

5. 簡化選擇體系

  • 控制選項數量,人們更願意認真分析每個選項,認真考慮該選哪個;如果數量不好控制,那就想辦法爲人們比較和衡量各個選項提供便利
    • 2000多種顏色的油漆,在油漆店先把顏色按相近程度分類,劃分大的色系,然後在色系內部漸變排列,儘可能簡化選擇

三、 如何在公共政策領域,用助推改進決策

1. 推動人們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保障計劃

  • 塞勒親自設計的“明天儲蓄更多”養老金保障計劃,只要承諾在每一次漲工資的時候,自動提高繳存養老金的比例,且繳存比例的提高幅度比工資提高幅度要低
    通過簡化選擇體系,避免設計又多又複雜的選項,用簡潔明快的選項,幫你看清利弊,做出理性選擇

2. 促進節能環保,改善生態環境

  • 爲了讓大家更多購買節能環保的汽車,從1975年開始,美國政府要求汽車公司給每輛汽車貼上節能環保標籤,標上每加侖汽油能開多遠。且寫清楚這輛車開一年,預計要花多少錢加油。通過這樣的政策推動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的汽車

3. 提高器官捐獻比例,拯救更多生命

  • 部分歐洲國家,將默認選項改成同意捐獻,只有不同意捐獻的人,才需要額外手續。通過這種辦法,迅速提高了器官捐獻率
    美國部分州提出另一種辦法,在你申請或更新駕照時,必須做出選擇,是否願意捐獻器官,不得含糊。通過這種辦法,器官捐獻率從三分之一提高到了三分之二

總結

  • 應用助推理論,是爲了減少因爲偏見導致決策失敗的概率,並不是爲了消除偏見。影響決策的偏見性因素,以及誘惑和從衆心理,來源於人類的心理特質,是無法被消除的

  • 用助推改進決策,是順勢而爲,利用和引導偏見,追求積極的結果

  • 《助推》說的很明白,雖然它認爲人的理性存在欠缺,應該用助推的方法適度干預個人決策過程,但它並不會顛覆個人有權自由選擇的基本價值觀
    助推的干預是溫和的,並不是要反對和顛覆自由主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