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聽書筆記

  • 作者:馬修·利伯曼,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 從人類本能的角度來討論社交對於我們每個人的影響

  • 核心內容:向我們講了驅動人類社交的三大動力:連接、心智解讀和協調

一、 連接

  • 把我們和社會、和其他人聯繫在一起

  • 連接受到挫折時產生的社會疼痛和我們的物理疼痛是一樣的感覺
    同樣,我們受到的社會獎賞也會產生同樣的精神愉悅

  • 我們的大腦是樂於合作的,自私並不是我們的本性

二、心智解讀

  • 怎麼才能夠更快、更準確地get到別人的意思。與情緒理解能力、智商情商都有關係。讓我們能夠猜出來別人的語言、動作,然後把自己的行爲做到超前一步,佔盡先機,掌握主動權。

  • 理解別人的想法,我們才能夠跟別人進行下一步的社會交流

  • 工作原理,兩條路徑,互補關係:

  1. 我們的心智化系統,即我們經常用的邏輯推理能力,隨着年齡慢慢成熟

  2. 鏡像神經元 :在大腦中映射出別人的行爲。通過內部模仿,辨認出所觀察對象動作的潛在意義,然後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

    • 例如看別人吃炸雞,想象到那個炸雞的味道
      喜歡看特別虐的小說,電源,代入感很強
      和變色龍效應有點兒像,我們經常無意識的模仿別人,這種模仿能迅速拉近我們和別人之間的距離

三、 協調

  • 自己不斷地瞭解、調整自己,並且能跟別人和諧地相處,讓自己融入社會

  • 我們對自己的瞭解,都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反應上。這些反饋,不僅是語言,還包括表情、動作等

  • 自我控制能力,保證我們不被負面情緒干擾拐跑,隨年齡增加變強

    爲什麼控制自己很難,因爲我們要克服的東西是現實中具體存在的,但我們要達成的最終目標是抽象的

  • 自我控制的辦法:

    1. 抑制: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語調和身體語言,即情緒調節能力
    2. 重新評價:改變看問題的視角,阿Q精神很好用,不鑽牛角尖
    3. 情緒標籤化:把情緒表達出來,負面情緒就變少了

我們天生就擁有能夠理解他人、跟別人保持密切關係的社會腦,當我們能夠利用規律,足夠社會化的時候,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