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藝術風格

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史前藝術

在諸多早起社會的時期,存在一種觀念,人們普遍認爲藝術具有魔力,或者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或者能召喚靈魂。史前藝術反應了史前社會的社會結構和宗教概念。

內容

  • 豐產與事物

    超自然的力量被認爲可以依附在雕像上,早期的雕像可由骨頭(象牙),石頭,黏土製作而成。這些雕像普遍認爲用作祈求神明的保佑。

    “公牛大廳”,拉斯科洞窟壁畫,約公元前1.5萬年

  • 超自然力量、迷信和宗教

    通過作畫表示自己與一些超自然的力量關係保持一個友好的關係;

    有些壁畫周圍還能發現人的腳印,普遍認爲石器時代的人類把作畫當做護身符一樣的存在,集體祈禱參拜,認爲圖畫可以保護他們;

    藝術家相信當時的人們認爲作畫可以捕捉靈魂;

  • 功能與形式

    新時期時代人類文明逐步定居,由狩獵轉變爲耕種,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巨石建築,比如英國愛爾蘭的巨石陣和貝爾蒂尼的巨石圈,藝術家認爲巨石建築被用作祭壇或者治療聖地等,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將自身與超自然力量進行溝通。

  • 持久的信念

    藝術被創造出來就賦予了某種特殊的魔力,這種魔力能讓靜態的圖像抽象出一個實體,聯繫後世與現世,雙方由此而交流溝通,最後實體還可以重現現實,從而最終影響周圍的世界。

特性

那些技藝高超的畫師中許多部分是女性,這說明史前社會女性的地位遠比想象的要重要

藝術具有某種魔力

從史前時期到現在,繪畫從根本上並未發生改變,它幫助了人與世界的溝通,並藉助魔力而獲得生命——Keith haring


古埃及藝術

古埃及的藝術傳承有“永恆”特點,早期的藝術家發展了一套如何刻畫事物的藝術體系,這套體系得到了後來藝術家的完整傳承,成爲了藝術再現的法則,導致了後來的古埃及的藝術作品沒有人能偏離這些法則加入個人的東西。

內容

古埃及陵墓壁畫

皇后下棋,奈費爾提蒂陵墓,底比斯,約公元前1256年

  • 死者的藝術

    雕刻家被稱爲“讓人不死的人”,他們服務於(富裕的)死者,幫助死者獲得來世,死後能來到諸神的世界,享受與生前一樣的生活,當陵墓關閉的時候,雕刻家的作品(雕像、繪畫、浮雕)就會變成實物,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成真人去服侍主人。

  • 精確的體系

    藝術家的任務就是儘可能清晰的還原事物,類似於現在的示意圖,古代的藝術家經歷過漫長的學徒階段,系統地學習了這些藝術法則,能夠做到熟悉清晰的安排事物的擺放,飾物刻畫,這其中不能混雜一丁點個人的東西。

  • 創作手法

    古埃及藝術家遵循一套成系統的創作方法:

    1. 在牆壁上用紅色的彈線繪製出網格;

    2. 根據草紙上的圖案准確的還原事物;

    3. 在輪廓中填上鮮豔的顏色;

  • 刻畫法則

    古埃及藝術中,人物的四肢和麪部器官都可以從表現特徵上進行刻畫,而人物重要的特性主要通過調整尺寸大小來體現。比如:

    • 男主人比他的妻妾要大,男女主人又比他們的奴僕要大。

    • 女性被刻畫成順從的形象,並用淡黃色上色,男性被刻畫成主動的形象,並用暗紅色來配色。

    • 河流或魚類時,採用俯視視角,繪畫樹木、房屋或船隻的時候,採用平視。

    • 對兩千多個神袛的形象有嚴格的規定。

    在繪畫中還會加入特殊的、相信能被理解的符號:

    • 金甲蟲 ==> 創造

    • 蛙和鴨 ==> 生產

    通常,坐像將雙手放於膝上,而立像則是雙腳前後分開。

    古埃及人相信諸神能夠理解所有的圖像、祈禱、咒語和祭品,使死者的靈魂得以永生。

  • 三大關切

    古代埃及藝術由始至終因循不變,這一切都源自於古埃及文化中的三個關切:宗教、死亡以及遵從慣例。

特性

法老阿克那頓被視爲異端,信仰唯一的真神太陽神阿頓,生命和光明的源泉,鼓勵關注生命而非死亡,去創作寫實、不受拘束的作品。在他統治的時期,古埃及的作品有更多的個人特性。

藝術服務於死者

(埃及)是一個對比鮮明的地方,美妙的事物在塵土中熠熠生輝 —— Gustave Flaubert


古典時期古希臘藝術

古希臘人關注“人”與“美”,對自然的迷戀以及對美的美好追求,是“理想主義”和“自然主義”的融合造就了古典時期的古希臘藝術。

內容

擲鐵餅者

米隆,複製品

  • 技藝主導

    古希臘人關注生前,不僅僅只是看重精神教育,也注重身體的鍛鍊,古代奧林匹克就是一個例子,古希臘人追求精神和肉體的完美。

    爲了展現這種追求,古希臘藝術普遍追求精湛的技藝,以用來展現神如同完人,神創造萬物的美好。

  • 創新的雕刻家

    一些藝術家從默默無聞的匠人中脫穎而出,有三位雕刻家開創了古典時期希臘藝術風格的先河,奠定了流傳後世的藝術傳統的基礎。

    • 米隆(Myron of Eleutherae)

      創作了衆多栩栩如生的神袛和英雄形象,使人銘記的是他創作的充滿力量和動感的運動員形象。

    • 菲狄亞思(Phidias)

      希臘人擊退了波斯人之後,菲狄亞斯受命總領雅典的公共藝術事務,負責建造了大型雕像,如:帕特農神廟、奧林匹克城的宙斯神像和雅典衛城中兩尊雅典娜女神像。

    • 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tios)

      創造了姿態自然放鬆的理性人物形象,成爲後世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追尋的典範,現在,他這種姿態被稱爲“對立平衡”。

  • 完美比例

    菲狄亞斯大量運用黃金比例。

  • 古希臘陶瓶

特性

對立平衡

它描述的是一種人像姿態,即把身體的重量放在另一隻腳上,同時肩膀和手自然偏轉。

用完美強化的寫實主義

我們熱愛美好之物,但並不會淪於浮華;我們追求思想之美,卻並不會趨於怯弱 —— Pericles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