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自2018年6月入幣圈以來,經歷過全盤暴漲,經歷過94封殺交易所,然後是94之後的瘋狂牛市,又到了如今的大熊市。從山寨幣滿天飛,到愛西歐全面爆發,到公鏈之爭,到比特幣分叉狂潮,到平臺幣獨領風騷,到最後各種泡沫接連破裂。

短短一年半,卻似幾度春秋,真可謂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要研究一個事物的本質,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個人覺得,應該是蒐集和研究儘量多關於這件事物的客觀事實,包括它的歷史和當前的實際情況。

區塊鏈發展簡史

衆所周知,區塊鏈來源於比特幣,名爲“中本聰”的神祕人士於2008年在“P2P FOUNDATION”發佈比特幣白皮書。白皮書不長,全書並沒有提到“block chain”的概念。

世人皆知中本聰牛逼,奉爲神人,但卻不知道在中本聰之前,其實爲了創造比特幣,一個組織以及一批計算機大神們,已經爲此奮鬥了20多年。

看過一些比特幣知識的人應該知道,比特幣的架構中,有三項技術最爲重要:非對稱加密技術點對點技術哈希現金技術。然而,這三項技術沒有一項是中本聰發明的。

非對稱加密技Whitfield Diffie 與 Marty Hellman 於1976年發明了非對稱加密算法,次年, Ron Rivest 、AdiShamir 和 Leonard Adelman 率先發明瞭第一個具備商業實用性的非對稱RSA加密算法,這些算法奠定了現代非對稱加密理論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後來的網絡通訊領域,也爲比特幣今後的誕生創造了第一個大前提。但是,有趣的是,這些加密技術均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嚴密監視下,NSA最初認爲它們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將其視爲軍用技術。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NSA才放棄對這些技術的控制,使得非對稱加密技術終於可以走進公衆領域。

這裏插一句,早在1990年,David Chaum 就創造了一個注重隱私安全,且不可追蹤的支付系統,就是後來的電子貨幣Ecash,但這個貨幣不是去中心化的,更不能自洽。到了1998年,華裔密碼朋克成員 Dai Wei(爲向前輩致敬,以太坊的最小單位就是Wei),提出了一個匿名的、分佈式的電子加密貨幣系統:B-monney,可謂是多年後比特幣的精神先導,但受限於當時的各種條件以及本身的設計缺陷,後來不了了之。而到了2005年,Nick Szabo 終於提出了比特金的設想,用戶通過解決數學難題,並用加密算法認證公佈結果來構建一個產權認證系統,已經非常接近比特幣的思想,Szabo 還發表了很多關於《合同法》在網絡安全實現的論文,可謂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起源。然而……解數學難題挖礦,這個門檻也太高了,更要命的是, Szabo 不會編程,也沒有程序員信他,願意跟他合作,於是比特金一直都停留在理論階段。

從Ecash,到B-monney,再到比特金理論,幾代密碼朋克們都懷着對自由貨幣的嚮往,做着各種試驗和努力,然而最終都失敗了......

點對點技術和哈希現金技術:雖然先賢們在自由貨幣的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倒下了,但是,技術本身還是在不斷的向前發展,後來 Shawn Parker 終於發明了點對點網絡技術,這項技術加上前面提到的非對稱加密技術,使比特幣的出現已經成爲可能。最後還剩下一個問題,就是“雙重支付”問題,通俗說,就是誰的記賬可以被系統接受的問題。

1997年, Adam Back 發明了哈希現金算法,2004年, Hal Finney 在哈希現金的基礎上,改進出“可複用的工作量驗證”算法。至此,完美解決“雙重支付”和“拜占庭將軍問題”,爲比特幣的POW共識算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切具備,只欠東風。

要發明比特幣,除了要能融匯貫通前面說得三大基礎理論,至少還需要:1,對貨幣有深刻的理解;2,熟練的編程能力;3,足夠的表達能力,以帶動初期的社區發展。這樣人,萬里挑一,直到2008年纔出現,他就是中本聰

中本聰以及上面提到的很多先賢,其實都來自同一個神祕組織:密碼朋克

1993年,Eric Hughes和其他幾個人創建了一個“密碼朋克郵件名單”的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對抗受到政府監控的互聯網電子郵件。Eric Hughes 在《密碼朋克宣言》裏闡述了密碼朋克的使命與目標:“我們致力於建立匿名系統……電子時代,隱私是開放社會不可或缺的……我們不能期望政府、企業或者其他大型組織保衛我們的隱私……如果期望擁有隱私,我們必須親自捍衛之。我們使用密碼學、匿名郵件、數字簽名,以及電子貨幣保障我們的隱私!”

你沒有看錯,1993年,這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密碼朋克一度非常活躍,主要包括黑客、密碼學家、追求隱私和財產安全的狂熱者。比特幣依賴的大部分技術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發明者都來自這個組織。一些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佬也都曾經是這個組織的成員,比如:“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帕克、BT下載的創始人布拉姆·科恩、萬維網發明人蒂姆·伯納斯·李等。

密碼朋克創始人之一John Gilmore,在千禧年前後宣佈密碼朋克組織解散,但密碼朋克的精神,以及密碼朋克的成員們,永遠的留存了下來,尤其是在比特幣和區塊鏈領域。

讀到這裏,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講了半天比特幣和密碼朋克,但幾乎沒怎麼提區塊鏈啊,不是說好了講區塊鏈發展史的麼?

因爲區塊鏈確實是很後面纔出現的概念,但以上所講,全部都是區塊鏈概念能夠誕生的前提,甚至可以說是區塊鏈的基因所在,天天談區塊鏈,卻不瞭解這些歷史,是很難深刻理解區塊鏈精神內核的。

上文還提到了很多技術名詞,限於篇幅,都不便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文章底部“火山哥區塊鏈科普”系列文章,保障完全不懂技術的朋友也可以輕鬆看懂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原理。

那麼“區塊鏈”的概念到底是何時被何人提出的呢?我查了一些資料,好像還真沒看到比較權威的說法。但在我查資料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區塊鏈的概念大概是在2013年前後逐漸傳播開的,之前只有加密貨幣、自由貨幣、電子貨幣、比特幣和山寨幣的說法。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加密貨幣之前的一個高潮期正是2013年,而中國加密貨幣行業開始全面發展起來也是在2013年前後。

2013年那波,國內誕生了大量如今的行業大佬,這些大佬很多之前都寫過不少文章進行佈道,文章一開始主要是介紹比特幣,後來開始宣揚“去中心化”思想,最後逐漸變爲傳播“區塊鏈”的概念。

到2014年前後,以太坊現世,隨着智能合約的逐漸熱門,很多人開始基於以太坊發佈代幣,這時候談區塊鏈的也越來越多,談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越來越少,尤其是在中國,2017年大牛市之下,幾乎聽不到太多關於加密貨幣的聲音了。

人人都在談區塊鏈,人人都在談區塊鏈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人人都在談去中心化,人人都在談價值載體,人人都在談生產關係革命!

然而2018年,看盡繁華,如今卻只剩一地雞毛!上萬億的泡沫之下,在國內能找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在商業模式上可以稱之爲落地的大型項目麼?貌似一個都沒有!

這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區塊鏈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一地雞毛的原因,到底是類似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5年前的VR遊戲,硬件和市場跟不上資本的腳步?還是像幾年前電視遊戲跑錯了方向,跑在了僞需求的道路上?

區塊鏈當前實際情況

回顧完區塊鏈的發展史,我們再來看看區塊鏈當前的情況。在本節中,我將盡量只談事實,不談觀點。觀點留到最後一節,在歷史和事實講完之後再談。

無論區塊鏈中含有多少貨幣、金融、博弈和社會學等屬性,但這些屬性全部都是基於互聯網和加密技術實現,而恰巧我個人有十年技術背景,所以在技術層面對區塊鏈的理解要比一般人深一點。

從技術層面,區塊鏈的安全性主要基於三個核心點:

1,非對稱加密技術,主要解決通訊過程的安全性問題。

2,只允許插入和查詢,不允許修改和刪除的數據存儲設計,這個主要解決數據的安全、透明和溯源等問題。

3,點對點技術+共識機制,可以解決分佈式架構下的數據一致性問題,而數據的一致性是任何互聯網應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無論您是否懂技術,但從字面描述,您應該能看得出來,這三項核心技術,都是偏重“安全”方面的設計。分別對應了數據隱私、數據完整性和數據一致性的安全需求。同時在點對點的分佈式架構下,天然的還能避免數據災難性損毀的問題。

這三項技術很神奇麼?非對稱加密和共識機制確實比較神奇,但非對稱加密並不是爲了區塊鏈而生的,最早是美國軍方通訊加密技術,是爲了信息保密而生,軍方公開之後才被引入區塊鏈中。只有共識機制可以稱得上是專門爲了區塊鏈而生,但實際上也只是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特性解決了一個古老的分佈式可信性問題,西方稱之爲“拜占庭將軍問題”。

而點對點技術和數據的增刪改查,也都是互聯網的基礎技術。點對點被廣泛應用於高效的大數據傳輸領域,數據的增刪改查則更廣泛的應用於幾乎所有互聯網大中型產品中。

區塊鏈爲了獲取到極高的安全性,相對於傳統互聯網應用,做了很多極端的設計。

首先,區塊鏈的“服務器”是徹底的、多節點的、無中心的分佈式架構。分佈式架構其實並不新鮮,現在大型的互聯網應用幾乎都是分佈式架構,用來解決數據備份、優化響應速度、提升TPS等需求。但這些分佈式架構中,幾乎都會存在一級甚至多級的中心服務器,我們稱之爲“主從服務器”架構。主服務器的功能不盡相同,一般用來做用戶入口、調度、資源分配、核心請求響應等等,主服務器如果掛了,一般問題會比較嚴重,至少會有一些重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這時候會立刻啓用從屬備用服務器,但還是會掛一小段時間,現在的硬件技術,幾乎可以做到用戶無感知的程度了。但有些小公司一開始財力有限,難以負擔那麼高的硬件成本,一旦主服務器出問題,常常都會停機維護,甚至會出現災難性的事故。

那麼傳統互聯網應用,爲什麼不採用類似區塊鏈的完全分佈式架構呢?原因很簡單,因爲有中心服務器的架構,效率比完全分佈式的架構高太多太多了,而且方便控制和調整!

在中心服務器架構下,一條常規請求的響應速度,幾乎就可以認爲就是互聯網底層傳輸協議TCP/IP協議的瓶頸,大概爲200毫秒左右。整個過程雖然也很複雜,需要多次編碼和解碼,多次協議握手,多次網絡節點跳轉,但所有這些都是線性的,響應都是毫秒甚至微秒級別的,一切都是商定好的,是一箇中心對另外一箇中心的交互。

那麼區塊鏈呢?區塊鏈爲了避免中心架構被政治、軍事或者財閥勢力完全操控,所以採用了徹底的分佈式架構,這得益於點對點傳輸技術的成熟。但徹底的無中心分佈式架構,到底誰說了算呢?於是比特幣又發明了POW共識機制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隨之而來,又有兩個新問題:

1,沒有中心,那麼同時意味着沒有中心化的責任人和利益相關者。沒有責任人還好,因爲區塊鏈有極強的安全性,理論上不需要負責人;但另外一個問題就要命了,就是沒有中心化的利益相關者,這就意味着沒有誰跟這個東西強利益綁定,這也就意味着可能沒人對這玩意兒真正的上心,願意奉獻精力和財力。純靠信仰肯定是不行的,於是中本聰給共識機制裏又加入了獎勵機制。

2,沒有中心,即便設計了共識機制和獎勵機制,使得整體邏輯可以閉環,但執行效率卻大大下降,一個信息需要多方確認,同時區塊鏈“出塊兒”不能過快,否則會造成數據量膨脹過快,而數據又不能刪除,膨脹過快會是災難性的後果。另外,出塊兒過快還會造成出現算力攻擊時,攻擊會非常迅速,僞鏈可以快速成長爲主鏈進而造成雙重支付,導致安全性大大下降。

所以,大家可見,在絕對的平權分佈式架構設計下,雖然安全性可以有保障;激勵機制的加入,從社會學的角度,也是成立的。但整體卻是以犧牲“效率”爲代價的,而且這個犧牲是不得已而爲之,並不是主觀上認爲效率不重要才這麼做!

區塊鏈最影響效率的設計中,P2P機制幾乎沒有啥優化空間,這是完全分佈式架構的基礎;數據不允許刪除和修改,也幾乎沒有優化空間,沒中心還能改能刪,那不亂了套了,另外,比特幣每個塊兒的數據結構也幾乎是最簡化設計,不能再大幅度減小數據量了;最後是基於分佈式架構的共識機制以及出塊兒速度,這裏貌似比較有優化空間,所以比特幣之後的各種幣和鏈,基本上主要在這塊兒各種改,概念上都是各種高大上,但我從純技術角度上看,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共識機制,本質上,其實都是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間做取捨,並沒有像比特幣POW機制那樣的創造性發明。

更讓人遺憾的是,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間是矛盾的,無論我們如何優化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架構,在效率層面,都絕對不可能追上中心化服務器架構,甚至會差很遠,這是由技術架構本身的差異性決定的,不是因爲硬件不行和公鏈不完善而導致的暫時性問題!除非公鏈徹底更改技術原型,做成多中心分佈式架構,但這樣的話,跟傳統的多級主從服務器架構,除了激勵機制下的金融屬性之外,還有啥本質區別呢?

還記得比特幣爲什麼要設計成徹底的無中心分佈式架構麼?不就是爲了避免政府、軍方和財團們控制中心而帶來的問題麼?爲此,中本聰以犧牲效率爲代價,設計了一套分佈式共識機制!而現在的後來者們,爲了提升效率,竟然又開始逐漸迴歸中心化技術架構。這是在打中本聰老爺子的臉呢,還是說中本聰的設計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在前進的道路上,當碰到瓶頸的時候,是否應該改變出發的動機?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從密碼朋克們想做一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動機看,目前其實並沒達到真正的技術瓶頸。

二,瓶頸其實主要來自後繼者們想基於中本聰的設計衍生出來一個“區塊鏈”概念,並想把這個概念泛化到各個領域,實現更多領域的去中心化!後繼者們覺得區塊鏈應該像互聯網一樣,成爲一種基礎設施,然後實現各種區塊鏈+和+區塊鏈,並在這股大潮中實現彎道超車的夢想。

從純商業角度,如果前進的道路遭遇瓶頸,有時候還真應該調整方向,因爲我們的商業行爲本質上是要通過服務客戶而獲得利潤,如果我們的方向客戶不買單,那我們只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更換方向。

但比特幣和區塊鏈是純商業角度麼?後繼者們的區塊鏈貌似還真的更偏商業角度,區塊鏈的效率達不到商業要求,我們就應該拋棄去中心化,提升效率,滿足客戶的需求,這非常符合商業邏輯。但是,還記得比特幣的歷史麼?還記得密碼朋克的使命麼?還記得中本聰老爺子的設計初衷麼?他們是商人麼?他們是商業組織麼?他們的初衷是服務客戶和賺錢麼?——貌似並不是!

此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再次反思:區塊鏈的設計初衷到底是什麼?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2017年大牛市,上千個項目上萬億泡沫之後,竟然沒一個大型落地項目產生,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根本就走錯了道路?

區塊鏈的本質

在最後展開討論區塊鏈本質之前,我想把前面講的重要客觀事實再羅列一下:

1,比特幣的幾乎所有核心技術主要來自密碼朋克組織。

2,密碼朋克的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由、相信技術、注重隱私和私產安全。

3,比特幣之前已經有很多類似但失敗的項目,都在致力於做加密貨幣。

4,先有“比特幣”,然後纔有的“區塊鏈”,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並沒有提及區塊鏈,“區塊鏈”是由後人在“比特幣”基礎上提煉和演化出來的概念,尤其是2013年牛市,以及以太坊出來之後!

5,區塊鏈從技術架構設計上,因爲對中心的不信任而摒棄了中心化服務器,在平權分佈式架構下,通過加密學、點對點和共識機制等技術要件來保障安全性和可行性,爲此不得不大大犧牲了效率以及很多其它中心化服務器的優勢。

6,2017年大牛市,上萬億泡沫之後,打着“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概念的各種項目,目前幾乎沒有一個在商業上可以稱之爲落地,既達不到用戶和市場的需求,也無法產生正常的商業利潤。

在一系列的事實和論據中,我覺得可以抽象出來兩個核心矛盾需要討論:

1,性能 還是 去中心化?

2,幣 還是 鏈?

第一個問題,從我個人的技術背景理解的話,並不難,但我也知道完全不懂技術的話,卻又很難。我一直試圖用大白話來講解技術的原理,但我又知道,如果完全不懂,即便邏輯上大家可以聽懂,但如果選擇不相信,那麼你還可以懷疑我的白話邏輯背後基於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沒有技術背景,是無法求證的,這就是爲什麼“百萬TPS”這樣完全不靠譜的說法都能橫行鏈圈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既然要探求區塊鏈的本質,這一關是繞不開的,誰讓區塊鏈本身就是一項通過技術來取得突破的革命呢?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看,密碼朋克們,絕大部分都是技術天才,可謂當世技術大神。這些大神們經過20年左右的失敗和努力,中本聰作爲最後的集大成者,研究出來比特幣,而且還是開源項目,無數大神可以查看源碼和直接修改,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非說比特幣的性能問題是因爲這些大神們技術太弱搞不定,那我真的是無言以對了,也許只有完全不懂技術的人才敢這麼無所畏懼吧,反正我作爲一個技術人員,我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另外,雖然我沒有發明區塊鏈的能力,但從技術層面理解它還是有信心的,前文我也一直在致力於用大白話跟大家講一個道理:犧牲性能,是平權分佈式架構的無奈之舉。可能大家覺得犧牲性能是傻逼行爲,但能想出來通過犧牲性能換取安全和可行性,並最終實現出來,在我這個技術人員眼中,是天才創造,偉大創新!

如果我們假定,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要實現去中心化,就一定要大幅度犧牲性能,會有怎樣的結論?其實我相信應該有很多略懂技術的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但很多人不願直面,因爲結論可能非常不樂觀,區塊鏈的想象空間可能會大打折扣!

沒有性能的支撐,很多大規模商業應用其實無法落地。比特幣的TPS不到十,以太坊幾十,至於EOS這些上千TPS的公鏈,安全性還沒得到驗證,先不考慮。幾十TPS能做什麼呢?毛毛都做不了——也許,能做一隻養貓的遊戲?不!一隻貓都能把以太坊給堵住,是真的貓貓都做不了^_^

那麼以太坊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呢?現在看,就是發幣!密碼朋克們努力了那麼久才發佈了一個靠譜的比特幣,現在牛逼了,人人都可以發佈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直接大大推進了2017年泡沫的進程和高度!

其實從商業的角度上,一切都是爲用戶和市場服務的,市場要我們怎麼樣,只要不犯法,我們就應該怎麼樣改。事實上2017年以來,隨着很多傳統商人進入區塊鏈領域,區塊鏈甚至是加密貨幣領域都逐漸形成了一種很強的商業化演進思潮,這股思潮的核心邏輯是:我們無法做出靠譜的應用,是因爲性能不行,那我們就去解決這個性能問題,一直解決到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然而,這幫不懂技術,又喜歡天天把“技術問題不是問題”這種話掛在嘴邊的商人們,努力了半天,最後發現:我靠,到了前沿創新領域,技術問題還真是個大問題,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這時候怎麼辦呢?個人觀察,出現了三種人:

1,執迷於解決性能問題,甚至不惜犧牲去中心化的屬性。

2,看穿了這一切,放棄了,甚至轉爲區塊鏈黑。

3,尊重初衷和現實,如果不改變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時又接受區塊鏈無法趕不上中心化服務器性能的現實。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是否還能構建真正靠譜的商業模式呢?

前兩種人我就不評價了,重點說說第三種人,因爲我自己也是第三種人,所以感悟比較多。

首先,個人認爲在性能上跟傳統技術較勁是沒必要的,而且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些人還幻想未來5G網絡和量子計算機成熟後,性能就不是問題了,但以我之見,這兩項技術也許能讓區塊鏈做得更多,但無法改變它在面對中心化技術時的劣勢,而人類永遠會貪婪的把技術用到極限,大型應用都會構建在極限狀態下,而在極限狀態下,區塊鏈由於架構原理問題,在性能上依然會落後中心化服務器很多,導致用戶依然會覺得基於區塊鏈的應用“沒法用”。

可當我們放棄性能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反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應用才值得我們犧牲性能?我想一定要是很重要,但又對性能依賴不是特別大的應用。比如,電子貨幣、電子黃金、大額跨國轉賬?

以上是在我們已經有了區塊鏈技術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特點進行的推理。而密碼朋克的先賢們,則是爲了做一個去中心的自由貨幣,經過各種試驗和失敗後,最終不得不發明了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他們的想法。

兩個思路最終殊途同歸,這一切都是偶然麼?至少我覺得是必然的!

也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點對點、可追溯等特性還能做得更多,但無論是從區塊鏈的源頭還是技術架構看,區塊鏈的基因都決定着,目前來說,在落地邏輯上最順暢的,就是發幣和交易。

這就引出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個重要話題:區塊的本質是幣還是鏈?

這貌似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沒有比特幣就不會有區塊鏈技術,而沒有區塊鏈技術的支撐,比特幣也無法得以實現。

兩者本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迫於各種無法言語的壓力,有很大一部分後來者,尤其是商人們,開始有意無意的隔離幣和鏈的概念,甚至倡導無幣區塊鏈。這些人想把區塊鏈除了幣之外的其它特性提煉出來,打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爲己所用。而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人常常是各種傳統的政治和商業中心!

如果完全不要幣,只要鏈,我們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之前那個問題:有什麼應用是值得用犧牲性能來換取的?又有什麼樣的應用是現在強大的政治和商業中心無法背書和解決的?

原有中心要用區塊鏈技術去掉中心,這聽上去是不是有點怪怪的?其實現實中倒是有這樣的先例,比如封建皇朝改革成民主制,從一個皇帝變成了議會制,從一箇中心變成了多箇中心,這也是一種進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對DPOS共識機制並沒有徹底否定。

但從密碼朋克的原教旨主義和比特幣的發展史看,先賢們要的顯然不是議會制,他們想要的是徹底平權的服務器節點,以及用這種模式發行的自由加密貨幣。密碼朋克們不信任的對象,除了君主,同時也包括議會,甚至還包括任何附庸在由他們構建的權力和商業機構,比如財閥和銀行等等,他們在密碼朋克們眼中並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密碼朋克們在發明區塊鏈這項技術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限制中心,而現在的中心們,面對區塊鏈技術的時候,滿腦子想的則是如何讓它爲己所用。這是一個本質矛盾點,兩種思路碰撞到一起時,就會各種不順!原教旨主義的信仰者們會覺得中心利益這幫人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瞎搞,而中心利益集團及其附屬者們則會覺得,區塊鏈技術架構就是一個殘廢技術,或者是一個嬰兒級別的技術,現在啥都做不了,難當大任!

被技術限制的人們覺得這種限制是一種殘廢技術,這實在令人有點啼笑皆非。這就好比監獄裏的犯人們覺得,監獄這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不行啊,啥都做不了,是個殘廢的生存環境......

監獄這個比喻非常形象,首先區塊鏈確實是一種能夠把權力關進籠子裏的技術。然後,監獄裏的人們覺得各種受限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而不是光想着怎麼樣去改造監獄?

那麼問題在於,區塊鏈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我們主要利用區塊鏈的哪些屬性呢?不可篡改、可溯源和透明性?其實都不是,因爲只要有人爲的源頭存在,就可以在上鍊之前僞造任何信息。如果源頭就不對,所謂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又有何意義?即便源頭也是去中心化的,比如EOS的衆多DAPP們,這些DAPP利用區塊鏈的開放性大肆刷假數據,我相信這些刷數據的也會越來越高明,最後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這時候所謂的透明性又有多大意義呢?有多少人能夠具備數據偵察和過濾能力?

其實,要把權力關進籠子,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權力的把柄是什麼?或者說現代社會權力主要通過什麼來行使。當然,首先我們要承認,正常的權力結構其實可以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是人類目前社會組織結構必須的,存在即合理。但有些權力用過頭了,就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在戰亂年代,武力常常被濫用,導致民不聊生;而在和平年代,最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濫發貨幣!最終會導致民間財富被無限制的稀釋和搜刮。

密碼朋克們想要追求自由,想要用技術和非暴力的方式捍衛自己的隱私和權利,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各種中心化的既得利益者所構建的制度封殺和盤剝問題,而要衝破封殺,一個核心打擊點就是現代貨幣以及金融制度。不可否認,這些技術大神們還是挺狠的,出手就是直接蛇打七寸!只有有錢了,只有自己的錢不會被隨意控制了,纔有資格談自由,否則直接銀行卡凍結,外匯封鎖,再濫發幾倍貨幣,你還追求自由?生存都成問題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最大的價值,其實是製造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至於不可篡改、可溯源和透明性等屬性,都是爲了達成這個終極目標而必須做到的,不過是衍生品而已。而爲了實現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值不值得犧牲性能呢?顯然,非常值得!還有什麼比通過財產自由進而達到人身自由更有誘惑力的事情呢?爲此犧牲一些程序性能,簡直是不用過多思考就能做出的決策吧?

還記得之前某些比特幣分叉幣大肆宣揚比特幣性能不行功能太弱,進而推銷自己的分叉幣麼?這些人一直攻擊比特幣CORE核心研發組是碼霸,老頑固。但實際上,我查過CORE組一些人員的資料,我更傾向於相信自己的判斷,他們不是這樣的人!我更相信,他們不願意輕易擴容,肯定是有技術和安全性上的考量,這裏就不深究了。同時他們也不會認爲比特幣需要加入太多其它功能,這些功能並不是重點,也不是密碼朋克的先賢們所追求的東西。

看到這裏,我們再來回顧本小節的核心問題:區塊鏈的本質到底是幣還是鏈?這時候你還會輕易的認爲鏈是本質,鏈比幣更有價值麼?

其實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區塊鏈在很長的歷史上,都是爲了造個幣而已,然後基於這套全新貨幣機制還能構建全新的金融體系,一套保障個人財產安全和高效無國界流通的金融體系,最後基於這套全新的金融體系還有可能打造全新的生產關係甚至是新的社會組織方式!這個難道不比“區塊鏈+”和“+區塊鏈”的商業目標更加震撼?同時也更符合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因爲貨幣的流通,比起淘寶和12306這些應用,對性能的要求真沒有那麼高,一些大型國際金融系統的TPS也只有幾千而已,是區塊鏈技術有可能做到的。

鏈和技術,只是爲了造幣而使用的工具,去中心化則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有效方法論。

工具就是工具,人性就是人性,工具改變不了人性,除非它是人工智能,除非人類完全掌握了能夠修改人性的基因工程!

人性是需要中心化的,人類天生就是羣居動物,就是會膜拜英雄,需要首領和社會結構。人性也是複雜的,真善美假惡醜不會因爲任何現有技術而改變和消失,區塊鏈也不可能做到。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的,絕對的權力,時間一長,大概率會導致絕對的腐敗和過激政策。所以密碼朋克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特長,來構建一套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來對抗和防範這種情況的發生。

遺憾的是,密碼朋克這個創世組織解散之後,再無組織宣揚這個思想,主流思潮趁機入侵,把一個造幣工具,硬生生描述成了一個製造信任的工具。逼格是提升了,媒體也能宣傳了,然而初心迷失了,本質被矇蔽了。

區塊鏈是不是能製造信任?是的!但爲什麼要製造信任?因爲它要造幣,幣需要信任!又因爲它要獨立於當今信用最強大的國家體系而存在,怎麼辦?那隻能靠“技術+去中心化”的信用。信任和去中心化都是路徑,造幣纔是目的!如果在“國家”和“技術”之外,還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存在,只要它也能造幣,那就也是可以選擇的,遺憾的是,現在貌似還沒發現!

什麼是目的,什麼是路徑,什麼是方法,什麼是本質,什麼是衍生品?希望大家能分得清楚!

最後的問題

如果我們確定幣纔是本質,區塊鏈目前最強和最可落地的方向,就是造幣,就是打造新的金融體系。那麼從商業角度上,我們還有可以做的麼?是不是隻有技術大神和追求自由的人才有的玩了?

顯然不是,事實也證明不是,因爲貨幣和金融是當今社會最基礎的民生設施,是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這也是密碼朋克的先賢們會選擇這點切入的原因。

而現代無數種類的商業模式中,總有一些產品是貨幣和金融屬性很強的,這其中非常幸運的就有一種我個人比較熟悉的產品,就是遊戲!前面提過我是技術出身,但沒說具體是哪方面的技術,其實就是遊戲技術,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涉獵過。

普通玩家眼中,遊戲是由畫面、美術、音效和策劃組成的產品,但在我們專業的遊戲人眼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其實是數值設計,尤其是有世界觀的大型遊戲。而在數值設計中,重中之重,又是經濟系統的設計,大白話說就是金幣咋來的、怎麼花、能幹啥,以及整體的節奏感如何設計。金幣其實就是遊戲裏的貨幣,基於金幣構建經濟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封閉的金融系統。只不過傳統遊戲,金幣的發行和流通,完全是在中心化的廠商服務器上,而到了區塊鏈領域,我們可以借鑑先賢們的思想,用區塊鏈實現去中心化的金幣體系,並基於去中心化金幣體系構建新型遊戲金融系統。

那麼遊戲用上這套新型的金融系統有什麼優勢呢?

1,金幣有了去中心化的信用背書(在很多普通人眼裏可能並不重要,但對於遊戲公司來說,多了一項自證清白的工具,這很重要)。

2,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全球衆籌,獲得啓動資金(儘管很多國家禁止這項行爲,但個人認爲錯不在技術和工具,錯在不靠譜的商人和騙子,錯在不靠譜的人性)。

3,可以用發幣的方式,用空投或者早期紅利的模式,來獲得大量初期種子用戶,方便進行低成本的項目冷啓動(對創業團隊來說至關重要)。

4,加入了區塊鏈金融屬性的遊戲金幣,會更真實,對玩家更有誘惑力,進而大大增強了遊戲的代入感!

5,區塊鏈打通了遊戲內外的經濟體系,讓區塊鏈遊戲有更多的可能。當然,遊戲的數值、經濟和金融系統設計也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6,加密貨幣全球流通的特性,可以幫助遊戲輕鬆實現全球盈利(特別重要,傳統遊戲國際化的時候,支付渠道是最難搞的問題之一,既有外匯和地域保護問題,又可能會被嚴重盤剝)。

7,去中心化、透明、以及幣的投資性等等屬性,會促使項目方更懂得尊重社羣的意見,更懂得分享收益,這會讓代幣遊戲社羣活力遠遠大於傳統遊戲玩家羣體。

……

也許有人會驚歎,不就發個幣麼?有這麼誇張麼?我自己作爲十年的遊戲人,再加上最近深入參與各種代幣遊戲之後,發現還真就這麼誇張,只是好的遊戲還需要時間打磨,而大量的區塊鏈遊戲玩家,並沒有創業和行業視角,更多的只看到了各種遊戲的BUG和設計問題,這些無非是經驗和時間問題,不是方向問題。

遊戲發個幣,爲什麼就會產生這麼強大的化學反應呢?而2017和2018年大泡沫之下,上千項目都在發幣,爲啥就沒幾個靠譜的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些項目可能有一半隻是利用區塊鏈特性來圈錢的,這些就不說了。

2,認真做事的很多項目,都在跟性能較勁,甚至追求一切都要上鍊,這些人要麼碰的灰頭土臉,要麼乾脆放棄。

3,還有一些項目,更注重代幣的設計,算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很可惜,代幣必須附着在複雜的金融系統中才能發揮真正的威力。現實世界足夠複雜,國家系統足夠強大,基於貨幣的金融系統纔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間。可很多代幣項目很搞笑,它所謂的代幣經濟,只是一套獎勵機制,寫篇文章,或者進行一個互動,然後就給你一個代幣獎勵,這其實跟積分或者挖礦差別不大,完全無法稱之爲一個貨幣或者金融系統。試想,如果比特幣只有挖礦和挖礦獎勵的設計,然後挖出來的比特幣沒有複雜和多元的應用環境,比特幣還會有前途麼?還能帶來那麼多改變和想象空間麼?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商業項目都適合代幣化的,如果只是把代幣當成積分來用,最終你還是需要解決積分兌現的問題,人家賺了積分,怎麼用呢?沒有豐富的經濟體系和金融系統支撐,不能消費、不能放貸、不能流通,啥都不能幹,難道完全由項目方來托盤回購?不是不可以,但項目方托盤的錢又是從哪裏來的?項目方會一直託下去麼?

另外還有一點,如果你這個經濟系統不夠複雜多變的話,很快就會被找到最優解,然後可能瞬間就被人套利致死!

說了代幣化遊戲的那麼多優點,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區塊鏈遊戲的玩家都是來賺錢的,誰會花錢?這點我是堅決不同意的,我還是那個觀點,人性就是人性,工具就是工具,工具改變不了人性,區塊鏈也改變不了玩家喜歡玩遊戲以及要爲遊戲充值的衝動,如果玩家不花錢,只有三種可能:1,遊戲做得真心不咋地,沒人願意付費;2,付費設計有問題,付費點卡的不夠準;3,找錯付費羣體了,咱不能把投資人和擼羊毛的當消費者啊!

理想狀態下,一個區塊鏈遊戲應該是這樣的:只有代幣和極少數核心資產上鍊;充分利用代幣的優勢做好項目啓動、社羣維護和國際化發展;要把去中心化的經濟系統和金融系統作爲重中之重來設計,貫徹共贏的思路;最終找到付費羣體實現盈利,並用利潤承載代幣的基礎價值。

這樣的遊戲會有麼?我相信會的,而且可能大家今年就會看到成功範例,爲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就不點名了。

最後想說,區塊鏈遊戲需要鏈麼?需要的,畢竟發幣是要基於區塊鏈發的,核心資產也是要上鍊的,但鏈是重點麼?好像並不是,幣纔是重點,基於幣的經濟系統和金融系統則是重中之重!

從純商業角度,我們不一定非要像密碼朋克的先賢們把自由和革命掛在嘴邊,但幣是一定要的,因爲這是先賢們賜予我們的,對抗傳統商業模式的最有力武器,是我們在商業上彎道超車,對抗巨頭的最有力武器!

區塊鏈的本質是幣,是基於幣的通證經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