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直男送的情人節禮物,總是充滿驚嚇?

今天情人節,是個好日子。

聊一個老話題,但應該能講出你們沒想到的新東西。

1月我去珠海做TEDx的演講。同期分享者還有我的好朋友曲瑋瑋。

她講了一個全場大笑的例子:曾經有個男生送了她一支Chanel口紅。

她興沖沖地拆開,直接就往嘴上抹,不成想冰涼冰涼的。凝神一看,原來外包裝和Chanel口紅一模一樣,裏面卻是一個……優盤。

關鍵是,送這份禮物的男生還很得意,覺得自己特別懂女生的心思,口紅優盤既討巧又實用。

一般別人說起追求啊送禮啊,我都愛問一句“後來呢?”可那天我沒問。因爲不問也知道,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有些直男送出的禮物,真的自以爲驚喜,實則是驚嚇。

我前兩年徵集過男生送的奇葩禮物。

有女生留言說,從學臨牀醫學的男朋友手裏收到一根肋骨。

是的,你沒看錯,肋骨。當然自己不是割的,是實驗室的模型。男生的理由是:“上帝說,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都快送出人命來了,還一副自作聰明的驕傲嘴臉。

還有更普遍的驚嚇。就是各種手工藝品,花式刻滿女朋友的名字或祝福。

比如一個義烏水晶球,裏面用五毛特效的霓虹燈拗成“永遠愛你”的字樣。

比如一個“浪漫蒲公英DIY刻字”的音樂盒。

你知道大多數女生收禮最大的天敵是什麼嗎?不是氣人的A貨,不是無用的廢物,而是我有一個男朋友,他竟然喜歡DIY。

肯定有人會問,刻名字也好,DIY也罷,我就是想送一份特別的禮物,特別有錯嗎?

親愛的直男朋友們,特別沒有錯,特別嚇人就是罪過了。

現在敲黑板了。

傅頓送禮第一定律: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對禮的判斷標準是各自的。

千萬不要把自以爲的特別,等同於對方也覺得特別。尤其在不知道對方具體喜好的時候,這種自以爲是往往會以撲街收場。

傅頓送禮第二定律:永遠搞清楚一件事,送禮的關鍵只有兩個字——預期。

女生對禮物滿意與否,和價格高低、實用與否、好不好看沒有必然聯繫。只要符合甚至超出她的預期,就是好禮物。反之,就是差強人意甚至無力吐槽的選擇。

爲什麼初高中,男生願意給女生疊小星星、折千紙鶴或者寫幾行酸詩,女生就會大爲感動?因爲大家都沒什麼消費能力,你願意爲我花心思費時間,證明了你對我的愛意。

但是兩個有穩定收入和品位的成年人之間,再送小星星和千紙鶴,感動也許還在,多少總覺得幼稚無聊。因爲時移世易,預期變化了:我期待你更懂得我的喜好,更瞭解我的口味,你卻還把我當中學生來哄。

前面說了,超出預期的禮物,不一定要花錢。

《上海女子圖鑑》裏有一場戲,程序員小哥哥追女主角,爲她做了一款類似俄羅斯方塊的手機遊戲。當遊戲達到某個高分時,屏幕上方掉落的就不再是方塊,而是一個“鑽戒”:你在我爲你做的遊戲裏花了足夠的時間,等到的是我一輩子陪伴你的求婚誓言。

這個橋段的現實版,在我的朋友身上也發生了。沒怎麼花錢,對男生來說不算太難,但這份心思,是很難拒絕的禮物。

當然,不是誰都有這種技能傍身。普通人怎麼送好禮物?

一個大概率不會錯的選擇:買大牌爆品。

只要你的品位沒有獨特到專踩大牌的審美窪地,經典款裏總能選到合心意的禮物。

但這還不夠。不能等到情人節或者紀念日前夕才跑到店裏問銷售:“你們這兒什麼賣最好?”通常銷售費解地看你一眼,然後禮貌地回答你:“我們賣最好的都沒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業精於勤荒於嬉,直男利用平日閒暇,不妨多做點功課:知道什麼叫莫蘭迪色,哪個是2.55哪個是birkin,明白細高跟和防水臺分別起什麼作用,在挑禮物時能用得上。

再具體一點,知道自己女朋友的腳是幾碼,想買好的內衣的時候不會臨時問三圍,看她平時逛街時都流連哪些牌子哪些品類,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一樣要等,與其發牢騷似的“好了好了趕緊買單吧”,或者坐在休息沙發上默默打遊戲,多學點知識有備無患不好嗎?

說了那麼多,總結一下。直男送對一份禮物,需要最基本的三點。

同理心:不要自說自話,以爲自己喜歡對方就會珍惜。要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送禮標準。

瞭解度:平時不注意觀察和溝通,臨了想給驚喜的時候發現瞭解不夠,只能抓瞎。反之就會發現,哪裏是送不出禮物,是禮物還沒挑完,錢花完了。

花時間:在足夠了解的前提下,真的花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一份禮物,女生大都能體會到背後的心意。也因爲足夠了解,你的時間不會白白浪費。

要是有直男覺得,這些都太難了,實在是不想花錢花時間花心思送禮物給女朋友,也不是沒有選擇。

我給你一個建議:送她自由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