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裁員千人不賠償,你該如何自保?

18年底爆出的互聯網公司裁員潮

這都19年已經過去了2個月了

好像依然沒有退潮的意思

卻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剛過完農曆新年

滴滴就被曝出2018年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

滴滴CEO程維宣佈裁員15%

涉及員工超2000人



消息傳出一個星期

這批互聯網搬磚工走的也差不多了

部分內部人員看到裁員賠償後

有的甚至希望爭取被裁

看來滴滴對員工還算挺厚道的



與此同時

與滴滴達成合作協議

給滴滴平臺車主提供用車方案的人人車

在滴滴出現兩次順風車安全事故之後

同樣也陷入了困境



從18年下半年開始

人人車就已經陸續裁掉了三四線員工

據說僅成都站點就從高峯期的400人

銳減到只有100多人

這並不是最極端的

就在前兩天

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等地的站點都被關閉

裁員涉及人數達到上千人



據被裁的員工說法

人人車給出的裁員方案是:

1 月不給工資只給績效

2 月沒有工資

也沒有任何補償

要求全員立即簽署主動離職協議



不給工資

沒有補償

還恬不知恥的要求員工“主動”離職

與滴滴的態度可謂天壤之別

爲何?

因爲提出主動離職

就不會違反勞動法

員工就不會得到任何應有的補償

爲公司又省了一大筆支出



員工自然是憤憤不平

就在2月19日

一行70多人的被裁員工

聚集到北京人人車總部進行維權

相關文字和視頻消息瞬間充斥網絡

他們往後的維權路肯定走的很艱辛

只能希望他們早日獲賠成功吧



出行行業似乎流年不利

除滴滴和人人車外

易到用車大股東2月19日發佈內部通知稱

公司因耗費大量資金挽救易到

融資自救難以到位

目前已無法支撐現有團隊繼續運營

非必要崗位人員在家安排工作

暫停績效工資發放



就在剛過去僅一個月的1月21日

易到控股股東韜蘊資本曾發佈聲明稱

因爲難以再向易到進行持續性投入

願意以一半的價格出讓易到股份

結果應該是沒人接手

如今只好縮減開支度過寒冬

而一旦挽救易道的資金抽出

易道恐怕也有面臨資金鍊短缺的風險

還是早作勒緊褲腰帶過活的準備爲好



不止是出行行業舉步維艱

只要是互聯網公司

都沒能逃過裁員這一劫難

京東將末位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

對於這一消息

京東迴應消息屬實

因集團正在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轉型

鬥魚北京分公司所在的優盛大廈7層

多個辦公室已人去屋空

員工寥寥無幾

官方不予置評

一種聲音認爲鬥魚“鬥”不下去了

冷嘲熱諷這是要涼涼的節奏

一種聲音認爲鬥魚是在爲上市做準備

優化內部人員達到縮減開支目的

上市的時候有張好看的財務報表



不管公司的迴應是真

還是衆人的揣測是假

一大批互聯網從業者涌入招聘市場是肯定的

招聘行業馬上到來的“金三銀四”

使得他們蠢蠢欲動

開始更新個人簡歷

來完成一次人員大遷徙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浪潮

創造了無數耀眼的上市公司

促就了獨角獸企業的崛起

同時也帶動了互聯網就業

拉動了居高不下的高工資和福利

在高速發展的時候看不出問題

紅利盡失的時候人員成本凸顯

公司爲了續命

裁員縮減開支無可厚非

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夠理解

尊重公司做出的人員安排



但尊重應該是相互的

如果公司沒能給到相應的賠償

雷厲風行,說開就開

作爲無端被裁的我們

就應該回以暴力一擊

別做個怕事兒的人任由他人宰割



年前有贊高管高調公開宣佈實施“996工作制”

年後人人車勸員工“主動離職”且不予賠償

等等類似的勞動糾紛案例

都是對員工和勞動法的踐踏

作爲公司員工的我們

這個時候不能不學習一點基本的法律常識了



《勞動法》規定了3種勞動工時計算方法:

標準工時綜合計算工時不定時工時

標準工時制度下

每日的工作時長不能超過8小時

綜合計算工時制度需勞動局審批批文才能實行

擅自實行是違法的

標準工時和綜合計算工時制度

都要求每月總工作時長不得超過166.64小時



員工離職會因不同原因得到補償金

補償適用情形有N、N+1、2N

具體情形與補償計算可參照網友做的表格

N代表的是工作年限

工作滿六個月以內,按工資一半補償

滿六個月至一年以內,按一年計算

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給勞動者



互聯網行業經歷了上市夢、創業夢

現在很多人都有個大廠夢

希望能進一家大公司稍微穩一穩

可面臨國內經濟下行

毛衣戰的不確定性

互聯網流量紅利不再的大環境下

大公司也不好過

都在尋求走出去

或在縮減人員修煉內功

那些被裁之人該往何處

利益受到侵犯又該如何自保的問題

極可能下一秒就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利益受到侵犯可以多學習法律知識

與處境相同的人們抱成團

拿起法律武器勇敢予以還擊

但最重要的是要擁有裁掉別人的資格

而不是被別人裁掉

作爲個人此時同樣需要修煉內功

時刻不能忘記提升自己

而不是在公司混吃等死

得過且過

尤其是在這浮躁的互聯網浪潮中

當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時

方可從容不迫

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