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之敏感 工資的多種可能性

敏感之敏感 工資的多種可能性

這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自從北大的阿憶博士把自己的工資在博客上,全國人民一下子掙脫了工資保密和隱私的束縛,對工資的關注和泄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貧富分化、地區發展不平衡、壟斷行業高收入、收入不公平……問題紛紛浮出水面,網上發泄不滿的帖子比比皆是。事實上,諮詢公司對員工滿意度的調查裏,員工對薪酬從來少有滿意。

轉觀周圍的國家,1950年到1980,日本的工資追上美國用了30年;而從1978年到今天,中國經濟也高速增長了將近30,工資卻只有美國的4%。在製造業,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甚至比上世紀90年代纔開始快速增長的印度還要低10%(數據摘自FT中文網)

工資絕對不是我們價值的全部,但工資對每個人來說到底意味着什麼?

中國財經評論家袁劍評論道:“在中國,勞動力被當做一種純粹的自然資源在使用,他們既沒有集體談判工資的權利,更談不上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爲常規的各種社會權利(福利、保障等等)

更有人撰文直擊企業和社會的痛處:對一個老闆來說,只有給僱員以體面的薪水和尊嚴的待遇,你的僱員纔會有歸屬感,纔會爲你創造更大的價值;對一個國家來說,只有佔社會主體的打工者在維持基本生存之外仍有一定的餘錢,這個國家纔不必天天擔心經濟發展缺乏內需、缺乏後勁。

不過我想提醒職場中各位的是,世界是平的——這句話已經被說濫了、很俗套、很老土,但還是不得不說——地球上每個角落的人都參與到同一個平臺來競爭,英美經驗豐富的經理人流向日益崛起的印度和中國、經濟復甦的日本、暴發戶一般的中東各國;日本、新加坡、中國的經理人外派至非洲、南美洲,外派到歐洲和北美。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在跨國集團裏做事,同事是國際化的、發展機會是國際化的、困境是國際化的,薪酬也應該以國際化的視野來考慮。

與此同時,無論你是在國內競爭還是在國外競爭,關於薪酬這個問題,我想借用這樣一個觀點:“歷史存在着多種可能性,我們不能被歷史的一小段過程所迷惑,而要在最大尺度的歷史範圍內考察一切。工資問題也和歷史問題一樣,我們需要最大尺度地從漫長的職業生涯去考慮。

所幸的是,它有規律可循。

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在於,你得弄清楚自己處在什麼樣的階段,投資階段還是回報階段?怎樣去投資自己,又怎樣把投資收回?

初入職場的新人帶着寶貴的、未發揮的潛力,卻沒有可以直接交換成金錢的經驗、資歷。直到擁有了足夠豐富的經驗和業績爲止,你將處在職涯的投資期。這個階段的工資,要看你的投資組合,包括付出的時間、習得的技能、知識、掌握的人脈、履歷……每一項的產出綜合起來,就是你的投資回報。

等到你被掩藏的潛力得以發揮,漸漸嶄露了頭角,這時候,前期的投入開始得到相應的回報,你就進入收穫期了。收穫期的工資,則要看你如何運用你的所有,同樣是時間、技能、知識、人脈、履歷和薪酬槓桿(也叫薪酬標準)的組合,當每項都得到最大的釋放的時候,你得到了豐厚的收穫。

這便是以國際化的、歷史的眼光精明地看待薪酬這個問題!

此刻,你的職涯處在哪個階段?

投資期須知

——怎樣使自己增值

初入職場的新人帶着寶貴的、未發揮的潛力,卻沒有可以直接交換成金錢的經驗、資歷。直到擁有了足夠豐富的經驗和業績爲止,你將處在職涯的投資期。這個階段的工資,要看你的投資組合,包括付出的時間、習得的技能、知識、掌握的人脈、履歷……每一項的產出綜合起來,就是你的投資回報。

熱點推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