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dump

 Linux系統中在應用程序運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程序突然崩潰,提示:Segmentation fault,這是因爲應用程序收到了SIGSEGV信號。這個信號提示當進程發生了無效的存儲訪問,當接收到這個信號時,缺省動作是:終止w/core。 終止w/core的含義是:在進程當前目錄生成core文件,並將進程的內存映象複製到core文件中,core文件的默認名稱就是“core”(這是Unix類系統的一個由來已久的功能)。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SIGSEGV信號產生coredump,還有下面一些信號也產生coredump:SIGABRT(異常終止)、SIGBUS(硬件故障)、SIGEMT(硬件故障)、SIGFPE(算術異常)、SIGILL(非法硬件指令)、SIGIOT(硬件故障),SIGQUIT,SIGSYS(無效系統調用),SIGTRAP(硬件故障)等。
      在程序的開發調試階段(尤其是大型軟件開發),發生程序異常崩潰時常規的調試方法常常是無比的痛苦:無窮的log中也不見得有什麼有意義的信息。好在GDB提供和利用core文件進行調試的途徑,大大方便了這類問題的調試。

打開/關閉系統對core文件的限制
   使用ulimit -c命令可查看core文件的生成開關。若結果爲0,則表示關閉了此功能,不會生成core文件。
   使用ulimit -c filesize命令,可以限制core文件的大小(單位爲kbyte)。若ulimit -c unlimited,則表示core文件的大小不受限制。如果生成的信息超過此大小,將會被裁剪,最終生成一個不完整的core文件。在調試此core文件的時候,gdb會提示錯誤。
配置生成core文件的相關參數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文件可以控制core文件的文件名中是否添加pid作爲擴展。文件內容爲1,表示添加pid作爲擴展名,生成的core文件格式爲core.xxxx;爲0則表示生成的core文件同一命名爲core。
可通過以下命令修改此文件:  echo "1" >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文件可以控制core文件保存位置和文件名格式。可通過以下命令修改此文件:
echo "/corefile/core-%e-%p-%t"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可以將core文件統一生成到/corefile目錄下,產生的文件名爲core-命令名-pid-時間戳,以下是參數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添加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dump into the filename 添加導致產生core的信號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du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添加core文件生成時的unix時間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du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添加主機名
    %e - insert coredu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 添加命令名
使用gdb加載core文件
    方法一: gdb --core=core.xxxx ./a.out
    方法二: gdb -c core.xxxx ./a.out
加載之後可以使用bt命令查看程序崩潰時的調用堆棧。
set solib-search-path 命令可以設置GDB的動態庫搜索路徑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CrazyJeff_Liu/archive/2009/04/16/4076683.asp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