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P:無序P2P尷尬處境的終結者

在網民心中的“殺手鐗應用”,在電信運營商眼裏就變成了“殺手應用”,這就是 P2P(Peer to Peer對等網)的尷尬處境.由於過於強調“對等”, P2P每個節點之間的交換完全是來亂的,這使得它缺乏對路由的優化,濫用骨幹網帶寬,成爲電信IP網絡的“殺手”.P4P,一項由工作在耶魯的中國人主導 的發明,有望終結P2P的無序時代,告別“流量殺手”,高效網聚全球網民的力量.


最成功地在互聯網上發起“人民戰爭”的,當屬P2P(Peer to Peer對等網).這項偉大的發明把每個用戶變成了一個小型的接收與中轉站,令漫長、脆弱的傳統HTTP下載方式變成了快速、強健的多點傳輸.在國內,網民對BT、迅雷、快車、電驢都不會陌生,他們均由於採用了P2P傳輸機制,才使得下載速度有了質的提升.

然而,這場互聯網上的“人民戰爭”,卻給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噩夢.德國一個名爲iPoque的研究機構在2007年研究了一百多萬網民將近3TB的匿名數據流量,調查地區包括澳大利亞、東歐、德國、中東和南歐地區.調查發現,目前網絡帶寬“消費大戶”是P2P文件共享,在中東佔據了49%,東歐地區佔據了84%.從全球來看,晚上時段的網絡帶寬有95%被P2P佔據.據國內權威部門統計,當前 P2P流量已經佔整個互聯網流量的約70%,並且正在以每年350%的速度增長.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網絡帶寬,尤其是國際帶寬,使網絡基礎設施不堪重負,運營商苦不堪言.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P2P,而在於交換的機制.P2P過於強調“對等”,每個節點之間的交換完全是無序的.一個北京的用戶,既可能和廣州的用戶進行文件片段的交換,也可能和遠在美國的某用戶進行交換.顯然,無序的交換導致了無謂的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流量旅行”,這耗費了寶貴的國內和國際帶寬資源,代價巨大.

如果正好用戶都在同一個地區,那麼,本地化的交換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這也正是P4P的簡單原理——讓P2P也玩“同城”. P4P全稱是“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電信運營商主動參與P2P網絡)”.與P2P隨機挑選Peer(對等機)不同,P4P協議可以協調網絡拓撲數據,能夠有效選擇節點,從而提高網絡路由效率.仍以上述例子來說,北京的用戶就可以優先和北京同城的用戶來實現文件片段的交換,再擴展至較遠的地區,有十分的必要時,纔會出國進行文件片段交換.當然,P4P的運行機制,要遠遠超過“同城交換”的概念,它還會根據用戶的上行、下載帶寬進行綜合判斷,以進行最有效選擇,最大化整體交換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P4P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工作在耶魯大學的中國人,謝海永博士.謝博士系美國分佈式計算工業聯盟(DCIA)和P4P工作組的首席研究員,提出並完成了P4P理論和系統設計.自今年2月底以來,謝海永等研究人員對P4P系統設計進行了大規模現場測試.

這項中國人主導的發明,在商業測試中有出色表現.根據Verizon的反饋,使用P4P技術,P2P用戶平均下載速度提高60%,光纖到戶用戶提高205%~665 %.此外,運營商內部數據傳送距離減少了84%.用戶有58%的數據是來自同城,較傳統P2P的6.3%比例有了近10倍提升.

在中國,部分電信增值服務商已經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如在IDC與內容加速領域均佔有領先地位的世紀互聯,就於近期悄然推出了P4P業務.世紀互聯擁有中國互聯網規模最大的IDC數據中心和互聯互通最好的BGP資源,在規模上和技術上均表現出衆,爲中央電視臺08春晚全球高清直播、NBA中文官方站視頻點播均成功地提供了內容加速服務.

據悉,世紀互聯的P4P網絡平臺由分佈在全國的邊緣服務器節點和安裝了P4P加速引擎的千萬臺用戶電腦組成.服務器節點作爲基礎的服務資源,可以充分保障平峯時段的服務質量,而合理的使用客戶端資源,可充分加速高鋒時段和熱點集中的內容,同時,也很好的解決突發流量造成服務器繁忙,服務質量下降的問題.目前,世紀互聯基於P4P網絡的內容分發服務可應用於軟件下載、視頻下載、流媒體點播/直播加速等領域.

而從中國互聯網協會了解的情況來看,還沒有成立類似於美國P4P Working Group(P4P工作組)這樣的專業組織.P4P工作組隸屬於美國分佈式計算工業聯盟(DCIA),吸引了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製造商以及P2P平臺廠商參與.包括AT&T、Verizon、Telefonica、時代華納等美國和歐洲最大的運營商和思科等設備製造商以及BitTorrent、 Joost、Pando等知名P2P平臺廠商.中國互聯網協會專家認爲,從美國P4P工作組名單Core Group(核心組)和Observers(觀察組)的劃分中可以看出,平臺廠商和電信運營商仍然是主要參與者,而諸如光纖接入提供商、設備製造商則處於二線.P4P極有可能由應用引爆,進而向有線網絡、電信設備端***.由於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2.1億,位居全球第一,帶寬資源相對稀缺,尤其的運營商之間的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嚴重匱乏,本土化的P4P技術和系統將在中國大有可爲.從中國國情來看,網通、電信、移動等運營商仍以基礎電信服務爲重,“電信增值服務商”或者稱“虛擬運營商”將有望成爲P4P中國落地的先鋒.

附:美國P4P工作組成員名單:

Core Group(核心組)

• AT&T

• Bezeq International

• BitTorrent

• Velocix

• Cisco Systems

• Grid Networks

• Joost

• Limewire

• Manatt

• Oversi

• Pando Networks

• PeerApp

• Telefonica Group

• Verisign

• Verizon

• Vuze

• Washington University

• Yale University

Observers(觀察組)

• Abacast

• AHT International

• Alcatel Lucent

• CableLabs

• Cablevision

• Comcast

• Cox Communications

• Juniper Networks

• Microsoft

• MPAA

• NBC Universal

• Nokia

• RawFlow

• Solid State Networks

• Thomson

• Time Warner Cable

• Turner Broadcasting

文/計算機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