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三大危機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大衛·伍爾夫(David Wolf)對百度出現的信任危機、搜索危機和溝通交流危機進行了剖析,並提出了百度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改進建議。
    信任危機
    百度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例如,百度涉嫌操控訪問流量,非法下載音樂獲利和業界對其搜索結果有效性的質疑。這一系列問題不全是理論和法律問題,因爲它們導致百度在中國用戶和當地媒體中形成了負面影響。儘管有些問題實質上並不是問題,但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音直指百度的價值核心——它通過客戶付費多少來安排其搜索結果。
    搜索危機
    這一危機不利於廣告客戶。我最近瞭解到一些向百度投放所有廣告費用的公司已開始轉向谷歌,一家與我接觸過的廣告客戶就表示,在2007年年底,該公司在百度投放了所有的搜索廣告費用,目前,該公司投給百度的廣告費用佔90%,明年還要大幅削減在百度上的搜索廣告費用。
    當然,如果我們能確信百度全力改進核心產品的話,這一問題不值得過於擔憂。不幸的是,百度現在是集中時間、力量和資源企圖成爲一家多元化的網絡集團,它進軍電子商務、電子支付以及其它過於依賴資源的業務,以希望用戶登錄百度後成爲忠實用戶。
    我們姑且不談百度的多元化戰略將產生競爭對手或是合作伙伴,我們認爲,百度的多元化若偏離核心業務過遠,那麼它的品牌擴張力量無力,
    而且是進入全新的行業。除非百度在進軍網絡視頻、電子商務等領域時,能向廣告客戶證明它改進搜索產品的速度要比谷歌快,並且能繼續提供比後者更好、更有意義的搜索結果,否則廣告客戶投向該公司的支出將出現流失。
    溝通交流危機
    不管百度是否樂於承認,該公司一直被視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谷歌”,百度需要承認的是,所謂的中國特色實質就是中國網絡用戶。更多的   中國網民進行網絡搜索是爲了從事件中尋求真相,而不是尋找廣告或是有幫助的信息。華爾街對百度的要求就是實現商業化,而中國消費者對百度的要求就是能夠得到可信的搜索結果,因此,百度爲實現投資者、廣告客戶和用戶三種不同需求的平衡方面還需要做的更多。
    從互聯網歷史上看,曾經有過許多知名的搜索公司在盛行一時後轟然倒下,也有公司在谷歌的挑戰下一敗塗地。百度在中國也是處於統治地位,但它看上去不可靠、不專注,也不是其它網絡公司和廣告客戶優秀的合作伙伴。
    我對百度的質疑對其是有益的。我認爲百度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只是略微放任自流,因此,百度需要證明的是它正按規劃發展,以下是我對百度的建議:
    1.百度需要利用每一個機會與廣告客戶和代理商溝通;
    2.百度需要專注於搜索業務,如果百度希望進軍電子商務,最好的辦法是撤出或是購買相關公司,而不要新起爐竈;
    3.最後,百度需要謹記的是,中國用戶的忠誠是短暫的,如果百度不和用戶溝通,那麼他的用戶羣會流失得很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