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體系結構

網絡體系結構:

 

 網絡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爲網絡硬件,軟件,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準,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

 

OSI七層模型分爲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層次描述網絡的結構。

 

網絡體系結構的功能:網絡體系結構定義計算機設備和其他設備如何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允許用戶共享信息和資源的通迅系統。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交換數據。那麼網絡體系結構就是爲了定義他們之間通迅的協議和規定。比如:交通公路,交通公路上的車就是計算機要發送的數據,而每個汽車站是相對的PC機,而交通警察就是相應的OSI網絡體系結構管理數據的流向。

 

OSI七層模型分別的概述和功能:

 

* 物理層:用於爲數據鏈路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所傳輸數據的單位是比特。物理層連接介質爲分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一般由普通電纜,雙絞線,光纜爲有線物理連接介質,無線一般有紅外線,無線電波,微波等無線物理連接介質。

 

* 數據鏈路層: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用於在兩個相鄰節點之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輸數據。所傳數據的單位是幀。數據鏈路層負責把從網絡層接收的比特流組成可以處理的幀,並將發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加入到幀的首部。如果接收節點查出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傳該幀,直到該幀正確到達接收節點。

 

數據鏈路層的建立,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據據鏈路層爲網絡層提供傳輸的服務。

 

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 網絡層:負責將一個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所傳數據的單位是分組或包。網絡層的任務是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使源端的傳輸層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找到目的端地址,並被目的端的傳輸層接收,這就需要在接收到的上層分組前加上一個首部,其中寫入源端和目的端的邏輯地址,然後尋址發送。分組在傳輸時必須進行路由選擇,差錯檢測,排序和流量控制。說簡單點,網絡層就是爲數據尋址的。

 

* 傳輸層:負責將完整的報文進行端到端的傳送,所傳數據的單位是報文,當報文較長時,傳輸層將其分割成許多分組,交給網絡層傳輸,每個分組有一個序號,使到達目的地址的報文能夠被重裝修起來,同時如果有分組丟失,依靠序號可以得新接收正確的分組。
 傳輸層分爲:面向連接的TCP通信方式,和麪向無連接的UDP通信方式。

 

* 會話層:負責建立並維持通信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對數據傳輸的同步進行管理,所傳數據的單位是報文。會話層在兩個系統的相互通信的應用進程之間建立,組織和協調交互,是網絡層的會話控制器。

 

* 表示層:表示層負責嚮應用進程提供信息的語法表示,換句話說,數據在網絡設備和網絡終端設備在表現的形式是明碼還是密文。對不同編碼方法進行轉換管理和協調。

 

* 應用層:應用層是開放系統與用戶應用進程的接口,負責提供OSI用戶服務,管理和分配網絡資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