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一斤包穀與6000萬年薪

代課教師拿40元月薪,當然是低得與時代脫節,但這卻算不得新聞。在我們剛剛聽聞統計局宣佈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又上漲了多少之後,一條關於代課教師年薪只有365斤包穀的新聞讓我的眼鏡跌落在地。

這位教師名叫李茲喜,在貴州羅甸縣班仁鄉金祥村油落小學已任教13年。

據《貴州政協報》7月29日報道,李老師全年的

工資收入是學生家長湊份子的365斤包穀,按當地每斤8毛錢市場價計,他的日薪相當於8毛錢,月薪相當於24元。李茲喜19歲開始就承擔了金祥 村全部的教育重任,他既當教師,又當校長,同時還是勤雜工。除了上課,他還要到山下背水給孩子們喝。學校經費緊張時,他甚至把家裏的豬換成了學生的課本。 而他自己家裏卻經常斷糧,以至於不得不請求家長們將包穀提前給他。

原以爲,經過教育部的清退以及輿論的持續關注,代課教師早就不是個問題了。但近幾天連續披露的“代課教師工資試比低”的新聞實在令人臉紅——7 月21日,另有消息說,貴州務川縣黃都鎮的小學老師楊賢祥,辦學22年,僅靠44.5元的工資養活家庭。我們這些貌似與李茲喜們無關的人,拿數十倍甚至數 百倍於他們的工資,但在他們面前,生活的優越彷彿成了一種罪過。但我們不能確保那些最該臉紅的官員是否臉紅了。畢竟,這樣一種本不該發生的新聞,還在持續 不斷地發生着。

就在昨天,國家統計局發佈平均工資增長的好消息時,我們還在抱怨自己的工資並沒有漲。這說明,我們都以爲自己的貢獻是超值的。於是就想起了平安 老總馬明哲先生,他前幾天曾公開宣稱,他的貢獻對得起6000萬元年薪。但是,那些默默無聞的代課教師們,爲何不曾在待遇上斤斤計較?原因無非是:他們是 “代課”教師,沒有名分;他們熱愛教育事業,不計較報酬。

然而我卻要爲他們說句公道話:他們的工資遠遠對不起他們的貢獻!包括平安在內的企業高管寶座,從來不乏競爭者,但代課教師卻是無可取代的,沒有 他們,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很可能無處讀書——那些受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教師,幾乎沒人屑於去大山深處教書育人,這就是爲什麼國家清退民辦教師之後,代課教師並 沒有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這些代課教師,有知識有文化,外出當個清潔工也至少會拿到數十倍於現在的工資收入。如果不是懷着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他們何以 從青絲堅守到白髮?

教育的虛弱是人民的虛弱,教育的窮困是未來的窮困。在這些代課教師面前,誰有底氣宣稱自己是無可替代的精英?這樣看來,政府一刀劃開“公辦”與“代課”的鴻溝原本就是失策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