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出海的發展路徑

  ×××以來,我國文化產業保持蓬勃發展態勢,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3.4萬億元,佔GDP比重爲4.2%,同比增長12.8%,已經成爲引領我國文化振興和文化強國的重要產業,也將成爲經濟轉型增長的新一極。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文化產品出口規模和貿易順差逐步擴大,已經成爲文化貿易大國。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推動全球文化交流互鑑,有利於擴大中國文化產業整體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水平,對於增強文化軟實力、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意義顯著。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互聯網消費羣體,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7.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賦予文化產業巨大動能,也成爲提升全球文化貿易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

  傳統文化產品藉助“互聯網+”實現觸網融合,互聯網平臺孵化的個體創意者崛起,釋放人人都是創意者的紅利,互聯網企業紛紛佈局文化產業多環節,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的價值發展等因素加持下,文化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呈現出數字化、移動化、社交化、碎片化等特徵趨勢。

  從全球視角來看,全球傳播實質是“跨越民族國家地理邊界的信息流動” (Yahya R.Kamalipour,2008)。互聯網打破文化傳播的時空和國界壁壘,網絡媒體、移動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文化流動的途徑增加了,跨文化傳播加速了文化的互通互融(孔朝蓬,劉婷,2014),爲中國文化出海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隨着科技與創意的不斷融合,文化出海的載體演變出新的形式。早在2012年,工具類應用引領了第一波出海浪潮,俘獲了大量的用戶和口碑。隨着用戶基礎需求得到滿足、使用和付費教育初步完成,內容類產品試水海外,推動中國文化走向海外發展的快車道。當前數字文化內容出海,以網絡遊戲、網絡文學呈現出強勁走勢,網絡動漫、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直播、短視頻等多元化形式新興發展,具有傳播度高、受衆羣體廣、商業化程度高等特點,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主題下,逐漸成爲全球範圍新崛起的中國文化力量。

  一、互聯網成爲中國文化出海的新載體

  (一)網絡遊戲出海,文化傳播的新引擎

  網絡遊戲作爲數字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成爲創造力和增長力突出的一環,不僅僅體現在商業層面,更體現在文化層面。

  當前,中國已經是世界遊戲版圖的領軍市場。隨着國內遊戲市場逐步成熟,海外遊戲市場潛力空間凸顯。據Newzoo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用戶規模爲22億,約爲中國的3倍多。成熟遊戲市場較高的人均遊戲收入和新興市場低廉的用戶獲取成本,都在吸引着中國遊戲企業向海外拓展。

  2018年1-6月,中國自研網絡遊戲海外市場銷售收入爲4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據App Annie數據顯示,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在中國以外市場APP商店中,中國遊戲綜合下載量超過140億次,綜合用戶支出超過160億美元,出海已經成爲中國遊戲企業發展的新一極。

  遊戲是一種非常古老且普遍的社會生活現象,電子遊戲和音樂、文學、電影等藝術形式並稱爲“第九藝術”。網絡遊戲具有全球龐大的玩家,遊戲接受門檻低,遊戲力不斷***,融入日常生活。作爲“世界級語言”,遊戲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外在顯示度低,並且可以承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任務設置、音樂風格、畫面風格等方面都可以與文化相結合,通過玩家的實際操作產生生動有趣的互動,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接受遊戲文化影響,有望成爲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騰訊自主研發的《王者榮耀》海外版《Arena of Valor》已經在全球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上線,擁有了過億的註冊用戶和超過1300萬的日活躍用戶。遊戲中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烙印的孫悟空、呂布、貂蟬等遊戲角色在廣大海外玩家中傳播。通過遊戲出海,引起海外玩家和受衆的關注和喜愛,基於對於遊戲產品的認同,形成對於產品背後蘊含的文化認同。從而使遊戲作爲一種新的文化載體,自然而然產生輻射力和影響力。並且隨着遊戲產業逐步成熟,競技類遊戲熱潮引爆,《Arena of Valor》作爲中國自研遊戲代表入選2018雅加達亞運會電子體育表演賽的正式項目,中國電競正在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內舉辦中國遊戲電競賽事有望成爲新的文化傳播渠道。

  Arena of Valor

  自中國遊戲從2000年左右正式進入網絡時×××始,國內遊戲企業逐步重視文化的深挖與積累,打造原創精品遊戲,使得網絡遊戲產業開拓出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製造”之路。當前,網絡遊戲已經成爲文化出海與文化交流互鑑的新載體,未來也有望成爲下一個文化出海符號。

  (二)網絡文學出海,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徑

  當前,網絡文學產業生態健康多元發展,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正經歷着從邊緣到主流的轉變。在國家政策引領下,網絡文學平臺聯合龐大的內容創作羣體,孵化了衆多網絡文學精品力作,形成了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和規模化的雙邊市場,探索出網絡文學發展的“中國模式”。

  截至2017年,國內45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的駐站創作者已達到1400萬人,與2015年相比增長65%,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積達1647萬部,同比增長16.5%,涵蓋了10餘個熱門品類,例如都市職場等現實類題材和玄幻奇幻等非現實類題材。從創作數量和類型選擇上,能夠滿足海外讀者多元個性的內容需求,爲網絡文學作品走出去提供了有力基礎。

  網絡文學的內容特質,也決定了它能夠輕鬆跨越文化鴻溝,成爲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徑。一方面,相比其他數字文化內容的影像模式,網絡文學具有文本交流的虛擬性,國內外讀者容易對文學作品描述的全新世界產生認同感。另一方面,網絡文學的創作生態具備互動性,粉絲能夠實時交流互動,同時也可以通過連載的模式增加產出效率和用戶粘性。

  從1.0時代的海外出版發行,到2.0時代的線上互動閱讀,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走出了叩開中國與海外文化交流互鑑之門的創新之路,甚至已經被稱爲比肩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美國好萊塢的世界流行文藝。截至2017年,超過500餘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譯爲十多種語言文字,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網站日均訪客超過50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次。

  網絡文學走出去,承載着的不僅是弘揚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通過不斷涌現譜寫時代的現實題材作品,同樣能夠讓海外讀者瞭解充滿活力的當代中國。部分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動漫等輸出海外,取得了良好的反響。未來,以閱文集團爲代表的網絡文學企業,正在積極推動基於文化IP的全生態輸出,推動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跨越。

  (三)更多數字文化出海,呈現方興未艾的新局面

  網絡動漫領域,動漫是一種國際性的文化語言,中國動漫的文化出海歷史曾經輝煌。互聯網時代,隨着國內二次元文化的興起,“9000歲”成爲網絡動漫主力軍,釋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也涌現了大批優秀的原創國產網絡動漫代表作,開始尋求海外的發展空間。當前,不僅兒童動漫作品出海獲得廣泛關注,動漫出海題材向多元化發展,以騰訊動漫《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等爲代表的青少年或成年網絡動漫作品,其場景設計和人物造型均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向海外用戶傳遞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底蘊。

  《狐妖小紅娘》人物圖

  網絡視頻領域,截至2017年6月,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65億,用戶使用率爲75.2%,已經成爲重要的網絡娛樂方式。網絡平臺自制內容走向精品化,2016-2017年有近30部網絡劇年度播放量在10億以上。隨着網劇精品化發展,藉助於互聯網渠道優勢,網劇出海也成爲新趨勢。例如由企鵝影視參與出品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被Netflix買下海外發行權,騰訊視頻《快把我哥帶走》等多部自制劇也成功輸出海外,精品網劇海外影響力日益提升。雖然中國影視節目出海普遍面臨“內熱外冷”情況,但網絡視頻內容出海,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網絡音樂領域,中國音樂文化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當代音樂元素和民族特色的結合使得中國原創音樂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已經開始在音樂流媒體時代走上全球發行之路。例如騰訊音樂啓動“新民韻計劃”,全球發行中國民族音樂數字專輯,覆蓋超過110個包括一帶一路區域在內的國家和地區。

  其他如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紛紛全球化佈局,頭部產品在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應用排行榜上奪冠,未來也有望成爲推動中國文化內容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

  二、互聯網推動中國文化出海的現實意義

  互聯網時代,相比侷限性凸顯的中國文化傳統傳播模式,以互聯網爲新興載體推動文化出海,在內容和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價值逐步顯現。

  文化價值層面,互聯網推動數字文化內容生態快速發展,培育了多領域的新興原創IP,也包括用現代文化娛樂方式演繹傳統文化的原創IP,爲文化出海提供了原動力。

  文化走出去,打造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背景下,是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塑造國家形象的戰略選擇,已經成爲文化產業的時代命題。以互聯網爲載體,實現數字文化內容的海外輸出,能夠打破地域壁壘,促進中國文化的全球交流,有助於弘揚文化自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形成與文化貿易大國相匹配的文化影響力。

  產業價值層面,在國內互聯網人口紅利衰退,行業集中度上升的情況下,出海能夠幫助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尋求增量空間,挖掘收入增長新動能。在全球貿易動盪變革時期,中國的互聯網技術紅利向地緣性高和商貿緊密的國家和地區拓展,擴大及帶動文化貿易的發展。國內互聯網企業也通過併購、合作等方式與海外文化企業合作,爲文化出海開拓更廣闊的市場藍圖。

  當前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佈局,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傢俱有人口紅利、網絡紅利和經濟紅利,成爲數字文化內容出海的熱點區域。例如,網絡遊戲領域,根據App Annie數據統計分析,2018年1-9月在平臺覆蓋的超過30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遊戲暢銷榜TOP100中,中國遊戲佔比僅次於美國。網絡文學出海已覆蓋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無疑增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區域在數字文化領域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科技價值層面,文化產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技術創新的發展史,互聯網技術作爲數字化助手,推動文化創作模式、文化產品感官和交互體驗、傳統文化的傳承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成爲釋放文化出海活力的基石。數字文化產品是AR/VR、AI等先進技術發展、設備普及和內容創新的最佳場景。同時互聯網企業在文化出海過程中,也開始在支付、雲服務、分發渠道等領域進行跨平臺協同合作,抱團出海成爲趨勢。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內互聯網企業全球化發展,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文化與科技之音,有望重塑文化和科技的國際競爭格局。

  三、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出海的關鍵路徑

  美國文化社會學家羅蘭·羅伯遜教授曾提出了“球土化”概念(glocalization ),將全球化與本土化概念融合,是對於全球化引發的世界文化多元發展的深入思考(孔朝蓬、劉婷,2014)。湯林森在《全球化與文化》一書中讚揚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混雜性(hybridity),認爲混雜文化是掌握跨越國家文化的空間中某種新型態文化認同的有效概念。文化折扣是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天然屏障,而文化出海的目的,並非是消除差異,而是通過文化交流互鑑,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鄭州婦科醫院 

  在互聯網時代“文化混雜”現象中,中國文化出海,需要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融合開放與多元共生中尋求認同和接受。從當前國內數字文化內容出海的實踐路徑來看,要在全球範圍內提升影響力,互聯網企業需要從包括內容生產、發行推廣等環節打造某一文化領域的精品原創IP,加強中國故事國際化的探索,並以IP爲核心實現多領域共生,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文化品牌,纔能有望塑造不斷衍生、創造更多產業和文化價值的中國文化符號。

  內容生產是文化出海的核心環節,由於中國文化的內容題材、敘事手法等並非完全符合國際習慣,需要提升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表達能力。

  首先,價值觀層面,需要挖掘根植於民族文化背後共同性的價值內核,形成世界性和民族性兼具的文化內涵,才能獲得更廣泛的情感認同,最大限度實現跨文化傳播。

  其次,內容題材選擇層面,由於當前海外對於中國文化內容印象較爲單一,需要挖掘更多適合進行國際化傳播的潛力中國文化內容,並與流行的數字文化形態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博大精深,例如戲曲元素、水墨元素、道家文化等都已經開始數字化傳承和活化;同時也需要對於現實主義題材,弘揚當代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價值的人物、故事、元素等內容進行挖掘,推動形成更加多元的當代中國文化符號。

  同時,也需因地制宜的考慮不同地域政治、宗教、文化、風俗和法律等背景差異,在出海內容題材方面提前規劃,提升文化出海對於不同國家和受衆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進而促進文化的接受度和傳播力。例如騰訊海外發行遊戲《Arena of Valor》在保持中國特色歷史人物角色的同時,也加入了DC的歐美英雄角色,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元素,得到了衆多海外玩家的認同。

  再次,在內容翻譯層面,跨越語言障礙是克服文化折扣的重要一環。例如對於網絡遊戲出海而言,語言本地化不僅僅是把遊戲中出現的中文翻譯成當地的語言,還包括對於icon,UI等選擇以及對於翻譯後遊戲界面的佈局調整。對於網絡視頻和網絡文學等出海內容而言,如何準確傳達原片/原著精髓,保障出海作品品質,翻譯的本土化更顯得尤爲重要。未來需要培養更多的高水準翻譯人才,例如閱文集團已經通過“翻譯孵化計劃”等方式,加速擴大翻譯者規模,並不斷扶植譯者成長。

  最後,在內容生產方式層面,可以積極引入國際化視角。由於當前在一些數字文化產業領域,國內製作水平、對於本地化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與海外相比存在差距,例如好萊塢高度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可以積極與國際化團隊/人才進行合作,從內容和技術等方面提升數字文化內容的國際化水準,探索有助於中國文化出海的健全合作模式。

  發行推廣是另一關鍵環節,面對當前文化出海渠道的掣肘,不僅需要充分利用全球遊戲展、電影節等線下交流機會,互聯網時代更需要與海外Netflix、YouTube等各領域的頭部網絡平臺開展合作。同時國內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出海渠道的國際化建設,例如閱文集團旗下的海外門戶平臺起點國際,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累計訪問用戶超1000萬。騰訊推出WeGame平臺,助推中國國產遊戲走出國門,爲文化出海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理論中提出“跨媒介敘事”的概念,例如《***帝國》在電影、網絡漫畫、電子遊戲等領域圍繞核心敘事進行聯動,不同媒體平臺對於核心敘事的表現手法儘管不同,但它們營造的協同娛樂體驗能極大地促進消費者的參與性(王蕾,2012),從而更容易塑造出具有影響力的文化IP。

  在多個文化領域共生是衡量IP生命力的重要標準,IP的打造和開發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秉承耐心,進行長線、系統構造IP。海外的迪士尼通過線上線下IP聯動,打造完整經營生態鏈,建立起IP商業王國,形成無法複製的競爭力。國內數字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與海外不同的中國式IP打造之路,例如國內特色的網絡文學門檻相對較低,產品數量巨大,原創IP佔比較高,已經成爲IP改編的源頭,而網絡動漫已經成爲IP改編的熱門形式,尚未成爲與國外類似的原創IP源頭格局。在這條創新路徑上,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作爲中國領先的IP擁有者和建設者,已經在佈局IP的全面建設,着力於打造長線精品文化IP,推動互聯網成爲中國文化出海,打造新時代文化符號的重要支點。

  四、總結

  隨着數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進入文化共創和文化平民化時代,爲中國文化走出去,進行全球交流互鑑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互聯網已經成爲中國文化出海的新載體,中國互聯網企業踐行工匠精神,以科技創新和內容創意的形式,融入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的文化內容,打造精品原創IP,促進IP的全鏈條轉化和聯動,塑造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通過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出海的文化價值、產業價值和科技價值,有助於中國從文化大國升級爲文化強國,佔據新一輪全球文化和科技競爭的主導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