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湖大考研經驗總結

考研的一年多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現在也通過了學校的複試,成爲了準研究生一枚,想記錄一下這段時間的想法和經驗。


初試

我大概是18年3月初開始準備的考研,查了很多資料,才基本瞭解了考研的整個流程。

 

選擇學校

不得不說,經歷了複試階段的擔心和焦急後,才真正領悟到了什麼叫“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個尋求穩定的人,並且你的本科院校已經是個很好的學校了,比如985211,或者在你要考的專業上很強。還是建議直接就選擇本校吧!

首先是地域人脈優勢,你可以很輕鬆的找到你要報考專業的學長學姐和老師。學長學姐可以傳授給你專業課的經驗,相對於其他學校而言,真題和答案更容易獲取。有一些學校是有專門的地方會賣真題的,我初試的專業課考的是c語言。對於這個專業而言,你研究了真題後就會發現,簡答題基本上都會考之前考過的,這會使你複習起來很輕鬆。

如果你考的是本校的同一個院的專業,而你在本科階段正好有關係好的授課老師,那你在複試時就會相對輕鬆。你可以提前和你的老師聯繫好,ta和你彼此都熟悉,你不用糾結研究生的導師選擇與未來相處的問題。

如果你的本科院校是雙非,既然選擇了考研,還是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其他專業我不是很清楚,但例如計算機,除了一般意義的各種大學,還存在着一些研究所和實驗室。它們可能有些分數要求不高,剛開辦沒多久,可在研究生階段能帶給你很多實踐經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選擇學校還是應該綜合自己的能力想法與院校的專業課難度,這一階段一定要花上長一點的時間。

 

準備初試

先說一下我自己,因爲自己對考研的流程基本不太清楚,也不懂怎麼複習,所以選擇報了一個網課班。當時報班看見直播課:錄播課=1:9,還覺得直播太少,後來才發現其實錄播課比直播課好的多。

直播課的好處是可以解決你的疑問,不過其實有專門的考研流程規劃課,只要耐着性子聽了,基本沒什麼大的疑問了。錄播課最大的好處就是倍速,反覆的聽。我自認爲不是一個自覺的人,但我發現其實我報班了之後每天還是能夠很有規劃的去聽課,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多,但是效率很高,基本不會走神。

如果你不想多花錢,並且有找到能夠分享經驗的人,也完全可以直接在網上搜免費資源。資源很多也和容易找,比如b站就有很多搬運。如果你對流程不熟也沒有人脈,有一定的自制力,可以報一個網課全程班,只要能夠跟着班走,把課都聽完把題都練完,基本也是ok的。如果你不缺錢,又需要外界的約束,那就報一個線下班吧,總之只要真的跟着安排來了,結果都不會太差。

 

個人考研路程

我是3月初開始決定要考研,當時覺得晚了。當時的我認爲,最完美的開始時間應該是大三的寒假,我考的是數二,包括高數和線代。應該寒假把數學的基礎知識都過一遍,畢竟距離學習它已經過了2年,幾乎什麼都不記得了。然後5月份之前不用管政治,英語只需要記單詞,大把的時間都是花在數學上。

然而我真正開始學習是3月中旬,並且因爲大三下學期還有各種活動和項目要參加,事情太多,課也還是要上,所以其實每天最多也就花了3-4h在複習,時間基本全花在數學上。因爲自己英語基礎很爛,基本的語法都不懂,所以花了少量時間在英語的單詞和語法上。

後來就到了暑假,這個時候我的進度其實很慢,高數上冊基本ok了,難題也過關,但是下冊還有一半沒看,英語只過完了語法,政治和專業課基本都沒開始。

暑假很不巧的,需要專業實習,整整42天,不能不去,而且還是整天都在敲代碼。可以擠出學習的時間但是效率很低,心情也一直很焦躁。於是我直接放棄了學習,實習完後回家待了一個星期,之後回到學習,已經是9月多了。距離考研只有100來天,然而這纔是我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

我是一個很難早起的人,而且也發現即使逼着自己早起了,學習效率很低,所以我整個考研期間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後下午1、2點左右到學校自習室,除去晚飯的半個小時,直到晚上接近10點。其實我每天可能只學了7-8h,但是期間完全沒有走神,沒有看手機,學習效率很高。比起我早起學12h,效率還要更高一些。每個人都有自己更適合的方式,不過熬夜睡懶覺還是不好的。

 

學習規劃

說完了我自己的經歷,想總結一下從這些親身經歷得出的一個規劃想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可以參考一下。

 

數學

我考的是數學二,只有2門課,重心在高數。如果是數一或數三得有所調整。

首先是書籍方面,

方案一:《帶你學》、《18講》、《1000題》、《32年真題》、《套卷》

方案二:薛威老師的《複習全書》、《251》習題、《1000題》、《32年真題》、《套卷》

以上2個方案選一個就好,主要區別就是視頻課聽誰的,千萬不要多個老師混着聽,這樣會很影響你的思路。我自己就是混在一起了,後來調整了一段時間。可以先找一個視頻聽一聽,感受一下喜歡哪個老師的風格。

對於方案一,我覺得張宇老師的全套書還是很不錯的選擇,不管你基礎如何,教材我覺得還是不用去一個字一個字的過,畢竟數學是一門計算性的學科。如果基礎比較差,可以買《帶你學》,配合着視頻使用,如果基礎還行就不用買這本了。張宇老師是有一個基礎班的,在聽《18講》前可以先把基礎班的視頻看了,題目都會顯示出來,沒有講義也沒太大關係。然後是《18講》,同樣配合視頻使用。這一部分最好是在暑假前可以結束,尤其是暑假還有實習的,不然後面太趕。

然後是暑假階段刷《1000題》,我的建議是先把各個章節的A組都刷完,再刷各個階段的B組。如果你的目標沒有140+那麼高,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就不用管C的題了。所謂刷題,不是寫完題目就了事,可以在題目上記一個標記,哪些是完全會寫的,哪些是有點不確定的,哪些是就是不會的。對於會的題寫對了,就不用管了。寫錯的題等到這一章節結束後再寫一遍,直到對了爲止。一般2-3遍後這種題型就基本都會了。

接着是9月份,開始刷真題。我沒買張宇老師的32年真題,但是答案解析應該是不錯的。主要是年份多,題目多。當時只買了10年真題,有點不夠做,導致後面又在網上搜真題和答案打印,參考答案正確性不是那麼好。可以先從至今的18年的真題開始,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刷真題的方法是,打印A3的答題卡,限時2.5h(考研是3h),不管會不會寫,必須要到點才能停筆,中途不要離開去上廁所。一般有2種做題順序,一是按照題目的順序一路寫下來,二是先做高數的題,然後做線代的題。你需要在做題過程中找到最適合你的那種順序。一開始你可能分會比較低,不會寫的題偏多。寫完一張卷子後,批改完,然後先複習別的科目,等晚一點再來根據參考答案修改你的答案。跟刷1000題一樣,對於錯誤的題目,標記一下,過幾天後再單獨刷這幾道題,直到正確爲止。最後,等你把全部的18年的真題都這樣過了一遍後,再重新整張卷子的刷第二遍。如果之前足夠認真,這第二遍基本上應該是1.5h/張,並且幾乎全對。18年的題刷完後可以根據你的時間再慢慢往前刷幾年。因爲以往真題考過的題型重考的機率極高,所以真題必須引起重視。

真題刷完可能11月份了,如果前面因爲實習或者別的事有拖延,可能會更晚。如果你想能夠穩穩的110,120,那麼模擬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你更加需要的可能是把32年的真題刷完,並且溫習之前複習過的所有知識。這個時間你的重心不在數學上,給數學的時間也不會太多。但如果你想要130+,140+,模擬題是必須的。我當時買的是《李林6套》和《李林4套》,有些題目確實出的挺好的,雖然19考研只出現了一道類似的填空題,並沒有壓中什麼。網上可能會有這些卷子的掃描版資源,你也可以不買直接複印。對於數二的人來說,數二的模擬題要全部寫完,同時如果時間足夠,需要把數一和數三中對應數二的知識點的題也寫完。刷題方法同真題。

對於方案二,我自己數學基礎還可以,而且我報的班是配送書的,所以初期我是看了張宇老師的基礎班,還有一點點的18講,之後都是跟着薛威老師的《複習全書》走。視頻裏的知識點不是分層次的,而是一次性由淺入深把所有的考點都講完,所以如果你選擇方案二,不用先聽基礎班,直接上手全書就行。老師講完例題後會有相同題型的練習題,練習題自己做,沒做對說明還沒掌握。如果時間來得及,全書的視頻最好是聽2遍。最好是5月份結束前完成該項工作。

然後是6月份,刷《251》習題,資源在老師的微博上有。題目都非常基礎,而且全是之前的視頻裏講過的題型,也算是對之前視頻學習的鞏固。一旦發現哪道題不會了,就可以回到視頻和書上對應的章節去重新學習。同樣的,251至少刷3遍,對於上一遍明顯會寫的題目而言,第二遍可以選擇跳過,直到所有題目都會寫爲止。一般最多4遍你的錯題就清空了,第3遍題目會由251道降爲僅僅十幾題,所以刷起來其實很快。

接下來是暑假,之後的步驟和方案一是一樣的。19考研的最後幾天薛威老師錄了40題的講解視頻,我沒看,結果裏面好像中了一道原題,我沒寫出來,很憂傷。

 

英語

英語的題型有完型(10分),閱讀(40分),新題型(10分),翻譯(15分),作文(25分)。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分數分佈有些微不同,我考的是英語二,分數73分。

推薦書籍:田靜《句句真研》,王江濤《高分寫作》,唐靜《拆分與組合翻譯法》,《真題》

如果你英語語法很好,那每天記定量的單詞就好,可以找對應的單詞課聽,或者你有自己的方法。如果你英語語法和我一樣一竅不通,那麼田靜老師的《句句真研》是不錯的選擇。這時候你需要語法和單詞同步進行。單詞的記憶貫穿整個考研,你可以適量調整每天記單詞的個數,但是不要停。單詞課比較花時間,也不一定要聽完,總之單詞先慢慢記就好。語法課最好是4月之前可以結束。

首先,英語不需要買模擬題做,真題就是最好的模擬,在複習的所有階段英語都只做真題。最近10年的真題必須要留着,等到最後當成模擬題來做,千萬不要看不要混了眼熟。

“得閱讀者得天下”,要記住這個真理,畢竟閱讀有40分。閱讀是真心推薦唐遲和李旭老師的課,但是千萬記住,一定只聽一位老師的邏輯。尤其是這2位老師,你如果都聽了,就會發現他們的說法在表層上給人的感官是完全相反的。時間安排沒什麼好說的,就每天都花一點時間在閱讀上就行,每天聽1-2篇閱讀題的講解。先聽邏輯和做題方法,等差不多掌握了再自己寫,然後跟老師對答案。自己寫的時候前期不用管時間,保證正確率就行,後期要確保每一篇在18-23min。

對於翻譯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分數沒有閱讀那麼高,也必須重視。翻譯就跟着唐靜老師走,先學會基礎的方法,然後根據《拆分》那本書上選擇以前的題目來練習就好。翻譯英語一是一篇文章翻譯5個句子,英語二是翻譯全篇。不管你是考英一還是英二,都可以拿另一個真題來當模擬題練習。一般翻譯的時長控制在25min。

在暑假之前,英語的重心主要在上述幾個方面,只要記住,如果你考的是英語二,那就除了英語二最近的10年真題不動,之前的題以及英語一的所有年份的題,都可以全部拆開來練習。無論是閱讀還是翻譯,遇到不會的單詞都可以單獨記錄下來,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考研詞彙去背。我前期背單詞是用的“樂詞”app,後來是用“滬江小D詞典”一個個記錄遇到過的不會的詞,感覺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暑假期間,閱讀和翻譯仍然繼續進行,可以減少時間,之前做過的題也差不多沒有印象了,可以再次二刷。然後現在的重點是作文。作文怎麼複習因人而異。如果你英語很好,自己可以寫出不錯的文章,那你只需要多看看各種範文的寫作方式,背一些你覺得寫的很好的句子就行。如果你寫作一般,只能寫出簡單詞彙沒什麼語法的文章,那麼方法之一是,根據王江濤老師提供的必背範文,每種類型的都背一篇。比如英語二,小作文一般是建議信、道歉信、推薦信等各種。根據歷年考察的頻率,從次數最多的開始,選擇一篇看起來你比較喜歡的文章來背。如果你能夠舉一反三,同一種類型的背個1-2篇,碰到差不多的題就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了。對於大作文,英語二第一段主要是描述各種圖。你可以把柱狀圖、折線圖、餅圖、表格等類型的範文各背一篇,之後遇到什麼題就按那個描述手法來寫第一段就行。第二段和第三段也可以根據背過的文章在大的框架上面舉一反三,具體的內容還是得依照具體的題目而定了。

19年好像大作文有壓中原題,但是碰巧看過的機率不高,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背書吧。背完後一定要經常默寫,因爲有些單詞可能記不住。如果你能背20篇範文,那作文一定是不愁的了。根據你所剩餘的時間,可以合理安排數量,作文只有一開始背比較耗時間,之後熟練了大概幾分鐘就能默寫出來。我一共只背了6、7篇,不過考試的時候其實也夠用了。

9月份開始,之前的各種練習依然繼續,時間和題量相應減少。對於新題型,英語一我不是很清楚,英語二隻有2種——選擇段落主旨以及對應人名和說明的連線。這個推薦王晟老師的課,他講的非常具有技巧性,可以在10分鐘內把這題寫完,只要按照方法來,保底6分,如果題目簡單,可以輕輕鬆鬆拿8分10分。這個只需要用英語二的真題來練習就行,可以每種題型各練2套,不要都用完,以保證之後用來模考的卷子的題目完整性。對於完型,這10分有20題,每題才0.5分,考察的知識點又多,如果你的目標不是80+,稍微找點真題做做就行了,不用太花時間。

當你各個方面都學習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也9月中下旬了,可以開始做真題套捲了。打印A3的答題卡,給自己限定用時3h,包括作文也一定要寫,即使沒有人可以幫你批改。一般來說,做題順序是閱讀(80-90min),新題型(10min),翻譯(25min),作文(35min),完型(剩下的時間)。時間和順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整,模擬的過程就是尋找最優解的過程。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在做題過程中遇到的不會的單詞太多,覺得自己實在是記不住。那麼你一定要記住的是近3年真題的全部單詞。只要確保了近3年的真題上面的每一個單詞全都認識,並且有一點語感,那麼考試的時候基本都能看懂所有的句子的大概意思。

 

政治

政治其實我沒有太多可以分享的。我是一個極度零基礎的人,完全是什麼都不知道。我花了2個月的時間(每天只給了政治不到2h)聽完了一遍5門課程的所有視頻,其實也沒記住多少,然後就是練選擇題。我對於政治的要求極低,只要別低於我的單科院線就好。最後的結果是59分。如果你也對政治沒什麼要求,下面的經驗可能對你會有用。

推薦書籍:徐濤老師《核心考案》,《肖秀榮1000題》,肖秀榮4套8套

其實我在過第一遍的時候用的不是徐濤老師的書,因爲我報的班發了書,正好對應視頻上面的內容。但是聽了很多老師的課後,我個人覺得徐濤老師的課是最適合基礎較差的理科生的。

一般來說,政治在暑假開始複習就好了,如果你的要求更低,或者你的基礎非常好,甚至9月開始都沒關係。政治不需要看原教材沒有關係。首先,暑假期間可以配套《核心考案》聽1-2遍視頻,對考察的知識點大概有個瞭解,2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聽完了。如果你想要高分,在聽的時候可以自己找一堆紙做好思維導圖,輔助你的記憶。這一階段只管聽和理解就好,暫時不用背。

等到9月份,基本的點已經知道了,就可以開始刷題,可以配套《1000題》使用。雖然我使用的不是這個,因爲發了書。你最後的分數基本上就是選擇題分數*2,選擇題50分,大題50分。大題可以瞎掰,但是選擇題就看的是嚴格的知識掌握程度了,更何況還有多選。刷選擇題是一個不斷反覆鞏固知識的過程,且這個階段其實政治也不是放在重心位置,每天規定好一定的時間就好,最好是刷1-2遍。

在1000題結束後,政治真題可以買來看看樣子,不過刷題的意義不大。過題的話可以聽聽桑宏斌老師的真題課,介紹了挺多方法,感覺比較實用。買了核心考案的也可以不買《背誦筆記》,背誦筆記應該是核心考案的精簡版,只要你不嫌書太厚,其實沒必要買太多。

11月份肖秀榮8套卷會出來,就可以開始做8套,如果1000題還沒做完也可以找時間再刷一刷。大題可以不用做,看看就行,選擇題要控制時間做一遍,40-50min左右,後面的大題每題要留至少25min+的時間。政治不需要打答題卡做,不過可以看看答題卡的樣子,熟悉一下。

12月份肖4會出,同樣的選擇題刷題,肖4的選擇題很多都來自於肖8,也算是一種檢驗了吧。對於大題,一種方案是背肖4的所有大題,肖秀榮老師的題還是很有權威性的,雖然我沒背,因爲時間不夠了,在考場上都是在瞎掰,但是背了的話基本所有的題都會有涉及到。多背背政治語言對於掰答案也是很有幫助的。另一種方案是,如果你覺得肖4的答案看起來很難背,可以買徐濤的20題,雖然字數也挺多的,至少看上去你可能會覺得邏輯清晰沒那麼拗口。

不管是題目還是背誦書籍,同類型的買一本就夠了,多了也背不完。而且不管是哪本書,雖然答案給的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作爲參考答案都是合格的。

 

專業課

我專業課考的829計算機程序設計,簡單來講就是c語言。專業課要怎麼複習還是得具體看考的科目是什麼。如果你考的計算機408,那複習量自然會非常大,需要早做準備。但是考的如果只是一門,暑假再開始或者9月再開始也沒太大關係,前提是它考的不難且你學過還記得。我其實是考砸了的,只有114分,花在專業課上的時間應該是最少的,因爲沒有答案可以對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

一般學校都可以買到真題或者搜到回憶版,大學貼吧是個好地方,多去裏面看看可以找到同專業的學長學姐。在院網裏可以找到往年的招生簡章和參考書目,按照書來複習就好了。可以在b站或者大學慕課網上看看有沒有對應科目或書的教程,聽視頻還是比自己看書更容易集中精神。

c語言考的題目都很簡單,題型現在不太記得了,有選擇、填空、簡答、應用題。

選擇和填空多數都是簡單的程序求輸出,或者一些基礎知識,沒什麼好說的,大概就是國二的水平。簡答題考的基本都是往年考過的,只要把之前考過的所有簡答題都背了,沒有什麼大問題。每題好像有8分,比較多,所以說有時候可能你覺得回答的很完整了,但其實拿不到滿分。應用題是2道,每題30分。要你編一個程,本身不難,它是開放性的題,要你寫解題思路什麼的,然後再寫程序代碼。參考書上的例題的寫法就好。不過分值太大,其實也比較容易丟分吧。

湖大的真題有一個考研服務站,裏面可以買到所有的真題,但是最近幾年好像都只有回憶版了,羣裏面也會有很多資料。還是一定要找資源,不要自己一個人傻傻的瞎複習。


 

複試

本來在經歷了初試的時間緊張過後,我應該是清楚的明白時間的重要性的,然而在考完初試後還是鬆懈了。初試結束後對了答案感覺應該能進複試,估計在錄取名次的墊底處,後來的結果也證明確實如此。

首先是面對大四上的期末考,因爲沒去上過一次課,所以都是靠着那十來天臨時抱佛腳。期末考結束後突然就放鬆了,果不其然幾乎浪費了一個寒假。也幸好是複試題目不難,不然估計我就gg了。

如果你初試結束後估分,覺得自己能夠進複試,那期末一結束就一定要開始複習。如果在家裏沒有自覺性,那就在學校待久一點,直到學校不供電了再回家。

這裏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也是我現在在用的,就是給自己發定時郵件。很多時候你在此時此刻有很多想法,很多想做的事,但是時候未到,或是時間不允許,你把它放下了。然而等到時間到了的時候,你卻忘記了當初的那種心情。不妨給自己發封郵件,能夠激起自己的行動力的那種,等收到郵件的時候,可以提醒你不要貪玩,浪費時間。

 

筆試

先說說複試的筆試,如果你的複試科目只有一門,那可以較爲輕鬆的複習。複試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期末考完後休息一下,除去過年的時間,也是有50來天的,平均每天2-3h就足夠了。如果有多門,那還是要多花點時間。但無論怎麼說,肯定是比初試的時間安排要寬鬆的。

我考的是數據庫。本來想簡單點,就拿本科學的那本書複習,結果發現果然我的專業學的太基礎了,跟參考書目上的章節內容比簡直就是一點皮毛。於是買了本二手的參考書,在慕課上找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學視頻看。不得不說,講的是真的很好,感覺比寒假時自己翻書快多了。

僅對於湖大的數據庫複試來說(不考這個的就可以跳過這段了),它19年考試的題目有四個大題:

一、選擇(16分):全都是第一、二章的內容,給了一大段話,都是數據庫的背景描述,然後在裏面挖了16空,下面有很多選項。問的是數據庫的三級模式、odbc、jdbc、選擇投影連接之類的。

二、填空(9分):3道題,數據冗餘的2個缺點,4大完整性約束,事物的ACID特性。

三、SQL題(55分):給了一大段關係模式的描述,8分的簡單選擇題,問的是關係之間1:1,1:多之類的。然後是讓你用sql語句建表,標註主鍵外鍵。最後的大頭是30分的sql題,10個小題,包括建索引,建存儲過程,建用戶授權,建觸發器,添加元祖,建視圖,查詢等。都不是很難,總之就是把書上第3章的所有內容都記住了。存儲過程已經17,18,19考了3年了,不排除明年繼續考的可能,需要重視。

四、E-R圖(20分):給了一大段的描述,不難,12分畫UML類圖,8分寫出其中的關係模式,主鍵外鍵。我複習的時候看的是王珊老師的第四版數據庫,有點老了。建議直接看第五版,第四版書上完全沒寫UML圖,如果不是因爲我在視頻裏看到了,我是不會畫的。UML圖18,19年都考了,相信20年會繼續考。

我本來擔心它會考模式分解之類的,但是其實沒有。主要的大頭就是SQL語句和E-R圖了。書本只用複習1-11章的內容,從17年開始就沒有考過簡答題了,20年應該還是上面的這種題型不會變,難度應該也不會變。不過模式分解還是可以看一下,找幾道題做,參考我的上篇博客就ok。主要的重點是2,3,7章,難點是第6章。其他章節近3年只出過一些非常基礎的題,只要看視頻瞭解了就好,比如這次的填空題。

 

機試

考計算機一定要先查查是否要機試。湖大以前是沒有的,今年才加了機試。湖大支持ccf,一些學校也很支持pat之類的。可憐我本科期間的孤陋寡聞,一點資訊也沒有。

湖大的要求其實很低,機考是150分(滿分300)就好,或者ccf有150分(滿分500)就可以免機考。我本來是不準備報ccf的,還只有大一的時候參加過acm,之後就沒怎麼碰過,再加上考研的一年中都在學習,編程已經漸漸遠去,報名費還是挺貴的。後來看到很多人都報了,而且報了也是多一次機會,最終還是報了名。

如果是剛參加完acm的我,估計我會去練習第3題,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一直在喚醒第1第2題的記憶。只要你有一點編程的思想和基礎,第1第2題通過是毫無壓力的,雖然其實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取回記憶,把官網上所有的1-2題都過完。

如果只是爲了通過機試,目光放在這裏就可以了。第三題需要一點數據結構的思想,再就是題目太長,你可能會沒有耐心看。4,5題現在的我是不去想的,不過今年9月想去刷個300+近400分。如果是跨考,沒怎麼編過程,那首先第一題肯定要通過,送分題。無論你基礎如何,把官網裏的第1題全刷完,肯定是不用擔心的。ccf是按點給分,第二題要是不會,就根據測試點的提示,忽略後面的要求,只達到50分就好。總之還是要多練,機試可能要比複試的科目花更多的時間。

最重要的一點是,ccf提交答案後是不會告訴你錯與對的,所以你一定要編足夠的測試用例去檢查,千萬不要犯低級錯誤。

如果你的學校有機考的要求,那就快點去把對應的證過了吧。例如ccf,今年9月和12月還有2次機會。

 

面試

湖大分爲3個面試,英語面試(20分),素質面試(20分),專業面試(100分)。考其他學校的也可以參考一下,畢竟專業面試和英語面試是肯定都有的。

先說一下面試當天的整個流程,規定8點前趕到對應教室集合,然後現場程序分組安排面試。其實你不準點到也沒什麼關係,分完組後會在複試羣裏發名單,按時到就好。

3場面試都是不同的面試組,你會有3個面試編號,一般是按照編號順序來面試的,但是不排除有同學正好多個面試碰到一起的情況,所以順序其實也沒那麼嚴格。我本來算好應該是1小時後去素質面試,結果在教室裏坐了半小時後過去,發現居然是按排隊順序來的。但是專業面試還是嚴格按照了編號,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三個面試的順序你隨意決定,但是專業面試按照你的編號來,自己算好大概多久之後到你,不要遲到,給老師不好的印象。


英語面試

英語面試一般是5-6分鐘,據說有3種形式:

1、自我介紹,然後問一些家常式的問題,你的專業是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等,比較簡單。

2、自我介紹到一半打斷你,給你一篇文章,讓你讀一遍,然後翻譯。感覺這個應該是最簡單的。

3、自我介紹,然後問你專業問題,你寫過什麼項目,描述一下你的項目等,這個可以說是非常的喪心病狂了。

首先,無論你的學校是怎麼面試的,自我介紹是必備的,1-1.5min就好。各種考研公衆號上可以找到模板,用詞簡單就行,不要搞些什麼從句複雜句的。在面試組外面等待的時候,你可以問面完出來的那個人被問了些什麼題。我聽到別人去問了,然後就發現,自己很慘的屬於第3種。

進去面試之後,先做了個自我介紹。一共有2個老師,給我的感覺他們應該不是英語老師,而是專業老師。大概問了這些問題:你最好的科目是什麼(因爲初試考了c而且這個用英文說比較簡單,所以我回答了C語言),敲過多少c代碼,寫過什麼程序?最難的科目是什麼?(一時半會沒想起來其他的科目怎麼說,我就隨便說了個database),數學難道不比數據庫難嗎?你數學考了多少分?(我說了分數後老師說了句good),做過什麼項目?在哪實習的?實習了什麼?實習的公司叫什麼?公司在哪裏?

其實大多數問題我都沒聽清,然後老師基本上就英文問我後看我沒懂就直接中文問我,然後我用英文答。總體來說情況不是很好,不過英語面試總分也只有20分,不多,彼此拉不開什麼差距。

 

素質面試

素質面試也是5-6分鐘左右,在外面排隊,然後你前一個人進去面試了,就會讓你在外面抽一道題,坐在椅子上思考怎麼回答,所以思考時間大概是也5分鐘左右。題目應該都是一些類似於考研政治的題型。我抽到的題是,給了一段文字說明,然後問你覺得什麼是人工智能,互聯網+,你覺得你的專業可以怎樣創新?

進去後先報自己的面試編號,然後報題目編號,把你的簡歷給面試老師。面試老師一共2個,然後做自我介紹,1min以內就行,主要提一下你的本科學校報考專業還有你的學生工作。自我介紹結束後就開始回答之前抽到的問題,隨便說說就好,只要別反社會反人類。之後老師會根據你簡歷上寫的來問你,一般主要問的都是你的學生工作方面的事,問我的題目有:

你只在網宣部任職,沒有在班裏擔任什麼工作嗎?(我說沒有),你們網宣部主要是幹什麼的,你在裏面的任務是?

素質面試也只有20分,應該也拉不開差距,除了自我介紹要花時間背一背,不用太準備什麼。

 

專業面試

18分鐘左右,進去之後把個人材料(你所有獎狀的複印件之類)和簡歷給老師,一共有5位老師,所以簡歷千萬別隻帶一份,多帶點。然後做自我介紹,這個就要比素質面試的要長一點,我大概是1.5分鐘左右的樣子,除了素質的內容,還有自己所有的獲獎情況以及做過的項目之類的介紹。

自我介紹結束後會讓你抽一道題,我抽到的是操作系統的作用是什麼?我沒好好學操作系統,所以大概說了一句然後就跟老師說我不知道。老師給我解答了,然後就跳過了這個問題,開始問他們對我的簡歷感興趣的方向。

這裏我要着重說一下!如果你的簡歷裏寫了什麼比較厲害的獎項,你在面試前一定要回顧一下你當時的想法,老師很可能就問的你這個。我寫了我得過數創杯的國一,然後一位老師就對此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一直在問我相關的問題,可能有10分鐘了。很悲劇的是,雖然那篇論文確實是我主寫的,但是獎聽上去厲害其實含金量不高,我當時也只是查資料寫的論文,建模什麼的都不記得了,估計這裏給我扣了很多分吧。不過有獎還是比沒獎好,至少過程中完全沒有尬聊。

這個話題結束後,就有老師問我想選什麼方向,我說軟件測試,然後問我爲什麼想做這個,做過什麼後端的沒有,寫了什麼項目,數據庫用的什麼。最後問了我軟件測試的種類,這個正好我的博客裏有寫而且面試前特意看了看,所以回答的很流利,應該挽回了一些分數。

 

總的來說,我覺得首先要好好準備的是各種面試的自我介紹,一定要好好背,到時候不要卡殼。然後是英語面試的題目,家常式和專業式的都自己準備一下,會根據你的自我介紹內容來提問。專業面試的抽題還是很難能夠正好碰上的,如果有考湖大信息院的朋友,可以找我要題庫,雖然我這次是隻碰上了其中一題。其他的問題就都是根據簡歷內容來問了,主要精力應該放在你的大型獎狀和經歷上。


 

調劑

雖然我並沒有去參加調劑的正式面試,但是我當時排名是墊底,所以還是保險起見找了一個調劑。如果你需要調劑,或許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首先要說的是,調劑都是源自於自己當初報考時的選擇錯誤。如果初試時你足夠努力,或者是選擇了一個適合你能力的學校,那就不會出現要調劑的問題了。很多人可能當時一定要報一個難度大的名校,後來考不上了,又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線,對調劑學校的要求極低。既然如此,不如早在報考的時候就選擇難度小的學校,同樣的分數,一志願可以穩穩當當的讀研,但是調劑過來就十分困難了。

調劑的一般步驟是,蒐集各種調劑信息—>做好個人簡歷,準備個人材料,寫好郵件內容—>發送調劑郵件,等待結果—>通過審覈,等待面試。然後就和複試是一樣的了。

關於信息的蒐集,很多考研公衆號或者專門的調劑羣裏都會每天發調劑信息,有些學校可能很早就發了,特別是一些研究所之類。無論是簡歷還是郵件內容,網上都可以搜到很多模板,只要自己認真去看認真寫就行,這裏就不多說了。

我想說的是我當時加的調劑羣,廣州方班的調劑,拿的是廣州大學的證書,是搞網絡安全的,一級學科。18年第一次招生,所以錄取的分數差距極大,最低分甚至只過了國家線沒多少。應該會有很多實踐的機會,而且是上一年課後再選導師,我覺得這一點很好。

羣裏可能有幾千人,也不知道發了郵件的有多少,然後篩選完後是在線上的預面試,應該有幾百人,最後選出50來個人去正式面試。預面試我只面了5分多鐘,從時間上也可以看出來是沒戲了,畢竟有人是有10來分鐘的。面試內容有:1分鐘自我介紹,寫過什麼項目,用什麼語言寫的,最擅長的科目是什麼,接觸過非關係型數據庫嗎,數據庫用的什麼軟件,讀研的計劃(3-5年的計劃),是不是跨專業考的,編程能力怎麼樣?

我有些題目回答的比較籠統,準備不夠,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已經得知調劑的面試時間和一志願重合了,想着反正也不可能去這邊了,就只把它當成了我的一次彩排,主要是學習來的。我發現方班之所以錄取的初試成績低,是因爲他們好像不太重視成績,重視的是你的能力水平。對於我一個半跨考的應屆生來說,能力肯定是比不上那些已經工作了幾年的往屆生的。但是如果是一志願報考的這裏,不知道結果會是怎麼樣,不知道有沒有一志願保護。

雖然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調劑,但是說真的,調劑是很痛苦的,在走向這一步之前,還是爭取讓自己遠遠避開,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選擇調劑。


 

感覺零零散散寫了很多,寫的也比較亂,與其說是一份考研經驗,不如說純粹就是我對自己這一年生活的一個感想。在準備複試的過程中,不只一次想過,當初要是不考研就好了。不會有那麼多事情衝突,不會一直這麼焦躁,不會喪失了所有的娛樂興趣,找一份要求不高的工作其實很容易,有了能力後再考研其實自信心會大很多。但是現在通過了複試,這些消極的想法也隨之消失了。雖然現在還在尋找導師,畢業設計也纔剛剛開始,比較焦慮,但是反正考都考上了別的都不重要了。所以說還是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都只是環境下的壓力罷了,不是心裏真正的想法。

考研的一路上看到過很多中途放棄的人,大多數都是當初決定考研其實就不堅定,只是隨波逐流,這樣很容易放棄。所以奉勸大家一句,如果你不是真的自己就是想考研,還是多想想,不然花了時間又放棄,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考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