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己

文/一墨

週一傍晚,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您好,我是戴崇潔。”大腦瞬間短路——戴崇潔,百千助理導師,每次百千共讀會都是她主持,怎麼會給我打電話?

戴老師告訴我,看到我在羣裏分享的班級共讀活動,她和百千導師王樂芬老師、李祖文老師都認爲我們的共讀活動開展得很好,問我願不願意在“思享會”上和大家分享。

已經是第四次帶班參加百千共讀活動了,每期的“思享會”都看到助理導師在羣裏徵集分享教師。我沒有報過名,一是感覺自己的做法不夠成熟,二是感覺在網上分享,cctalk平臺自己不會操作。

這期的共讀,我們共讀活動的分享得到了大家的好評,戴老師直接打電話, 邀請我做分享,當然不能拒絕了。

戴老師又把往期老師分享的資料發給我,讓我大致瞭解了怎麼分享。

清明小假三天,我有時間就琢磨自己的講稿和課件。隨想隨記,我儘可能詳細地記錄了自己這次共讀的歷程,字數八千多。這絕對不行,分享時間只有15分鐘,三四千字,還可以。

我重新一遍一遍修改文稿,一點一點縮減文章 ,最終保留了4000來字,課件也製作完成,我鬆了一口氣。初稿敲定,再改就是練習試講、卡時間了。

從懵懵懂懂接受任務,到思路成熟完成初稿,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接受分享任務,使我必須重新梳理整個共讀的歷程,不僅梳理自己做了什麼,還梳理了爲什麼這樣做。如果沒有這次分享,我就不一定會這麼詳細地整理自己的思路。

每一次挑戰,都會促進自我提升。 就拿這次共讀來說,最初拿到書的時候,我就決定——這次的共同活動,少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多在文字裏走幾個來回,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提升。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我設計了系列活動,每一次話題的交流,都是學生再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與文本的反覆對話中,學生的思維悄然發展。在反覆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我的解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迎接挑戰,突破自己,成長就會相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