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功,是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大地上曾掀起一場“文革”,也就是第二次紅色恐怖。這場反共產主義的風潮,抓了很多人,逼迫他們說出共產黨員的名單。其中就有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動物學教授馬庫斯·辛格。

康奈爾大學因此暫停了辛格的教授職務,所有學生都感到震驚和憤怒。只有政府學教授羅伯特·庫什曼和律師們共同幫助辛格教授渡過難關。作爲庫什曼教授的助理研究員,大四學生金斯伯格經歷了言論審查的全過程。

這時,金斯伯格發現,做律師是件很好的事。既能掌握一門專業,也能爲這個社會做些好事。重要的是,律師能不顧一切地維護人們自由表達的權利。


此後,金斯伯格便走上了律師道路,過五關斬六將,成爲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律師並非她對於職業的第一次選擇,老師纔是。她的母親生前希望女兒做個老師,只因老師的工作穩定。她嘗試後,因爲不合適放棄了。

後來,她上了納博科夫的歐洲文學課,學會了寫作;又選擇了政府學專業,上了庫什曼教授關於美國憲法的課,注意到之前未深思的問題,比如種族歧視。

與此同時,辛格教授被捕,一系列事情的連鎖反應,對她價值觀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選擇都有重要影響。這就是丹尼斯·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裏說到的,價值觀能指導人生方向。

《成功心理學》一書,既不是成功學的洗腦書,也不是心靈雞湯的毒藥書,而是以心理學爲基礎的自我認知書。換句話說,這是一本讓你瞭解自己的書。

作者丹尼斯·韋特利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與管理專家,他用所學所得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們盡己所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與理想。他將所有的經驗都寫入《成功心理學》。

通過發現自身的興趣、技能、優勢與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方向。綜合利用目標管理法、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幫助我們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與工作。

最大的亮點在於,每章都有若干練習和個人日誌,幫你系統性地分析自己,全面性地解剖自己,來挖掘真正的自我。

一、正確看待自己,找到人生方向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能瞭解他人的人是聰明的,能瞭解自己的人是智慧的。

換言之,人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傲自大,而是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纔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呢。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的第二章自我意識中,給出了四個建議,分別是興趣、技能、優勢與價值觀。

興趣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泛指喜歡某件事情。比如畫畫、寫作、閱讀、攝影、美食等等,但凡能給你帶來快樂的事,都屬於興趣的範疇。

技能是做某種特定事情的能力,這是學習和實踐的結果。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技能是什麼,可以這樣問自己:

1、我有做哪些事情的經驗? 

2、我擁有什麼領域的知識? 

3、我在家庭、工作或學校裏完成過什麼項目  

4、我解決過什麼問題?這展示了什麼技能? 

5、我樂於做什麼?它要求什麼樣的技能?

興趣與技能相互依存,就像閱讀與寫作這般。興趣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興趣的動力。當我們在感興趣的事情上擁有嫺熟的技能,也會對熟悉的事情感興趣。

優勢,也就是擅長某方面。我最大的優勢是工作執行力強。主管是這樣評價我的,像一個機器人,設定好程序,就會朝着目標前進。過於美化我了,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而這個優勢,也是近一兩年的工作中才發現的。

從中我得出的結論是,當你不瞭解自己的優勢時,也沒有關係,嘗試各種工作,總有一份工作你能發揮所長。缺點是所需時間長。

我也有致命弱點,創意不行,所以主管每次讓我做事,總會避開我的弱點,讓我做擅長的事。這樣我能一個人做兩到三個人的事,快速地完成工作。

最後要說的是,價值觀,指你選擇以之爲生的信念和原則。前文提到的金斯伯格是最好的例子。這裏也就不再累贅講述。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確看待自己,也不是所有人在大學時,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也有像我這樣的,畢業後一路摸索着向前走,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瞭解。

韋特利所說的興趣、技能、優勢與價值觀,能幫助我們用最少的時間,找到人生方向,選擇正確的職業。

二、做好目標管理,實現人生計劃

合理設置的目標有五個特徵,也是常說的SMART目標管理法。具體包括具體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實現性(achievable)、現實性(realistic)和時間相關性(time-related)。

以日本知名讀書講師大巖俊之提出的,“一年後,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創業”爲目標,來具體講述目標管理法。

首先,具體性。爲了實現目標,需採取清晰的行動計劃。他做了三件事,其一,找參加過多次研討會的人,諮詢經驗;其二,去東京與速讀講師會面,聽取老師意見;其三,利用週末時間定期開辦讀書研討會。

其次,可衡量性。需一些具體的事情,衡量實現了目標。經過一年時間經驗的積累,他不僅成功把讀書研討會的一次兩小時,變成一天一次。同時,開辦了思維導圖的入門講座。場次的增多,開辦新講座,都說明他超額完成目標。

然後,可實現性。確定目標是具體可行,能完成的。之前,他已創辦過讀書研討會,將其從免費成功轉變爲收費。這些都爲他實現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說明目標是可行的,沒有誇大。

再次,現實性。根據興趣、技能和價值觀,確定目標的可取性,行動方式,以及符合你的日常安排和經濟狀況。也就是說,在不打擾正常的生活情況下,目標是能實現的。這一點,大巖俊之都是滿足的。

最後,時間相關性。給目標設定具體完成的時間。大巖俊之給自己的時間是一年,這是基於之前他用三個月的時間,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出道的事情,進行判定的。可以說,時間設置得恰到好處。

由於目標有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之分,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的第三章目標和障礙中建議,按目標從後向前的順序執行。首先確定長期目標之後,然後思考完成每個目標的所需步驟。

把大目標轉化爲具體可行的小目標,落實到每天、每週、年月和每年上,實行起來的總體難度會小很多,人生計劃也更加容易實現。

三、做出好決定,塑造好生活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做決定。做學生時,要決定考哪個學校;求職時,要決定進入哪家單位。一個好的決定,能夠影響人的一生。

然而,很多人往往做出的決定比較匆忙,甚至因此而後悔。那麼,我們在做決定前,需要了解哪些事情呢?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的第六章自我約束中,是這樣建議的:

1、界定確定需要作出的決定 

2、列出所有的可能選項 

3、收集有關每個選項的結果的信息  

4、評估每個選項與你價值觀和目標有關的選項的結果 

5、選定一個選項 

6、按此決定行動 

7、評估你的進程,必要時變更方向

按上述步驟,所做的決定,避免情緒等因素,對決定產生影響,更加客觀全面。還有助於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你遊刃有餘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來分享關於中考後,擇校的決定吧。當時我面臨的是,選擇做雞頭還是做鳳尾。也就是說,是去重點高中的普通班,還是去普通高中的重點班。

然後我搜集這兩所高中的師資力量,前者的教師隊伍整體都很好,但有職稱或教課好的老師,都放到了重點班;後者同樣如此,只是教師質量比前者重點班稍弱一點。

除了考慮到教師,我還考慮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屬於不聰明,但能努力學習的,就是未必總是能跟得上老師的講課,畢竟中學和高中的課程以及難度全都不一樣。

基於學習能力不是很強,和爸媽商量後,我選擇了後者。

高中三年,第一年在重點班,第二、三年在文科班,都受到很多老師的喜歡。而且,運氣比較好的是,很多教課很好的老師,都分配在我們班。

不過,高考我發揮失常,也不能算失常,還是知識點沒有複習到位,目標是去二本重點學校,後來只去了剛剛能上二本的學校。

雖說考得不好,但我看了兩所學校的高考成績,比如一本率、二本率等,竟然不相上下。高考有運氣的成分,但還是與老師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這件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事,兩點有用信息。其一,蒐集兩所學校的信息,綜合評估教師能力;其二,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學校。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的決定。目前來看,我覺得沒有錯。除了高考沒有考好,其他的都很好,包括老師教給我的,我也一直記在心中。

所以,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不知道如何做決定時,不妨參考韋特利所說的七個步驟,一步一步,耐耐心心做決定。

四、寫在最後

什麼是成功?不同的人,給出的定義截然相反。

有人認爲,有錢、有地位、有人脈是成功;有人認爲,家庭和睦,家人身體健康是成功;也有人認爲,開心快樂的生活是成功。

《成功心理學》說,成功是一生的成就,應當包括內省、思考你所重視的事物,並探索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人生道路。

也就是說,所謂成功,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有餘力,能回饋社會,奉獻愛心,那是再好不過了。


破題資料參考:

1、《異見時刻:“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伊琳·卡蒙&莎娜·卡尼茲尼克著

2、《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紀錄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