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98首宮詞,記錄了紙醉金迷裏的百態人生 一、皇帝也不是這麼好當的 二、後宮嬪妃各有特色 三、宮女太監活着都不容易 四、寫在最後

四川成都體育中心南側,東華門一帶,曾挖掘出漢朝至清朝的文化古蹟,被稱爲東華門遺址。其中隋朝人工湖摩訶池,是今天故事的起源。


摩訶一名,官方認可的說法是,得名於一位西域僧人。彼時,隋朝蜀王楊秀挖了大量的泥土,擴建城牆。於是,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坑,被這位僧人看到後說,摩訶宮毗羅。意爲此池廣大有龍

後來,王建立蜀國後,摩訶池改名爲龍躍池。兒子王衍嗣位,擴建摩訶池,重修內苑。耗時三年,終於完工。與此同時,摩訶池改名宣華池,內苑改名宣華苑。


這是一座怎樣的別苑呢?我想很多人都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裏面有一場極樂之宴,如夢如幻,極盡奢華。這一幕場景,僅是宣華苑的一角,還不包括各式亭臺樓閣、毬場狩獵場、道教宮殿仙台和後宮嬪妃居住的地方。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呂氏春秋》說,全則必缺,物極必反。不過五年,王朝更迭,別苑易主,徒留一聲嘆息。幸好,王建小徐妃,王衍母親花蕊夫人用98首宮詞,記錄了宮中生活的所見所聞。雖不能回到晚唐五代,卻能從她的宮詞中,窺探一二。

宮詞裏包含太多內容,如果不是專業解讀詩詞的人,或者資深詩詞愛好者,估計看一眼,只會覺得寫得真好,用詞很美,卻無法真正瞭解背後的故事。這也是我第一次看花蕊夫人宮詞的真實感受。

所以,當我拿到蘇泓月寫的《宣華錄》,如獲至寶。作爲獲得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的作者,她的文學底蘊毋庸置疑。搭配300幅來自唐五代墓葬出土文物圖片,及唐宋繪畫一起食用,可謂有滋有味。

這本對花蕊夫人宮詞的解讀,彷彿是一把打開晚唐五代的鑰匙,既看到藝術上的鼎盛與輝煌,也看到繁華落幕後的蒼涼與悲愴,更看到不同人生的苦與樂。

你會知道,王衍喫喝玩樂的原因是,他對現實無奈的妥協;你也會了解,後宮妃嬪拼命爭寵,還是落得無人問津;你甚至看到,宮女和太監整日步履薄冰,只爲了活下去。

這些人,沒有一個能抵擋歷史的車軲轆,或被載入史冊,或被淹沒於無形。所以,人生要及時行樂。這一點,恰恰是花蕊夫人想要表達的主題。

在她的宮詞中,沒有傷春悲秋,沒有怨天尤人,甚至很少能看到她的情緒。更多時候,她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述她所看到的事物。

現在,我們去看看晚唐五代宣華苑裏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皇帝也不是這麼好當的

前蜀有兩任皇帝,一是開國皇帝王建,二是亡國皇帝王衍。


王建,盜賊出身,入過監獄,幸得高人指點,投身軍營,後攻打敬瑄,奪取西川,吞併東川,最後自立爲帝。

在位期間,廣納賢士,禮遇唐室舊臣;遷居入蜀,給蜀都帶來了中原文化;尊重道教與佛教,聚攏與教化民心。就連修建宣華苑,也是爲了樹立國威。

王衍,王建與小徐妃花蕊夫人之子。他的皇帝之位,而是其母花蕊夫人勾結宦官,與姊大徐妃合謀,發動政變得來的。這是兩個怎樣的女人呢。

蘇泓月在《宣華錄》裏這樣說道:花蕊夫人與其姊出生在成都,父親徐耕,以詩書培育兩女,故姐妹既有國色,又具有才思文藻。


言下之意,兩姐妹不僅長得好看,還不是繡花枕頭,有手段懂謀劃。但這點謀劃僅侷限於後宮之中,無法像孝莊一樣,有那麼高的格局和開闊的眼界,幫助兒子解決內憂外患。

花蕊夫人從不督促王衍勤政愛民,反而放縱,甚至與他共同享樂。放在尋常富貴人家,沒有半點問題;但生在帝王家,是要有義務承擔起這個責任的。以至於後世很多人都認爲,王衍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

說得也沒有錯,我也不打算爲他洗白,這本來就是他的一部分。歷史好玩就好玩在這個地方,你能看到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同一個人,分不清誰真誰假。不如把這些都當作真吧,因爲歷史是人寫出來的,具有一定的主觀意識。


王衍作爲皇帝是失職,又或者說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北有後唐,南有蠻詔,個個強良霸盛。他既沒有能力,蜀國也沒有強大的兵力,去征服這兩個國家,只能選擇逃避,沉迷享樂。

不過,作爲一個藝術家,他是值得被稱讚的。因個人喜好,園林、繪畫、詩詞和歌舞等領域,都得到飛速發展。可以說這五年,是五代十國時期藝術上最鼎盛的黃金時代。


而且,他還自編自導大型歌舞劇《採紅蓮隊》,二百二十名女伎集體表演,重現摩訶池上採蓮的場景。可想而知,場面有多壯觀。後主孟昶也曾嘗試過,但整體的演出效果都沒有王衍來的好,只能說沒有靈魂人物,就算一模一樣照搬照抄,也沒有原來的味道。

作爲金字塔頂端的統治者,皇帝從來都不是那麼好當的。如果你做得好,就是理所當然,就像王建;如果你做得不好,就要留下千古罵名,就像王衍。

至於是非功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秤,都能做出客觀的評價。

二、後宮嬪妃各有特色

被選入後宮做嬪妃的,一靠家世,二靠相貌,三靠才學。尤以家世最重,只因其背後涉及到朝中的權勢關係。

韋婕妤是王衍最愛的寵妃之一。想當年,漢武帝劉徹爲娶陳阿嬌做妻子,曾許諾造一座金房子給她住,王衍對韋婕妤的寵愛更甚。


她本是花蕊夫人的侄女,王衍的表妹。爲了不讓外人拿這層身份做文章,不惜給她編造假身世,還不惜爲她廢除兩任皇后,高氏與金氏,想立她爲後。無奈,金氏的家族勢力過於龐大,只好重新立金氏爲皇后,韋婕妤爲元妃,位列衆妃之首,還讓她住進金房子裏。

與《甄嬛傳》裏甄嬛以鈕祜祿·甄嬛,四阿哥生母的身份爲由,重新回宮是一樣的。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留在王衍身邊,又能平衡朝中各大家族之間的勢力。


另一個受寵的妃子,應該是李舜弦昭儀。蘇泓月在《宣華錄》裏說,她是個波斯混血美人,祖輩在隋朝時來到中原,後隨唐僖宗入蜀,留居梓州。其兄李珣和李玹均通醫術,懂草藥植物,兼做香料生意。算起來,李昭儀應是商賈的後代。

從商賈家庭裏走出來的女孩子,詩詞做得也不錯。其實,《宣華錄》越看到後來,就越能發現一個規律,但凡在王衍身邊長寵不衰的人,個個身懷絕技。重點是,此技基本與王衍的個人喜好有關。

譬如他身邊有個女官,擅寫草書大字,能隨時隨地把他即興而作的詩詞記錄下來;李昭儀擅做詩詞,與王衍愛好相投,只是她的詩詞中,會帶自己的情緒,或傷感,或憂愁;宣徽院使王承休,演而優則仕,手握兵權,當上秦州節度師。


如果把王衍類比成職場上的領導,把這些人類比成我們自己的話,或許能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場提示。

那就是,在職場中,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並且要讓領導看到你的優勢,這樣纔有可能升職加薪。

可能有些人說自己沒有優勢,讓我們來想一想。領導是不是很放心把事情交給你來做?你是不是在第一時間,就能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與同事關係融洽,他們都願意配合你完成工作嗎?你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團隊分配給你的任務,並不給團隊拖後腿嗎?諸如此類。

這些能力,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養成習慣的。關鍵在於,願不願意留心去學。


話題有些說遠了,繼續回來。最後要說的是,出生平民,卻因畫像獲寵的劉宮人。這個忠君愛國的妃子,在秦川驛被俘後,拒不投降,慷慨赴死。臨死前說道,家國喪亡,義不受辱。真真讓人欽佩不已。

雖說後宮嬪妃各有特色,但悲哀的是,她們命不由己,不得不拼命爭寵。好一點的,一夜恩寵,享盡榮華富貴;壞一點的,清貧落魄,老死宮中。

所以,我覺得生活在現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爲我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三、宮女太監活着都不容易

在皇宮大內,最不容易的當屬底層的宮女和太監。於他們而言,只是努力活着,就已經很辛苦了。以太監爲例來說吧。

花蕊夫人有一首詞是這樣的:後宮阿監裹羅巾,出入經過苑囿頻。承奉聖顏憂誤失,就中長怕內夫人。


這位太監,既能在御前侍奉,又能出入宣華苑,想來是王衍的親信。官職高是不用說了,在外人看來,那也是風光無限。但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這個職位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首先,人要聰明,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意。有些話,皇帝心裏明明已經有譜了,只是想要借別人之口說出來罷了。說得好,也許有獎賞;說得不好,或許就是一頓板子。

其次,人要圓滑,玲瓏應付各個宮中,想要打探皇帝消息的女官和妃子們,又不至於得罪她們。這種事情,在宮鬥電視劇中不算少見。


曾經有段時間,王衍效仿晉武帝司馬炎,玩羊車睡美人的遊戲。想要爭寵的妃子,用送銀子等方法,賄賂皇帝身邊的太監(這個太監未必是上面說的那個),爲的是提前拿到王衍羊車遊玩的路線,趁機博一下。

太監在這裏的作用,相當於寫文章時,承上啓下的作用。不過,要做得巧,做得妙,才能在宮中長期生存下去。若被發現,估計小命就沒有了。

最後,人要謹慎,不被別人抓住小辮子。有些眼紅的人,指不定在什麼角落裏,等着他出錯,或設計陷阱,好抓住機會,立刻上位。


上述三點,如果放在職場中,也是通用的。其實就是,能力強,情商高。往往領導的心腹,大多都具備這兩項能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的人不多。更多的是普通人,勤勤懇懇地做着一份工作,只想着不要出錯,順順利利完成當日工作就已經很不錯了。完全不用像這位太監一樣,過着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

不對,他們活着不是生活,僅是生存

四、寫在最後

合上《宣華錄》的那刻,腦海中蹦出一句話,好一個宣華苑,何嘗不是京華煙雲,紅樓一夢呢。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蘇泓月說,宣華苑是一個烏托邦。我想,它是《紅樓夢》裏的風月寶鑑。

一面盛世繁華,一面累累白骨。

備註:除備註來源《宣華錄》外,摩訶池的位置信息與其他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