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征戰無數,卻未能成就霸業,抱憾而亡 一、明確知道想要什麼 二、主動抓住一切機會 三、做個實幹的行動派 四、寫在最後

說起曹操,在很多人心裏,或許是個反派人物吧。

生性多疑、奸詐狡猾、殘暴無情,這些都是用來形容他的詞語。甚至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千古名句,據說也是從他口中說出。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三國演義》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都比《三國志》來得廣。尤其前者是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名聲斐然,更是傳統文學的典範之一。

就好比《三國演義》是個大品牌IP,故事的可讀性強,更容易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而《三國志》僅是人物傳記,雖資料嚴謹,但作爲劇集拍攝,內容終究不足以支撐人物的形象。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認知的侷限性。瞭解一個歷史人物,我們往往關注的點是歷史對其的固有印象,卻忽視凡事都有兩面性,自然人也不能例外。

比如前蜀的亡國皇帝王衍,人人只道他是荒淫無道的昏君,整日只知醉生夢死,又何嘗知曉他在藝術上具有極高的天賦。僅用五年,該時期就成爲五代十國時期藝術上最鼎盛的黃金時代。

再比如歷史中的劉備,是個寡言少語、待人恭敬,卻有野心勃勃之人。但堀敏一在《曹操》提到的一個細節,卻讓我看到他的另一面。劉備曾兩次在戰亂中,拋妻棄子,隻身逃亡。你看,其實他也有殘忍無情之時,只是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

《曹操》一書,主要依據《三國志》,總體寫得比較客觀。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一定的主觀性,放大了曹操的戰功和用人之道,反而縮短了他有性格缺點的篇幅。

作爲日本極負盛名的中國史專家,“東京文獻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堀敏一,他更善於結合史料,全方位地看待歷史人物。不僅參考國內的權威史料,更有其他日本學者的見解,中日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曹操》是很基礎的入門書,就像《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是寫作的基礎書一樣。這種書的好處是,你能快速找到走入三國時期的鑰匙,瞭解該階段歷史的大致走向,再去看其他權威書籍時,脈絡更加清晰。

很多時候,看歷史人物的書籍,並不一定要糾結他是好人,還是壞人,這一點意義都沒有。而是說,如果能從他們身上,學到爲己所用的知識,那纔是真正有價值的事。

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不是爲了洗白曹操而寫,只是我看完後的心得。如果對你們有用,那也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

一、明確知道想要什麼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有名有權的宦官。不過兩者沒有血緣關係,曹騰爲鞏固自己的地位,收曹嵩爲養子。

當時,身爲宦官養子或與宦官有關係的豪族,稱爲濁流豪族,反之即爲清流,意爲清白之家。由此可見,曹操生於有錢人家,相當於現在所說的富三代。

不過,做富三代也有煩惱,容易受家族的制約,仕途上很難出頭。因而,年少放蕩的他,明確知曉自己要離開宦官之家,進入名士階層,這纔有了後來的一切。


這一點,也在後面的兩個地方體現。其一,進入仕途,官至議郎時,看到朝廷內部腐敗無能,深感無力挽救。爲避免給家人帶來禍端,果斷辭職隱居。

其二,第一次異地舉兵成功,以及遺囑中提到天下尚未安定。你都會知道,曹操這一生,他從很早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並在前進的道路中,不斷努力,接近自己的目標。

雖然無法成爲這樣的大人物,但我們能從中學到,帶着目的做事,會更有方向感和針對性,少走很多彎路,還能提高做事的效率

比如看書的目的是,消遣、獲取信息和得到知識。當明確是哪種目的去看書時,自然也就知道該選什麼樣的書。

想要消遣的,可看娛樂性質爲主的書;想要獲取信息的,可看新聞、雜誌和公衆號等等;想要得到知識的,依舊可按照相同的思路,明確知道自己要學什麼知識,再去找相關領域的書,做主題閱讀。


不過,讀到最後,你會發現,即便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書,很多知識點也都是相通的。

就像我現在舉的例子,曹操做事與看書。一個是歷史領域,一個是閱讀領域,看似完全不同,實則就像兩條小溪,最終還是匯入大海,融爲一體。

有點扯遠了。當然,也不是說,做每件事都要有目的,歸根結底是人的選擇。只要沒有傷害到別人,人不論選擇什麼,都是可以的。

鄧布利多說過,決定我們成爲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如果當年,曹操沒有想要離開濁流豪族,也就不會有這麼豐富的一生,和一段精彩的歷史。

二、主動抓住一切機會

機會的來源,一是主動創造,二是及時把握。這兩點,在曹操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先說主動創造機會。上文提到,曹操早已有了離開宦官之家的念頭,因此堀敏一推測他開始接觸名士階層。宗世林、橋玄和何顒都是他主動結交,然而前者拒絕,後兩者卻與其成爲知己,甚至看出他是能在平定亂世之人


橋玄可謂是伯樂,認出曹操這匹千里馬,指導他的日常生活,甚至爲他規劃仕途之路。他讓曹操去結交許劭,目的是通過其評語,讓曹操成名。

許劭何許人也?他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月旦評名士,在清流中有很高的評價。月旦評是指月月評價人物的欄目,但凡經由他們評論選出來的人,都會成爲官吏候選的目標。同時,許劭是這羣人裏最具權威的。他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相當於邁入官場的入場券,讓曹操開始了一段爲官之路。

再來說及時把握。有兩個細節,最讓我印象深刻,與曹操、袁紹相關。有趣的是,都是袁紹因個人原因,主動放棄的,卻都讓曹操在歷史中留下厚重的一筆。


官渡之戰的前夜戰役,是曹操與張繡、曹操與劉備的戰爭。儘管兩場戰役都以曹操獲勝告終,但當曹操出兵討伐劉備時,也是他後防薄弱之時。袁紹的謀士田豐曾建議他突襲,沒想到,他因家中孩子生病未能成行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最早是擺在袁紹眼前的。他卻厭惡皇帝身邊的近臣制度,白白放棄了。反觀曹操,肅清近臣,殺伐決斷,最後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以,曹操能成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最大的優點是,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此時的他,並非曹嵩之子曹操,而是魏王曹操。他所要考慮的是,天下穩定的大局。對於機會,自然更加珍惜。


換做我們普通人,如何認出機會呢?其實我也在摸索中。唯一知道的一點是,找準一個方向,腳踏實地地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機會自然就來。

拿我獲得青雲計劃的事來說吧。青雲計劃是今日頭條給原創者的福利,所以想要得到這個獎項,首先得有原創標籤。

要通過原創標籤的審覈,一堅持原創,二內容優質,三領域垂直,四平臺首發,五不要違規。一般能做到前三項,基本能拿到原創標籤,繼而有廣告收入。

如果前期沒有一定積累,就算機會近在咫尺,還是會和我擦肩而過。

很多時候,並非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就像長了翅膀的金色飛賊,沒有足夠的實力,是難以駕馭的。

能做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這7個字,最簡單,卻也是最難的。

三、做個實幹的行動派

這一點,是曹操個人特質的代名詞。個人特質,類似於吸引力原則。你是什麼樣的人,也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來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袁紹。袁紹出身名門,重視以學識和禮儀聞名的人,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大多光說不做好議論。一旦遇事,極有可能臨陣逃脫。


第二個是王衍。他是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十一子,平日喜好藝術。其官員大多因個人身上的某個藝術強項而升職。

我們來看曹操,他有很強的軍事和政治實力,所以更喜歡有真才實學的人。他選擇人的標準是,只看才能,不看品德。原因很簡單,在亂世中,要的是能平定戰亂,讓百姓過上安穩生活的人。如果是太平盛世,那就要治理國家的人。

纔有了“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曹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用人之道。


如果放在職場中,大概能得出這樣的道理。那就是根據自己對自己的瞭解,找準工作崗位,跟對領導。如果你是務實派的,一定要跟着有實幹能力的領導,更容易升職加薪,提升能力。

不過,很多時候,能遇到一個好領導,着實不易。但有一點還是能做到的,儘量保質保量地完成領導交給你的任務,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讓領導知道你是個靠譜的人,更加放心地把手頭上的事情交給你。

這個時候,機會就來了。當時曹操拒絕接受魏王的頭銜時,雖是表面推脫之詞,但他的下屬實則很希望他能接受。因爲他往上走一個臺階,其他人會代替他之前的臺階。畢竟誰都不是傻子,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事啊。


跟對領導,或者說讓自己做個靠譜的人,至少在職場上,並不是一件喫虧的事。最怕的是偷懶耍滑和過度抱怨,再好的機會,也不會有人考慮你,還是蠻悲哀的。

另外,不要怕做小事。工作上,很難區分大事和小事,更多的是,由很多件小事組成的大事。如果能把小事做得乾淨漂亮,別人找不到挑刺的理由,那纔是真正地做到位。

四、寫在最後

曹操曾寫過: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堀敏一在《曹操》中是這樣解讀的,堅持自己喜歡的事,這樣能永遠地活下去。

古往今來,有太多的能人志士,都在用實際的行動證明這個道理。

當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人生將是一場生機勃勃的展開。


ps: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爲一家之言,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