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 得道者多助: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底層邏輯

想寫一些有溫度的文字,像朋友一樣把知識和道理向你娓娓道來。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際網中,從出生開始,與父母、親人、朋友、同事、孩子之間的關係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對我們的事業有所助益,更和我們的健康、幸福息息相關

今天和大家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關人際關係的內容,掌握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底層邏輯

- 01 -

吃虧是福。

這句俗語好像在說勸誡我們要豁達,生活中吃了虧也不要放在心上。

但其實,這句話更道出了人際關係本質,尤其是中國人際關係的本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根源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影響着千萬代的中華兒女。

- 02 -

孫隆基先生曾解讀“仁”,乃是“二人”。簡單來說,中國文化認爲人的價值只有在人際關係中才能實現

我們很多司空見慣的行爲,都和我們的文化有關,例如見面問候“吃了嗎?”。而這在西方文化中是難以理解的。

能理解“仁”,再回看中國的人情社會和“吃虧是福”就會感覺通透多了。

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裏,我們會認爲我爲了對方先吃虧,在未來的某一天TA一定會吃稍微大一點的虧來還我的人情。

這樣來看,吃虧確實是福。

- 03 -

如果上面的解釋讓你難以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面提供了更容易理解的概念。

情感賬戶。

也即,我們給認識的每個人都在“情感銀行”開通了一個賬戶。

當我們做了幫助、關心對方的事,就是往這個賬戶裏面儲蓄

而向對方提出要求、甚至傷害對方的時候就是從這個賬戶裏面支出

- 04 -

順着這個思路來想,情感賬戶一旦餘額不足就難以去請求對方幫助自己。

而一旦破產,就說明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破裂,想要重新建立關係則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落實到生活場景中,我們通常不會請一個認識不久的朋友幫我們比較棘手的忙。

如果自己拜託了別人幫忙,一般也會通過小聚等方式來還人情,或者說情感儲蓄。

- 05 -

除了通過聚餐、活動等來增加餘額,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行爲來維護關係,進行儲蓄。

(1)理解他人:理解是一切良好關係的基礎。

(2)注意小節: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細節,多考慮對方的感受。

(3)信守承諾:作出承諾並說到做到是一大筆儲蓄。

(4)明確期望:很多誤會都是因爲雙方對於同一件事的期望不同,想要避免彼此猜疑和傷害就要雙方明確對這件事的期望。

(5)正直誠信:保護不在場的人,不在背後說其他人的壞話。

(6)勇於致歉:犯了錯誤,請及時道歉。但勇於道歉並不意味着可以肆無忌憚,如果傷害太深,道歉也不會有太大作用。

(7)無條件的愛

好了,這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願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你帶來啓發,記得給我點贊哦。明天見,by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