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講一個傾注一切的故事,聊一聊社會性受虐

想寫有深度、有溫度的文字,像朋友一樣和你聊聊人生,談談理想。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少有人走的路》中關於愛的內容。

今天講一個故事吧,聊聊社會性受虐。

- 01 -

我大學有一個朋友,屬於標準的暖男,平均身高,相貌中上水平。

大學期間,他交到一個很優秀的女朋友。女孩子家境寬裕,身材不錯,與他身高無幾,在理工科學校的班級裏屬於公認的班花。

開始還好,但後來明顯感覺朋友的生活重心向女孩這邊傾斜。

一有時間就陪女孩出去逛街、約會,很少跟我們一起打遊戲或者打籃球。

- 02 -

後來,他們不知道什麼原因分手過一次。後來一起擼串喝酒,朋友向我們哭訴。

“我感覺我們彼此很喜歡啊,爲什麼會分手呢?我很不甘心!”

“我幾乎把課餘時間都用來陪她了啊,我也不和其他女生聯繫,爲什麼她還會和那麼多男生曖昧不清?!”

“現在我幹什麼都感覺提不起興趣,兩個人之間一直拉扯,感覺很痛苦。但我感覺我還很愛她。”

後來,他們好像分分合合了幾次。再之後的事情,我就不那麼清楚了。畢業之後,聽說兩人勞燕分飛。

- 03 -

看到書的這部分,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個朋友。之前不太理解朋友的行爲,現在突然感覺都有跡可循。

希望他現在能想通這些事情,一切安好吧。

現在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社會性虐待和受虐。

首先申明一點,朋友的情況遠沒有達到受虐狂這種程度。我們只是用這種心理學的認知來嘗試理解他的行爲,或者理解我們自己的行爲。

- 04 -

在精神病理學上,性虐待和受虐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非常罕見,更多、更嚴重的是社會性虐待和受虐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我們會傷害到別人,別人也可能傷害到我們。

但有一些人卻總想不停地去傷害對方,或被對方傷害。這就是一種病態的社會性虐待和受虐。

在這裏我們着重討論一下受虐的動機

- 05 -

如果一個人樂於忍受虐待,那麼Ta可能在追求某種道德的優越感

當施虐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乞求被虐方原諒的時候,被虐方就轉變成了虐待者,開始享受虐待的快感

對方的乞求、愧疚、道歉,能給Ta帶來報復的愉悅感

形成這種心理多與童年經歷有關,如果童年時遭受屈辱,爲了平衡自己內心的痛苦,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保護機制——自認爲在道德上比羞辱他的人高一等

所以如果Ta們遭受的恥辱與虐待越多,道德優越感就越強烈,情感上也就會有更多“滋養”

- 06 -

受虐者往往會將受虐看作真正的愛

“你這樣對我,我都對你不離不棄,難道還不是真愛?”

然而,尋求報復快感的前提和忍受虐待的動機,絕不是愛,而是恨

雖然我們大概率不會變成受虐狂或者虐待狂,但是心理上的道德優越感、或者報復的快感估計都有體驗過。

如果你正在經歷類似的事情,請一定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狀態,做出一些改變。如果有必要,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輔導。

今天的話題比較沉重,但還是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啓發,對保持我們的心理健康有所幫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大家明天見。by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