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底盤結構介紹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基於自主定位導航的機器人底盤需求也日益增大,它承載着機器人定位、導航、避障等多種功能,是機器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如此重要的機器人底盤,它究竟由哪些核心技術組成呢?今天就來爲大家普及下機器人的底盤結構。

機器人底盤內部核心組件

 機器人底盤結構圖

以思嵐科技的機器人底盤Apollo爲例,在Apollo的內部結構中,主要由激光雷達傳感器、深度攝像頭、超聲波及防跌落傳感器,模塊化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等核心硬件組成。使其擁有可靠、易用的自主定位導航解決方案,多傳感器融合配合導航算法,能更靈活的規劃機器人行走路線。

激光雷達傳感器

利用激光雷達傳感器可時刻掃描周圍環境,提供地圖數據,構建精度高達5cm的地圖,並基於該地圖數據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及導航功能;

深度攝像頭傳感器

深度攝像頭傳感器可偵測到位於雷達掃描平面上方的障礙物,並及時發送信號進行規避;

超聲波傳感器

超聲波傳感器在工作時,能精準探測到玻璃、鏡面等高透材質障礙物,從而在靠近這些物體前能及時避讓;

防跌落傳感器

防跌落傳感器可幫助機器人 360°偵查周圍的工作環境,判斷工作區域是否存在邊界、臺階、坡度等情況,從而發送請求信號,避免跌落;

模塊化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

模塊化定位導航系統內置SLAM引擎的導航定位核心模塊,高度集成,無需藉助外部運算資源,可直接輸出機器人所在環境地圖、定位座標姿態,內置多種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可提供釐米級別的定位和地圖精度,在未知環境中實時規劃路徑,並進行障礙物規避導航,自主尋找最短路徑。

 

機器人底盤結構圖

機器人底盤結構圖

在機器人底盤結構除了使其擁有自主定位導航及路徑規劃功能,自主回充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而Apollo採用的自主回充技術,可外部調度預約充電。當電量較低時,會自主返回充電塢充電,在負載情況下可實現15小時連續不間斷工作,給應用現場提供穩定可靠的表現。

同時開放軟硬件接口,支持多平臺操作,方便用戶快速切換 ,完全開放的用戶接口,包括以太網、控制接口,電源等擴展接口,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IOS開發環境互換,90%的接口定義均相同,可方便用戶快速切換。

 

機器人底盤應用場景

瞭解完機器人的底盤結構,我們再來看看機器人底盤的應用場景,作爲一款中小型機器人底盤,思嵐Apollo的設計可滿足商場、寫字樓、酒店、航站樓等多場景應用,基於完整可靠的底層應用,自定義開發上層應用。在技術和生產的研發上可節省大量時間、精力和成本。

 機器人底盤航站樓應用

航站樓應用

機器人底盤酒店應用

酒店應用

機器人底盤會議應用 

會議應用

如今,服務機器人市場在不斷擴大,基於自主定位導航的移動機器人底盤需求也越來越大,已被廣泛運用於餐廳、酒店、商場、安保等多個領域,服務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對機器人底盤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要降低成本,因此設計一款高性能,低成本的機器人底盤十分必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