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 最頂級的善良,是對不如你的人好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德國電影《海蒂和爺爺》改編自瑞士作家翰娜·斯比麗的經典文學《海蒂》,美麗的風光、可愛的女孩、感人的情節,像一股清流,滋潤心田。

故事很簡單:女孩海蒂從小失去父母,被姨媽收留。姨媽不能繼續照顧她,迫不得已,海蒂去投奔爺爺。

爺爺是個倔強又古怪的老頭,一開始,十分拒絕海蒂,然而,海蒂發現了爺爺內心的柔情,主動接近他,慢慢地,爺爺接納了她,兩人相依爲命。

可好景不長,海蒂被迫離開爺爺,到富家小姐克拉拉家,做她的玩伴。

克拉拉雙腿殘疾,不能行走,內向孤癖。海蒂的到來,讓克拉拉找回了久違的歡樂。可海蒂十分想念爺爺,特別想回家,最終在克拉拉一家幫助下,回到爺爺身邊。

康德說,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

喜愛大自然,心心念念阿爾卑斯山的海蒂,就有着一顆善良之心:她善良、樂觀、感恩,她的美好可愛,感染了古怪的爺爺、放羊娃皮特、貴族小姐克拉拉,給身邊人來了歡樂。

如果說,海蒂的善良源於感同身受——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推己及人,同情他人的不易;

那麼,克拉拉一家的善良,算得上最頂級的善良——這種善良,超越優越的生活,超越貴族的階層,只是源於人性,源於同情,對地位懸殊的底層小女孩,發自內心抱以善意。

這種善良,非常難得!

最頂級的善良,是一種慈悲

這種善良,體現在細節:

無論是克拉拉父親,還是奶奶,見過自己女兒(孫女)後,都第一時間對海蒂示好,主動伸手,向她問好、表達謝意;

海蒂學會拼讀後,克拉拉一家齊聚,聽她朗讀,發自內心鼓勵她,爲她高興。

這種善良,體現在平等:

家庭醫生,是克拉拉父親的好朋友,同樣是貴族。

面對8歲小女僕的“夢遊”,他沒有一絲怠慢,而是全心關注、全情對待:

“她在夢遊,千萬不要驚動她”

“她全身冰冷,需要一條毛毯”

“我需要單獨和她談談”

......

他用一己之力,爲小女孩撐起一個敞開心扉、傾訴心聲的小天地。

發現海蒂想家、想爺爺、內心壓抑,家庭醫生直言,建議克拉拉父親讓海蒂回到爺爺身邊,不然,會加重她的抑鬱痛苦。

他的行爲,間接促成了海蒂和爺爺的團聚。

這種善良,體現在超階級的愛

最打動我的,是克拉拉的奶奶:

她沒聽信管家的一面之詞,沒有嘲笑海蒂不會拼寫,而是不顧尊卑、長幼、貴賤,主動接近海蒂,把她看作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需要關心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給她講故事,打開她的心結,讓海蒂知道學習的好處;

當海蒂的理想被人嘲笑時,克拉拉奶奶又鼓勵她:“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別人說什麼”!

克拉拉奶奶,是海蒂的引路人,給年幼的海蒂心中播下求知和理想的種子。

最頂級的善良,就是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的慈悲。

最頂級的善良,是一種成全

盧梭說,慈善的行爲,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

克拉拉的父親,爲讓海蒂擺脫痛苦,做了最無私的行動——讓海蒂回到爺爺身邊。儘管他非常愛自己的女兒,明知海蒂離開,不能走路的女兒失去玩伴,重會不開心,他仍然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把海蒂送回去。

要知道,克拉拉父親完全可以不這樣做:

一方面,他們已給海蒂姨媽付了錢,相當於買下了海蒂,有理由不顧一個孩子的想法、心情;

另一方面,克拉拉父親很忙,沒時間陪女兒。女兒克拉拉腿有殘疾,不能動,悶在家裏,沒有朋友,不開心。海蒂的到來,讓女兒很高興,有了久違的笑容,克拉拉父親看在眼裏,也很高興,海蒂留下來,他大可以安心去外面,不再牽掛女兒。

可是,克拉拉父親並沒有因爲這些理由、這些理所當然,就不顧一個小女孩的心情、死活,而是毅然選擇讓海蒂離開!儘管這樣,會給自己、給女兒帶來麻煩和不開心,他也成全了海蒂。

《論語· 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成人之美,是一種美德,其本質在於以愛待人,以善意助人。

最頂級的善良,就是犧牲自己利益,成全別人的好事。

最頂級的善良,是一種惠及自身

愛是會流轉的。

爲了別人,尤其是地位、身份都不如自己的人,放棄利益,做最大的讓步、最好的成全,終會被世界善待,惠及自身。

克拉拉一家就是這樣:

位尊而不自傲,以最大的善良對待海蒂,成全海蒂,這樣的善意流轉,最終福氣和恩澤迴歸——克拉拉打破貴族身份,體驗海蒂的下層人生活,迴歸大自然,腿病居然好了,居然站了起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善良的人大多好運,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最終產生奇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