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相信嗎?孩子學不進去時,比你急! 你要相信,孩子學不進去時,比你更着急 家長轉換觀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學不進去時,家長不妨“把把脈” 讓家成爲孩子的“加油站”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徐老師,我女兒初三,一模考得不好,本來是前幾名的學生,一下考到了十多名。孩子情緒很受影響,學不進去,怎麼勸也不好使,學習狀態不好,效率也不高,總是自怨自艾。這樣下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結果肯定不會好。考不上好的高中,就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學,這可怎麼辦?我急的不行了,可又不知怎麼幫她,想讓她五科全補課,可她說,只能補兩科,作業寫不完,可她又不抓緊時間,我實在着急,又沒有辦法,請老師幫幫我!”

家長的着急,字裏行間透露出來,我完全接收得到。

我知道,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中、高考是改變孩子命運的重要關頭,在空前重視教育的今天,中國家庭對中、高考的重視也空前。

孩子的成績,牽動着全家人的神經:高了,全家開心,低了,全家揪心。

你要相信,孩子學不進去時,比你更着急

有人可能會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家孩子考不好,學不進去,就不着急,沒皮沒臉,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

任何一個人都不想放棄自己,都知道什麼是對自己好的,當然包括孩子。

試問,哪個學生不想考清華、北大?不想上名校,不想有個好未來?

之所以有的孩子不好好學,學不進去,缺乏上進心,是因爲這些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落得太多,跟清華、北大的差距太大,實在太差,根本沒可能考上好學校,沒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謀得一個好的前程,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喪失了鬥志,所以自暴自棄,放棄了自己。有的嘴上說,“我不稀罕北大、清華”,有的就像家長說的,“考得不好,也不着急,沒有上進心....”。

仔細想想,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憐?——明明知道什麼是好的,但是,因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擁有、沒有辦法實現,不得不接受現實,不得不放棄自己!

這樣的孩子,內心一定經歷過這樣一個心路歷程:

考 不 好

↓           ↑

着急 學不進去

↓           ↑

灰 心 喪 氣

先是第一階段,沒考好,很着急,但發現自己落的太多,和別人的差距太大,思想壓力大,如果沒有外部的及時支持和引領,自己又不得法,就會進入灰心喪氣、自暴自棄的第二階段,這樣,就會導致根本學不進去的第三階段,最終再次考不好。

如此惡性循環,孩子的成績,當然不會好。

至於家長說的,“我家孩子考不好,就不着急,沒皮沒臉,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說明孩子的已進入第三階段——覺得落後太多,差太多,索性不急,學不進去了。

從上面分析可見,孩子考不好着急之後的灰心喪氣,是導致學不進去的根本原因。

那麼,怎樣破除這種情緒,不進入學不進去的死循環呢?

建議這樣做:

家長轉換觀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家長說:“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言外之意,就不會有好的前程,一生就完了。這種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想法,過於絕對了。

且不說,馬雲沒上什麼好高中、好大學,仔細想想,我們從小到大,身邊是不是總有考得不好,混得挺好的人?

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不妨礙最終實現價值,找到最佳的人生位置。

同事說,她的私人健身教練,三流學校體育專業畢業,25歲,同時爲好幾個高端人士服務,月薪兩萬起,還在網上做直播,教人健身,收入很可觀,工作不到五年,有房有車;

而同事的兒子,985大學畢業,北漂一族,月薪一萬多,除去房租水電喫飯,一個月所剩無幾。

同事感慨地說,兒子當初也喜歡健身,也想考體育專業,但被她強硬制止了。現在想來,如果兒子選擇這條路,未必就比現在差,也許會更好.....

同事的話讓人深思,“天生我材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社會發展到今天,就業機會比過去多太多。

考名校,是很好,但也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學習差異,有的接受能力就是強,就是頭腦靈活,就是會聽課,會抓重點,而有的孩子就不行。

不是每個人都能考上名校的,而且,考上名校不等於就有好的前程,馬加爵、藥加鑫、包括北大弒母的吳謝宇,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雖然個案很極端,但給我們提了醒:

如果孩子沒有考上理想學校,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發揮個人特長,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一樣會成功幸福。

關鍵在於,家長怎麼想,怎麼看。

也許,初中階段沒開竅,不知道學,尤其男孩,高中不理想,高中後,沒準就成熟起來,愛學習,會學習,最後考上好大學也說不定。

沒有什麼事是一事不變、一眼望到頭的,升學這件事,千萬別一錘定音,覺得只有好高中、好大學、纔有好前程,否則就沒出路。這三者沒有絕對的關係,這種限制性思維,只會束縛自己、束縛孩子,全家痛苦。

孩子學不進去時,家長不妨“把把脈”

我兒子八年級時,一次因爲作業哭得很兇。

那天,喫過晚飯,兒子在房間寫作業。

九點多,我問兒子作業寫完了嗎,兒子先沒吭聲,之後勉強回:快了。

不一會,只聽“呯呯”幾聲悶響,聲音不大,但有些怪異,我趕緊去看。

只見兒子坐在書桌前,頭埋在雙手中,默不作聲,見我走近,把臉扭到一邊,我發現他滿臉是淚,鼻子通紅,表情痛苦。

“怎麼了,題不會做?“兒子搖搖頭,哭出了聲。

我取了紙巾給他,”能告訴媽媽爲什麼哭嗎“?兒子抽抽答答地說了原因。

原來,老師要求古文翻譯要逐字逐句抄寫,按照課上筆記,一字不差背下來。

看着通篇古文加翻譯,兒子覺得太多了,一字不差,實在太難了,馬上要睡覺了,可還做不到一字不差,心裏急,“呯呯”敲桌子,哭了起來。

我拿起語文書,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着註釋。

我問,“這篇古文知道什麼意思嗎”?

兒子一邊哭一邊說,“知道意思也沒用,老師說要一字不差”。

“知道意思就好辦了,只要把不會的重點看,就行了”,

“不行,一定要一字不差”,兒子強調。

“兒子,你先聽媽媽的,來,我說一句,你翻譯一句”。

兒子雖然還強調要一字不差,看我極力堅持,只得哽咽着一句一句翻譯起來。

全篇翻譯後,我說,“兒子,太好了,你看,其實你全會,我還以爲你上課沒聽講,都不會呢”。

兒子聽我這麼說,情緒稍微緩和了些,“可我沒有一字不差啊”。

“但你大體都會,對吧?老師要求的一字不差,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現在你已經理解內容了,想要一字不差,只要把沒弄準的地方弄準,就可以了,比如這句,你看看準確翻譯……”

兒子依言細看。

過了會兒,我說,現在我再考你,我說原文,你翻譯。

兒子不哭了,雖有些結巴,但終於一字不差說下來!

看他如釋重負的樣子,我說,“兒子,其實你之所以急,是因爲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要從頭背,太多了,是不是?實際上,你忽視了自己已經會了大部分,這個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忽視,一定要肯定,你是整體都會,只是個別沒有‘一字不差’,你說,是嗎?”

兒子一邊刷牙一邊點頭,

我繼續說,“以後遇到類似,覺得非常難的地方,要先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會什麼,會哪些。明確了會的部分纔有信心去弄不會的。實際上,有了信心後,你會發現, 不會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那麼難……"

孩子學不進去時,家長要幫孩子“把脈”、找原因:

分析原因

假設我看見兒子哭,就跟着發火:

“不就是背嗎?有什麼難的?”

“哭啥啊,這麼大小夥子了,還哭,誰讓你不抓緊時間的?“

有用嗎?一定沒用!

他不但會哭得更厲害,更背不進去,還會耽誤睡眠時間,而保證八小時睡眠,對一個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尤爲重要。

現在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生活順遂。

功課緊任務重,對他們來說壓力山大。

像我兒子,13歲的小夥子,就被“一字不差“絆住了,犯了難。

孩子學不進去,家長要先讓自己穩定下來,家長心平氣和,孩子才能平靜下來,“靜能生慧“,幫孩子分析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具體情況怎樣。

在問題中找優勢、樹信心

孩子學不進去,常常因爲畏難情緒:覺得課業太多、太難,無力應對。

實際上,這種情緒會誇大困難,喪失信心。

家長要幫孩子找到優勢,找到被孩子忽視的積極方面,肯定這些,增加信心,孩子纔有力量面對挑戰。

舉一反三,及時總結

解決問題後,要在孩子情緒平復後,加以啓發,找到原因,舉一反三,讓孩子認同,今後運用到其它學科。

“往事不要再提”

當問題解決後,就不要再提起,尤其不要和別人說。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要面子、自尊心強。

像我兒子哭了的事,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和別人說哦!

讓家成爲孩子的“加油站”

中、高考在即,孩子模擬考試考得不好,自己也很着急,而老師的督促、同學的競爭會加讓其很煩、壓力加大,孩子的內在處於焦慮狀態,內心和自己做鬥爭,沒辦法緩解焦慮感,更需要外在有一個穩定、安全、可以讓其舒服、心靜的環境,父母就是這個外部環境。

回到家,如果父母再着急、再發脾氣,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時間長了,難免撐不住,灰心喪氣,自暴自棄。相信,那是家長最不願看到的。

我們每個人活着,無論什麼樣的人,無論修行到什麼程度,有多大的作爲,焦慮感一定會在身體呈現的,只不過,是可控和不可控的問題。

孩子的情緒控制和思維發展能力還不強,學不進去時,控制焦慮感的能力也不那麼好,更需要父母的幫助。

做爲成年人的家長,一定要幫到孩子,不能孩子急,家長心急,嘴更急,不停地嘮叨、批評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知道,語言是沒辦法解決鬱悶的,焦慮、痛苦的情緒,只有在一個環境裏抒發出來,得到接納,纔會消失,

家長平和,孩子纔會輕鬆,才能真正進入衝刺狀態,開啓智慧,去努力學習。

孩子模擬成績不理想,學不進去,並不是現在纔開始有的,應該很早以前就有了,只是之前沒注意,在中、高考這樣重要的時段顯現出來 ,被關注到。

家長要想辦法先靜下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才能安撫到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總說學習,總勸孩子好好學,抓緊時間,或者空洞地說“彆着急,你就學唄“,可以問問孩子想喫什麼,或者想不想出去走走,聽聽歌,適當調節、放鬆一下。

家長要多發現孩子的亮點,不要和其它的孩子比,要和孩子自己比,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和成績,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信心學下去。

如果實在靜不下來,不妨找專業人士,請心理諮詢老師,幫助緩解情緒。

孩子學不進去時,家長焦慮一分,孩子的壓力大十分。最後衝刺階段,與其說是拼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更拼家長的心態和情緒。

你準備好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