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衝刺:緊張、失眠、學不進去?可能進入“心理高原期”! ① ② ③ 清理大腦的批判區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子恬15歲,是個好學上進的女孩子。還有四十天就中考了,子恬一直很努力,幾次模擬考試,都在學年一百名之內,照這樣下去,上省重點高中,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可是,最近媽媽發現,子恬有些反常,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總像有所保留,還經常發出"發夫"、"發夫"的奇怪聲音,每天回家後,都要大喊大叫一陣,聲嘶力竭了也不停,和父母說話,還會做出奧特曼的手勢,兩手交叉放在胸前,胡亂揮舞。

五一假期,子恬有些感冒,沒寫完作業。早上起來,說什麼也不肯去學校,媽媽以爲她是怕被老師批評,就勸她,會跟老師說明情況的,叫她不要擔心。

可沒想到,子恬卻說,她不是怕被老師說,就是不想上學了,不但今天不想去,中考前都不想去了。

父母一聽傻了眼,離中考還有四十天,最後衝刺階段非常關鍵,在家學習,沒有效率,效果也不保證,這樣下去怎麼行?

可好說歹說,子恬就是不肯上學,父母乾着急,擔心這樣下去,省重點要泡湯,考不上好高中,又怎麼上好大學?子恬的人生不就完了嗎?

父母越想越害怕,卻又不敢說什麼,唉聲嘆氣,不知怎麼辦。

都說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其實,就現行教育制度來看,中考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顯而易見,普通高中的師資力量、學習氛圍與重點高中相比,會差很大一截。從某種程度說,中考決定着高考的最終走向。

而且,中考生的心理成熟度、情緒調控力,明顯弱於高考生,對15、6歲的孩子來說,中考真的壓力山大:

老師的督促

不同於小學,升學率的強大壓力,中學老師也非常敬業、負責。

我兒子今年也中考,孩子學習累,老師也不輕鬆:

早7點前到校,晚10點下晚自習,15小時的在校時間,給孩子弄基礎,講拔高,晨考、午考、隨堂考,各種習題輪番轟炸,老師積極推進,孩子深處其中,當然不輕鬆。

同學的競爭

中考側重基礎考覈,考題相對簡單,同學之間分數拉不開,差0.5分就會差好幾百人,考試大榜的排名,是壓在孩子心間的一根根刺。

家長的期待

子恬媽媽說,“不指望子恬考最好的省重點,但也不能上市重點啊,否則,還談什麼人生、什麼未來?”

雖然,初三這一年,子恬父母怕她有壓力,這樣的話沒再說,但子恬一直知道父母的期待,一直明白中考對高考的影響,對她意味着什麼。所以,一直拼命學習,這點,媽媽也承認。

青春期的影響

中考生大多15、6歲,正值青春期,身體飛速發育,可心理的成熟度卻不如身體的發育快,常常一時自信心爆棚,對中考、對未來信心滿滿,一時遇到風吹草動,又自卑失望,焦慮異常,失去信心,情緒起伏、波動大。

備考的孩子,真的很難。

既要面對升學的壓力——來自學校、老師、家長和自己的,又要面對同齡人間的競爭和比較,還要面對青春期的煩惱。

中、高考在即,面對人生的大考,緊張焦慮十分普遍。

經過前期近一年的高強度複習、循環往復的考試,孩子們已極度疲憊,進入了心理上的“高原期”。

什麼是“心理高原期”?

到過高原或海拔較高地方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明明心裏清楚,有很多事要做,但身體就不配合,“心有餘而力不足”!

處在心理“高原期”的孩子也一樣:

心裏知道,要加油、要努力,可就是學不進去,就是焦慮緊張,就像子恬,“明明沒什麼事,就是不想上學”,各種怪叫、不和家長溝通,一說話就煩,都是處於“心理高原期”的表現,有的孩子還緊張焦慮到喫不下飯、失眠等。

從教育心理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高原期的倦怠:

取決於大腦批判區的運行情況

大腦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一個地帶,叫批判區。

如果,批判區暢通無阻,在無意識中儲存的信息,比如背誦、記憶的單詞、公式等,會很順暢地輸送到意識層面,答題會很容易,得心應手,發揮得很好;

如果,批評區堵塞了,無意識儲存的信息,沒法兒輸送到意識層面,孩子會感覺背了多少遍也記不住,反覆做題也不會,意識不配合,卡在那裏,極不舒服,也很無助。

可見,批判區的最好狀態是暢通無阻。

爲什麼批判區會塞車?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批評區有哪些功能,一般來說,批判區有三種功能:

· 定義

· 反應

· 聯繫

拿考試來說,同樣定義是“考試”,有的孩子還會有一系列的反應和聯繫,這些跟過去考試、備考的感覺、事件、經歷有關,形成了孩子特有的評判。

爲什麼有的孩子能超常發揮,有的卻空前失利?常常因爲批判區的位置出了問題。

有的孩子沒那麼多想法,考試就考試,沒那麼多不良記憶,有的只是愉快的記憶,增加自信的經歷,無疑,批判區就像加了潤滑劑,暢通無阻。

有的孩子對學習和考試有不良記憶,曾受過挫折,有許多不好的聯繫和反應,關於考試的定義和其它孩子不一樣,想的太多,批判區容易塞車,產生不良情緒,導致學不進去。

應對“心理高原期”,要把握一個大的原則:

清理大腦的批判區

運用科學的方法,調整認知,而不是講大道理,讓孩子“別緊張,別想太多”,因爲人對一件事的反應幾乎不經過大腦的思辨,是瞬間彈出來的,是控制不了的。

具體措施如下:

☑ 幫孩子調整認知

前面說過,過於緊張焦慮的孩子,常常因爲想的太多,考試,在他眼中,已不只是考試,而是太多背後的東西。

針對這點,家長要幫孩子調整認知,學會放下,不妨問自己:

“如果沒考好,會怎樣?”

不妨拿出紙筆,把所有最壞的可能都寫出來,就會發現,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糟,只要自己擺正位置,放平心態,沒有什麼是接受不了,我們擔心的,常常是別人怎麼看,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你緊張,別人也緊張”

相信吧,面對考試,沒有一個人不緊張,包括學霸,當然,除了放棄自己,成績真的拿不出手的孩子。

幫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就會輕鬆許多:

“不是我自己緊張,大家都緊張,適度的緊張會讓答題的狀態更好”,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是大家的共同心態,你不孤獨!

☑ 把焦點放在學習上

考試的終極目標是讓自己的學習得到一個相應的分數,“高原倦怠期”卻更多聚集在各種後果和得失上,顯然,目標偏離了。

爲此,要讓孩子迴歸目標,把焦點重新集中在學習上。

考試,無非考查的是知識的準確率和靈活運用能力,不能在遇到的知識點上似是而非、混亂一團。而且,標準化考試,各科都以選擇題爲主,做選擇題,知識點一定清晰,這樣才能準確分析判斷。

哪怕沒有太多時間刷題,也要高度重視錯題的梳理,每一道錯題都不要放過,每一道錯題相關的知識點,都不要放過,因爲錯題,就意味着,你在類似的題目上有盲點,有雷區,一定要注意”掃盲“、排雷。要做一道,就徹底會一道,不留死角,不留尾巴,這樣才能知識點明晰,纔會選對。

☑ 學習的問題,主要情緒的問題

如果心是緊張、壓抑的,不可能輕鬆、愉快地學習,不可能成績好。

中高考時間不多,在最後衝刺階段,備考生父母,要放鬆心態,做孩子的“減壓器”,別總盯着成績,要幫孩子減少緊張情緒,讓家真的是溫暖的港灣,讓壓力山大的孩子在家得到釋放,心情放鬆地回到學校,有能力、有信心面對學習。

· 做好後勤,給孩子服好務

孩子愛喫的飯菜不妨多做,還要多變換花樣,保證營養均衡的情況下,讓孩子喫好喝好,儘量不要談學習和考試相關的話題,給孩子營造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減壓,改變的快,孩子的狀態自然會就改變的。

· 找亮點、增強成就感

如果發現孩子信心不足,不要憑空誇獎,要結合孩子目前的成績、複習狀態找亮點,不和其它人相比,只和孩子之前的學習比,哪怕有一點點亮點都要大力肯定:

“你的字越來越工整了”

“你今天的英語考試比昨天又提高了”

別小看細小的認可,對於備考生來說,也彌足珍貴,是孩子戰勝心理高原期,走出學習倦怠的法寶。

· 尋找合適的解壓方式

子恬大喊大叫,像媽媽說的各種怪叫,其實,是情緒的一種發泄,身心已經無法承受過大、過多的壓力,就要發泄一下、釋放一樣。至於她說話總欲言又止,說半截話,好像有所保留,家長要覺察一下,對她是不是指責多於接納、批評多於表揚?子恬覺得無法和家長溝通,不敢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紙團,讓她心煩時,往牆打,往四處扔,或者,和孩子探討其它一些方式,幫孩子緩解壓力。

此外,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也是不錯的解壓方式,可以隨心所欲,減壓消氣。

☑ 休息,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

對備考生來說,時間緊任務重,家長老師都希望抓緊每分每秒學習,但一定要知道,適當休息,和努力學習,一樣重要,甚至可以說,適當休息,是換一種方式的學習!

人在休息時,批評區恰好也停止工作,睡眠時不會有那麼多思辨聯想,學到的東西會在無意識區得到高效的加工和整合。

而且,放鬆狀態時,人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會兒專注一會鬆弛交替運作,這樣,孩子纔不會繃的那麼緊,考試時,適度緊張,有利於思維高速運轉,處於活躍狀態,而不是大腦一片空白,不能思考。

因此,有意識的放鬆,保證充足的睡眠,是高效學習,取得好成績的必要保證。

祝福考生們備考順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