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家庭,三種理財觀念,你屬於哪種?

理念這個東西,很有意思。

有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是每天按時上下班,貸款買房子,生兒育女。他們沒有去做投資或者去創業的念頭,日子過的也不錯。平平淡淡就是真。

而有的人,可能在某個時刻看到了某個觀點或者理念,受到啓發,然後就開始做投資或者開始創業。或許成功,或許失敗。

不同的生活方式,畫出了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軌跡。

像我們這一代,上學的時候都幾乎沒有接觸過投資,也沒學習過財商理念。但有的人會在某個時刻,受到相關的理念啓發之後,就開始行動了。

小錢致富自從看了《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這類財商啓蒙類書籍之後,開始有了投資理財的意識,接着就親手開始實踐。

中年覺悟,爲時未晚吧?

當然也有的人,即使接觸到了理財的理念也還是不會行動,還是會繼續過原來的生活。


                三種家庭理財觀念

小錢致富以前從來沒有投資理財的意識,掙多少花多少,也沒有多少結餘。沒有理財的意識,手裏就留不住錢。

後來成家之後,才逐漸有了投資理財的意識,開始重視這一塊。

從小錢致富接觸過的朋友來看,對待家庭投資理財,大致會分爲三類不同的家庭。

第一類家庭

沒有理財意識的家庭。

這樣的家庭手裏攢不下錢,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會借錢消費。這種家庭其實不在少數。

比如有位朋友,家庭月收入在6千左右,正處在養孩子比較花錢的階段,但是夫妻倆卻仍然希望能經常出去旅遊,有時候甚至是借父母的錢去一些花費比較大的地方旅遊。

還有的朋友,想買最新款手機,即使手裏錢不夠也要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來購買,先享受,再還錢。

雖然說錢最終都是要花掉的,但一種是馬上花掉,一種則是等過些年再花掉。

前者是立即消費,也比較符合人性,後者則可以先把錢做投資,等錢將來增值了再花。

但是要想延遲消費,延遲獲得享受和滿足,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是接受不了的。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在教室裏告訴一羣小孩子,只要不立刻吃掉桌子上的糖果,過段時間就會給他們兩倍的糖果。

結果顯示很多小孩子是忍受不了這種等待的,很快就把糖果吃掉了,只有很少的孩子得到兩倍的糖果。


許多人長大後還是保留着這種習慣,立即消費,導致手裏存不下錢,月月光。


‌這類家庭如果想要開始理財,可以嘗試着先從強制儲蓄開始做起,固定從每月到手的錢裏拿出一部分,存下來。比如存10%的比例,這叫先支付自己。長期堅持下來,你會發現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生活質量。

第二類家庭

有投資意識的、但風險偏好比較低的家庭。

這類家庭做理財,通常只敢把錢存在銀行,其他的投資品種一概不理,甚至是貨幣基金也不敢碰。這類家庭也挺多的。

這種投資方式的好處在於很安全,本金不會虧損。

但長期看,銀行儲蓄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所以實際上長期來看,家庭的購買力會受到損失。

十幾年前,岳父賣了牛的2000元錢,存了銀行,到如今仍然是2000多元,表面上看起來本金沒有虧損,但實際上購買力已經極大的下降了。


這類家庭如果想要讓資產長期增值,可以嘗試着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去投資一些風險更高收益更高的品種。

比如說把銀行儲蓄或者理財產生的利息,拿出來去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這樣本金不會受損,家庭資產中也會包括一些高收益的股票類資產。

第三類家庭

有投資意識、但風險偏好非常高的家庭。

這類家庭會對民間借貸、虛擬幣等項目感興趣,也可能會在牛市高位大舉買入。

其實就是比較偏好於追求超高收益。

但實際上大部分高收益的項目都是伴隨着高風險的。

如果家庭資產裏的大部分都是配置這類高風險品種,一旦風險發生了,也是會影響生活的。


這類家庭如果想要讓資產面臨的風險降低,可以考慮提高穩健資產的配置比例。同時再進行分散投資,避免單個項目的波動太大,導致家庭資產受損。


你們的家庭理財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歡迎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