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受益終身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啦~

考生們大部分會升入大學,而沒能考上大學的學生,家長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技藝謀生。

高考和志願很重要,但對自己的人生有獨立的思考和充分的規劃纔是最重要的。重點是人生方向思考和思維方式鍛鍊,無論是否考上大學,學的什麼專業,工作學習之餘堅持多讀書,哲學、歷史、心理、經濟,堅持廣泛閱讀才能開闊你的視野和認知。

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可以幫助一個人成長成才,而壞習慣則會輕易把人推向深淵。

科學研究表明,只有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才能讓他們受益終身!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好習慣呢?跟着小錢致富一起來看看吧。

                                01

樂於閱讀,善於閱讀

讀書到底有多好?相信我不多說,各位家長也都能明白。

電視節目裏古文詩詞信手拈來的“小神童”,中外百科知識對答如流的翩翩少年,以及氣質高雅妙語連珠的主持人...

哪一位不是從小浸泡在書籍的海洋裏,源源不斷汲取書本的營養成長起來的?

因此,要想讓孩子學富五車,氣質不凡,就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不必限定孩子非讀名著不可,結合他們的興趣來選擇書籍才最合理。畢竟,有了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閱讀的慾望。

                                  02

高考是提高人力資產價值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自己就是一個人力資產,前十幾二十年的求學生涯,目的就是提高人力資產的價值,在未來可以產出更多的現金流。而高考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

高考前和高考後,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高考前父母的要求是:學會學習。

高考前學生是被動式,要做的是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高考後,父母會告訴孩子:要學會生活。

高考後就變成主動式,長大成年了,有了生活的自主權。從離開家求學起,就開始了獨立的生活,要學會獨立思考,自己今後的人生方向,需自主把控。

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活,不止是學習專業知識,包括方方面面。

大學生活很豐富,大學時光也很自由,各種社團活動應接不暇。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大學還會鍛鍊我們的思維方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獨自生活的能力等等。

因此,充分利用大學時光提升自我,接觸和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尤其是投資理財,是至關重要的。

因爲無論今後我們從事什麼工作,投資理財的能力,是通用的。

珍惜這一段走上社會前寶貴的時光!


                                    03

學會花錢

在我國,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是很落後的。很少有學校會給中小學生專門開理財投資的課程。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學校體系永遠不會教你關於錢的問題,學校體系是教你如何做一個打工的人,或者是醫生、律師、專家,但是從來不談錢,只會教你去找工作。

而且,現在每個家庭子女少,很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通常家裏是兩代人三個家庭,去照顧一個孩子。很多時候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

這導致很多學生在花錢上沒有什麼規劃,也沒有儲蓄和攢錢的意識:

「反正錢花不完,想要的時候也有人給,何必節約攢錢呢?」

但是到了大學的時候,第一次離開家庭,第一次手裏有了不少數目的金錢可以支配,這錢怎麼花,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甚至這個問題比學校的知識還要重要。畢竟大學學的東西可能畢業後沒有用上,但是花錢和理財的習慣,是人生一輩子的事情。

有的學生在家從小養成大手大腳地花錢的習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養成了大把花錢的習慣,當錢提前花光了的時候,又不敢問家裏要,於是就導致了最近幾年頻繁出現校園貸事件、甚至出現裸貸事件。

總之,一個好的消費和花錢的習慣,是受益終身的。

這個習慣對中國的學生來說,應該是在大學裏養成的。


                                  04

要養成好的消費和花錢的習慣,其實並不難。對剛離開家、上大學、沒有養成消費和花錢習慣的人來說,只要做到以下四點,就比較容易養成這個習慣了。


第一個好習慣是家長的習慣:生活費不要一次給太多。

心理學史上最有名的意志力實驗,米歇爾教授(Walter Mischel)所做的延遲滿足實驗。

做這個實驗時,教授的女兒正好也讀幼兒園。於是他和同事們找來些女兒的小同學,帶他們到一個單獨的小房間,在他們面前擺一顆他們愛吃的棉花糖。教授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這顆棉花糖,也可以選擇等實驗員回來再吃。如果他們能等到實驗員回來,那麼他們將能額外再得到一顆棉花糖。

結果,大部分小朋友是無法忍耐到實驗員回來再吃的,會馬上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堅持到實驗員回來再吃,獲得了額外一塊糖的獎勵。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性是不耐的。

基金投資爲何難以堅持呢?

其實正是因爲它的投資週期長,需要堅持的時間長,只有一少部分人有這個耐心。

花錢也是如此。

一次性拿到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對於沒有耐心的學生來說,剋制自己不花掉,是很困難的。一次性拿到生活費很容易就在前半段時間把錢花光。

所以生活費一次別給太多,比較容易降低亂花錢的行爲。一般來說,一次給到一個月生活費或者半個月生活費比較合適。

這第一條建議,對於月光族也是適用的。

月光族很多時候就是不耐的,在一個月的上半段就忍不住把錢花光了。

怎麼改善這個現象呢?

我們可以當工資發到手之後,立即就把這個月的開支分成4份,每週分配一份,給自己用來花銷,這樣可以避免把錢早早的花完。


第二個好習慣孩子的習慣:養成記賬的習慣。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忘記之前發生的事情。

不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每天的開銷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知道錢花到了哪裏。

現在有很多記賬的APP,用手機記賬也是很方便的。

有了記賬的習慣,知道錢花在了哪裏,後面也更容易優化。

能做到上面這兩點,大學期間就不用擔心亂花錢,並且這兩個習慣是受益終身的。

以後上班了,有這兩個習慣,也更容易爲家庭積累下財富。


第三個好習慣:爲將來的開支做好預算。

做預算已經是比較高級的技巧了,其實大部分家長都不一定有這個習慣。

有了自己的記賬習慣,就可以知道過去的時間段裏,我們是怎麼花錢的。

針對這些已經發生了的賬單,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增加收入、節省開支的預算規劃。

對學生來說,主要是砍掉不必要的消費、優化必需的消費。

這裏有朋友會覺得「砍掉消費項目」是非常困難的,怎麼辦呢?

其實有一個小竅門挺好用的,之前螺絲釘也介紹過,可以用「爲物品貼上生命標籤」這個方法。

比如說一杯星巴克咖啡=3小時生命,一件大衣=300小時生命等等,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每一項消費的價值是多少,再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答案立即就出來了。

最後熟練了之後,甚至可以比較精準的規劃出自己下個月的開銷是多少。

家庭開支預算的能力,其實是比較稀缺的能力,大部分家庭是沒有這個規劃的。有了合理的預算,可以讓家庭開支更合理,花更少的錢,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

第四個好習慣:嘗試理財

大學生手裏錢並不多,那要不要去理財投資呢?是不是等工作之後手裏有了錢再開始投資?

不是的。

投資越早開始嘗試越好,哪怕投入的錢不多。

只學會投資知識是不夠的。

得親自去實踐,投入真金白銀,體會一下市場的波動。

投資這事,有沒有投入真金白銀,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投入的錢多錢少,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學游泳不到水裏去在岸上是學不會的,投資理財也是如此。

基金投資本身投資門檻低,幾十元就可以開始投資。可以用少量的資金嘗試定投等操作,積累經驗。

等真正走上社會開始工作,手裏有錢,這時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市場經驗,還有可能經歷過一輪牛熊市了。

這就比同齡人領先了一大截。

上大學是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也是建立消費觀和理財意識的好時間段。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與其猶豫不決的想,不如踏實去做。

畢竟“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果您認爲文章好看,點贊是最好的鼓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