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士們身上學到什麼(二)

王之璽院士——院士從小家庭情況並不好,他是一邊上學一邊在煙臺代課,掙學費。後來老師說讓他去買一本《中國鐵礦質》太貴了,16塊錢他說雖然買不起,但是借錢也要買。而我們今天買書已經不再有負擔,但卻不如他們那時候珍惜。想一想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放在自己身上,是沒有勇氣去挑戰的。被他們不斷挑戰自己,艱苦工作的精神打動。一直在給我輸入能量。

王世珍院士——出生在書香世家,他說受母親的影響很多就是很喜歡用功讀書。剛纔也提到了,他忽視了體育美育等也受過這些苦。這一部分我的感悟是,體育非常非常重要,能專注讀書也非常非常重要。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院士好像是沒有的。院士說要打好基礎,根深才能葉茂,就是要深度要夠,我覺得和今天這點也要足夠重視,要讓自己的專長足夠長,最好能建立護城河,去想自己的話,好像很慚愧。作者也提到念幾本教科書是不是有侷限的要學會一套掌握知識的方法包括之前的院士提到老師讓他們寫總結自己的學習的方法讀書的,我覺得作爲個人也要去及時總結自己學習的方法,比如說現在做作業的方法,把書通讀了之後,去抓住重點再做作業就會提高效率。

那我覺得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加強,如果理解能力強了,看書速度自然就會提高。而積累理解能力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只能用笨方法,多讀。

最後院士還提到量變可以引起質變,感性認識可以飛躍爲理性認識,就是他說的一個具體的事情,就是做科學實驗的時候要每一步都記錄真實記錄下來。講到了做覆盤,覆盤也要還原自己的真實情況,然後這樣的覆盤才能跳出來去,反思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改進。

王陽元院士——院士提到要熱愛體育運動,我覺得這是我看到的幾個院士當中唯一一個對體育提及的院士,所以非常有好感。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還可以鍛鍊意志,現在也特別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煉。作者提到,如果能改變一下的話,就是少一點政治運動,行政事務多做研究,我想到了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老師給我講,他說現在的老師,如果能單單教課給孩子改作業是最幸福的了,因爲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院士提到他們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昌平200號圖書館的燈光常常亮到黎明,他們和同志們一起,已連續作戰,每天到凌晨三四點的情況。我也很受鼓舞,就在想是什麼驅動他們有這樣的熱忱,而現在的我只是來看書學習他的一些思考方法學習方法,還應該那麼矯情嗎?

王志鈞院士——院士在分析他們村的小學教學水平也很高的時候的一些視角也值得去學習,因爲有大小地主10多家,前清舉人兩名,日本留學生6名,因爲他們的孩子也要上學,所以小學辦的也很好,所以他自己當時也受益了。他說人生有許多偶然,偶然卻能鑄造人的命運,我也也深有感觸,所以人應主動爲自己選一片亮光。

他提到逆境商數,我覺得就像今天說的resilience,堅韌纔是一個人最終能成功做成事情的必要條件。堅韌不拔的人他內心是篤定的,態度是樂觀的,我覺得目前能讓我做到這些的就是要持續的給自己輸入能量,多讀書,運動,冥想。

王補宣院士——王補宣院士說別人看他一直像走馬觀花似的,從動力系到化工系又轉到電力系,就像萬金油一樣來回轉,其實是許多人不理解,他認爲是萬變不離其宗,他始終在圍繞着基本的東西沒有變。我覺得這一點也是他獨立思考的體現。

還有他提到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點就是要當寫演講稿或者講稿時,要先讓外行人聽一聽,這樣的話,會給他帶來新的思維,新的視角,我覺我自己也可以用起來。寫感悟也好,寫作文也好,都要儘量的把你自己想明白的東西說的越簡單讓別人容易理解越來。

王育竹院士——他小時候養成的一些品質,比如,在深夜和清晨靜思知道靜以致遠的含義,所以纔會那個時候養成了一些獨立思考的習慣,他的價值觀,待人坦誠,不阿諛奉承也值得學習。

看完院士關於中國貝諾爾獎的思考,他說他雖然投入了原子鐘這些技術的相關研究,但是他爲什麼當時就沒有那種強烈的攀登頂峯的精神呢,他在反思的時候,我覺得很客觀,今天也可以用起來反問自己,有時候我們做不到一些事情,會被一些陳舊的東西去綁架自己,甚至看做到的人也不屑一顧,其實也是沒有那種強烈的攀登頂峯的精神。比如說要有目的性,甚至功利一些。因爲很可能我們對自己說不要那麼功利,目的性不要那麼強,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給沒有那種強烈的攀登頂峯的精神的自己找藉口,我們還是沒有勇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