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士們身上學到什麼(四)

馮新德院士——高分子化學家

入學後發現清華大學學生與東吳學生很不一樣,一是不修邊幅,二是拼命讀書,我這時才感到唸書是怎麼回事,以及圖書館和他的座位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到了這個時候主要已經不是智力問題,而是體力和耐力問題了。

科學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觀察事物,最好的學生是善於發現問題的學生。

科學研究是一件苦差事,奮鬥到一定程度,不僅是智力問題,還有體力問題,更確切的說是生理與心理的問題,不只是要專心致志全力以赴,而且還要經得起挫折與失敗,體力的訓練過程是我60多年來教學和科研生涯的基本保證,也是科學人生的必經之路。

我的感悟

作者提到東吳大學和清華大學不一樣,最後還把自己的心有一半分給了浙江大學,文中還有一次提到浙江大學,說當時的浙江的理科也是全國最好的。還有他教學生,在複雜中找系統,凌亂中找一致,片段中找聯繫,我覺得這就是看到事物的本質。最後作者提到體力是60多年來的教學科研生涯的基本保證,現在也是越來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要保持運動,做好能量輸入。

馮端院士——物理學家

他只輕鬆的進行學習,並不可以追求高分,但要求自己一定要懂並尋求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在他看來讀書學習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後來就比較喜歡看各種名人傳記和科普讀物。

做學問如同畫畫,畫匠需要的只是技巧,而畫家則需要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要有鑑賞力。

我的感悟

馮院士小時候好像沒有非常非常刻苦的學,但是他也是把讀書學習當成了人生的一大樂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他後來嗯一直從事教學工作,他後來還不斷的爲青少年編編著科學科普讀物,我覺得他的這種胸襟也看得很遠。他提到了做學問如同畫畫。嗯眼光就是鑑賞力,眼界讓我想到了,要培養自己的審美,要有見識。他還是個一個教育家,能感受到他對教育熱愛。

匡定波院士——紅外及遙感專家

不失時機的更新目標,在實踐中形成共識並持之以恆,這就是我們的事業能夠成功的原因。

我的感悟

現在的感觸是,這5個院士學下來發現他們大都是江浙地區的。而且很多院士都是數學物理比較好。現在才認識到數學是真重要。

查到匡院士喜歡攝影

呂敏院士——核物理學家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除了學習基礎知識以外,更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而在閱讀書本文現實同樣不但要學習具體知識治理技術,要學習作者的研究方法,思考方法,這樣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穫。

我的感悟

院士受家庭環境影響也比較大,從小愛學習。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也提到了,要注重培養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在讀書的時候要要去考慮作者爲什麼這樣寫他的思考方法就行了。還有一點作者提到,他說一直這種研究工作要保密,要帶着孩子和家庭,在比較艱苦的環境下工作,身體也不太好,會影響到孩子,非常欽佩他們那個年代科學家到爲國奉獻精神。

他的父親呂叔湘是語言學家,是不是一個大學者也有家族傳承呢。以前會覺得財富有傳承,現在覺得做學問,學術研究好像也有。

朱兆良院士——土壤學家

我長期以來養成了定期到閱覽室查閱最新資料的習慣,不管工作多麼忙都堅持不懈,因此我對世界上的各種最新的相關研究結果十分清楚,這就是我的研究工作始終利於最新的研究基點之上,不僅如此,我認爲在各種資料的整理與利用中,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

對於思路的形成,我認爲應該歸功於長期的思想準備和一時到突現,許多思路是長期工作後頓悟出來的,而不是在工作臺邊產生的,把問題放在心上長期思索,終於有一天突然產生出“路子”,最關鍵的是要做個有心人。

我的感悟

院士有定期到閱覽室查閱最新資料的習慣,我覺得這一點自己做的不夠好,總是認爲經典的都不是最前沿的,不太關心現在發生是事情。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想,而這個思想的形成就是要一直做個有心人,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想到了之前有人問說不會獨立思考怎麼辦,想問題不會深入怎麼辦?那就一直想,反反覆覆的想。總有一天會想出來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