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懷左老師學寫作的感想

2019年7月27日


    我最近參加了懷左老師的寫作課程,在這個課程中我開闊了眼界。通過老師的課程以及我和同學的交流,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寫作過程中的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明確目的

    通過對寫作課程的學習,我發現自己的寫作目的並不清晰。有時候覺得自己隨便寫寫就好,寫完給自己看,不管寫作章法,不管文章結構。有時候也想拿出來分享和傳播,讓更多的人看到。

    我把這兩個目的混淆在一起,沒有區分開來。如果想把文章傳播出去的話,那就不能寫的很隨性,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就得去考慮讀者的需求、興趣點以及閱讀體驗。

第二:理清概念

    過去我對“寫作”這個概念並沒有很清晰的認識,會誤以爲寫作就只是寫文學作品。通過學習我對“寫作”這個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除了文學創作之外,寫作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首先,寫作是樹立個人品牌的手段

    不久前有位老師找到我,讓我幫忙寫活動推廣文案,看來她是認可了我的表達能力。不過我有點不敢相信,因爲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搞電路的,我又不學文怎麼會找到我呢?不過轉念一想,她找到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經常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分享到學習羣裏,因爲這樣不僅僅是讓自己梳理一遍,也能對其他同學有所啓發。因爲那位老師也在這個學習羣裏,所以我在不經意間向老師展示了寫作能力。當有寫作機會的時候,老師就想到了我。

    原來在我一點一滴寫作並分享的過程中,更多的人可以認識了我。他們通過我的作品看到了我的能力和思想。別人對我能力的認可也是逐漸在累積的,個人的品牌也是日益增值的。

    其次,寫作是一種溝通方式

    有的時候是因爲我開不了口,有的時候是因爲家人沒有機會坐在一起,我和家人之間深入溝通的機會並不多。不過幾天前我藉助文章《那年我哥11歲》,促成了我和家人之間深入的溝通。在文章裏我記錄了童年時候的經歷,那時候我哥只有11歲,他被迫輟學在餐館當童工。

    從此之後他就回家很少,家裏總是缺了一部分。我覺得這樣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因爲他是我們家族史的一部分。後一輩通過閱讀這樣的文章,也能看到他們的長輩是怎麼一步步走來的,讓他們知道珍惜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我通過這篇文章還表達了對家人的愛,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對我來說這些話是很難當面說出來的,他們看了也很感動。通過這一篇不算優美的文章,讓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也更近了。這讓我想到最近比較火的《見字如面》欄目。

    在《見字如面》裏,就演員趙立新就朗讀了林覺民的《與妻書》。儘管時過境遷,讀這封家信很多人依舊被林覺民對家人、對國家深沉的愛所感動。林覺民說“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這讓我看到愛情的昇華和林覺民視死如歸的精神。

    當然了,書面的溝通在職場上也很重要。比如說,有的人能夠把郵件寫的條理清晰,這樣的話團隊之間的溝通會更加順暢,能夠充分展現寫作者清晰的辦事思路和條理。

    所以說,我認爲所謂也更體會到寫作並不只是文學創作,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第三:關鍵信息

    過去寫作沒有系統地訓練,隨便地寫。現在我意識到,寫作至少需要輸入兩類關鍵信息。

    首先,輸入科學的寫作方法

    大概一年前,我去首爾旅行。我覺得購物和拍照都是蠻無聊的,就去參加了當地人舉辦的繪畫培訓課。在培訓課上老師發給我們一些作品,讓我們臨摹。我選了一個簡筆畫版本的皮卡丘進行臨摹。

    我拿到白紙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畫,信心滿滿。就那麼幾根線條我還畫不好嗎?畫就得了唄!練就得了唄!三下五除二,我就畫完了一幅。

    “咦?怎麼和模板差別那麼大?”我心裏想。

    畫完之後我打量自己的作品。我畫的頭比模板歪,身體比模板長。我讓旁邊的人猜我畫的是什麼。他們都不敢相信我畫的是皮卡丘。我就不信邪,努力鑽研,刻苦學習,連續畫了七八張。

    旁邊的人讚賞我鑽研的精神,但不認可我畫的作品。畫了七八張也沒啥進步。一張比一張醜。後來有個人畫的不錯,我就讓他給我指點。在他指導我畫畫時,我吃驚地發現,原來他不是上來就畫。

    他先把整個白紙進行分區,分成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用來畫頭,下半部分用來畫身體。分區之後還沒有開始動筆,再次進行分區,分區之後找中心點。在分區和找點之後纔開始進行繪畫。

    掌握老師指點的方法重新繪畫後,我畫出的作品馬上有了變化和模板更接近了。很難想象如果我沒有習得那些必要的技能,得自己摸索多久,很可能會磨滅繪畫的興趣。

    現在我還想學畫畫,就承認了自己的無知。不再自己畫了,轉而是通過選擇課程的方式來學習。

    這件小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原來我學一個技能是需要首先輸入必要的信息的。這些必要的信息就是基本的方法。有了這些方法之後,才能讓學習走向正道。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寫作,想在寫作方面有較大的收益,盲目地寫是不夠的。還應該掌握寫作的底層邏輯,比如書面表達時應避免口語化等。這樣持久練習才能越來越優秀。

    其次,輸入必要的寫作素材

    想要寫的有感染力,就需要自己平時注意積累素材和語料。沒有高質量的輸入談何高質量的輸出。

第四:定位問題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破碎的井蓋》,寫的十分用心也自我感覺良好。發出去之後引來了讀者的質疑,助教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和一位熱心的同學交流後,我才意識到我只是介紹了一個理論,然而我並沒有告訴讀者這個理論究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所以這篇最終也不會大範圍傳播出去。

    由此看來,如果我寫的文章是想解決一個問題的話,那麼我應該明確地告訴讀者我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這樣的話才能讓讀者更容易接受,文章也能傳播的更遠。

第五:亮明觀點

    寫作的指導老師經常提醒我們,要把文章的金句給突顯出來。我覺得寫作時需要把自己最想傳遞的觀點給表達出來。這樣的話,才能讓讀者快速地得到最有用的信息。

第六:衡量結果

    我最開始寫作的時候,也開始堅持日更,追求量的增加。但是卻少了對作品的評估。要想評估作品的好壞,可以用一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作品。這樣一方面是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給自己激勵。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差距,調整自己寫作的方向。

    所以說,跟着懷左老師學習還是讓我挺有收穫的,讓我逐漸從無序、盲目地寫作逐漸開始有意識地去佈局和規劃寫作。或許這就是一個優秀的老師帶來的影響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