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士們身上學到什麼(五)

朱顯謨院士——土壤學家

“我總不滿足原有的知識及所掌握的規律,我要研究更多的現象,揭示更普遍更深刻的規律,同時也爲了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

對自然現象的認識要比認識一個人容易的多,因爲他是基本不變或總是循着一定的規律在變動。”

我的感悟

院士少年時要幹家務和田間勞動,每天都要走三四千米的路去讀書,雖然十分艱辛,但也一直深信讀書會很好,所以纔會在少年時立下了志向。他始終說親身實踐驗證的理論更可信,這樣的話就不會盲從權威,會自己獨立思考,會摸索出自己的思維方法,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還有印象很深的是因爲有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放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南京到陝西偏僻的農村楊凌一待就是40多年,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值得欽佩。這不是熱愛又是什麼呢?

其他信息

朱院士是1959年支持大西北建設到陝西的。

朱清時院士——化學家

“生活的艱苦,無奈的孤獨,書成了我唯一的伴侶。

留心周圍的一切,從一些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探索人們未知的科學奧祕。

我在中學時期建立起來的重視基礎知識的思維方法,一直貫穿於我後來的學習和科研活動中,並取得了成效。

我把複雜而枯燥的文獻復印出來,手不離卷,逐句推敲,常常反覆研讀數遍,每讀一次懂的就多一些,直到我找出最後真正不懂的基礎知識。”

我的感悟

看完朱清時院士的文章,覺得非常勵志。首先是愛讀書,然後是興趣也很廣泛,用看似一些笨方法去學習,其實是在找本質,比如去拼命圍繞基礎知識學習的這樣一種方法。參考文獻看不懂就抱着參考文獻,一遍一遍的啃,我覺得這種方法,今天也非常值得學習。看來用抄書的方法去學習自己不懂的也是有用的。我覺得可能也是得益於這些院士的閱讀理解能力,他第1次在青海湖研究所的時候那一次機遇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也是因爲看要求,看文獻,反覆推敲,最後經過比較找到了一種實驗方法,讓實驗成功。他自己總結說,他抓住這樣的機遇,是因爲在文革中仍然憑愛好在堅持學習,文革對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應該會很影響他們的情緒,但是他都能堅持下來學習,現在在看了院士思維之後,忽然發現很多在意的事情,覺得過不去的事情不值得一提。

其他信息

2000年之後,朱清時的思想中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成分日漸增加。其著作《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14] 認爲“以‘整體論’爲指導的東方科學思想將成爲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他主張“複雜性科學觀”,認爲中醫學是“科學性之謎的鑰匙”。

2009年3月8日,發表《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的宣傳佛教演講,認爲當代物理學弦理論就是佛教的緣起性空觀點,“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劉寶珺院士——地質學家

“從年輕時候起,我就十分注意從其他學科或國內外新理論和新成果中汲取養料,爲此我掌握了英日德俄斯門外語,打下了紮實的外語功底。

我興趣比較廣泛,涉獵範圍不僅在地學和自然科學和的其他學科,還包括社會科學中的哲學文學史,學佛學,也關注世界上事物聯繫的普遍性。而自己的思路也常常在瞭解學習借鑑別的學科的過程中受到啓迪,我認爲一個有作爲的地質學家一定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地球觀,因爲他所追求的不僅是對研究對象本質規律的正確認識,更要建立起最能認識本質規律的正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我的感悟

首先非常欽佩,劉院士掌握了4門外語。也提到了掌握最新的資料的重要性,語言上他們都非常有優勢,發現這些院士。像前面的朱清時院士,剛去見美國加州大學的時候文獻看不懂,也是死啃。劉院士的興趣廣泛和他小時候成長環境,家庭的影響有關係,父母給的環境,父母的價值觀,對他影響也很大。還發現他自己也提到對佛學感興趣,剛纔查看朱清時院士資料時,還一直在疑惑,有好奇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