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能手機拼什麼?

仔細打量一下你正拿着的這部手機,你用了多久?打算換新機嗎? 

剛剛過去的9月,手機圈裏格外熱鬧,先是蘋果和OPPO前後腳分別發佈了年度旗艦產品iPhone 11系列和OPPO Reno 2,緊接着小米發佈首款大規模量產5G手機小米9 Pro以及概念機小米MIX Alpha,最後是華爲推出Mate 30系列。 

廠商們搶發新機,但消費者們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取悅。Gartner的最新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的增長,智能手機市場已來到了轉折點。2019年智能手機的銷量將下降3.2%,是有史以來該類型設備所出現的最大降幅。 

手機弄潮兒們有的走上舞臺,有的黯然離開。餘承東發佈會隻字不提小米,力爭“幹翻蘋果”;雷軍北漂9年終於買樓,閉口不談性價比;盧偉冰帶着紅米在微博瘋狂打廣告;常程帶着聯想懟完小米懟華爲;黃章與李楠惺惺相惜的佳話不再有;“紅衣主教”周鴻禕暫時揮別手機圈;庫克終於給果粉配上了18W快充;想買羅老師的手機交了個朋友,卻再也等不到新的相聲。 

科技大佬的故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但廠商之間的明爭暗鬥正悄悄改變用戶對手機的觀念。5G商用元年已至,在這個新舊時代交替的節點上,明年手機廠商們該拼什麼?你會在2020年換新手機嗎? 

01

5G不再是高端手機的標籤

5G是2020年手機行業最不能繞過的一個話題。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5G從此踏入商用元年。華爲、小米、OV等手機廠商也正式打響了關於5G的“軍備競賽”。 

9月末,小米和華爲相繼推出了5G手機小米9 Pro和華爲Mate 30系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7日,國內上市(含待預訂)的主流5G手機價格集中在4000元-7000元。

不同配置的5G手機價格一覽(單位:元),燃財經據公開資料整理 

這個價格,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還是太貴了。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安卓智能手機終端價格分佈在1000-2000元的人數佔比爲40.7%,2000-3000元的佔比爲30.4%,而購買4000元以上手機用戶的比例僅佔10.1%。 

通信博士張峻愷告訴燃財經,5G手機前期價格高主要是由於產業鏈不成熟,5G模組比較貴。隨着5G用戶的增多,5G將不再是高端手機的一個賣點,越來越多中低價位的手機會配備5G模塊。 

OPPO銷售負責人吳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我們計劃明年所有3000元以上的產品都是5G產品。”2020年,5G手機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 

手機便宜了,那5G套餐呢? 

中信建投的報告顯示,在基站和投資方面,預計5G基站將會是4G時期的2倍。中國運營商5G主體投資規模將達到1.23萬億元,較4G投資規模增長68%。前期巨大的投入也會影響到5G套餐的定價。 

張峻愷指出,按照2G到4G的發展經驗來看,隨着通信技術的升級,平均到單位流量的流量費其實是在下降的,但也同樣是因爲技術和速度升級,新的軟件生態建立起來,用戶的流量使用會增加。 

舉個例子,以前在4G時代,看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1G的流量,但是到了5G時代,網速提高了,人人都選擇看超清或者是4K的電影,流量用量會大幅度提高。運營商基於此考慮,也有可能調高5G的資費。 

目前,三大運營商相繼公佈了5G套餐的相關優惠,不同網齡的用戶轉爲5G套餐可享折扣價格,但具體套餐價格尚未公佈。中國聯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曉初曾透露,聯通推出的5G功能包費用最低爲190元,這個價格相較於4G時代的99元冰激淋套餐(包含20G流量,300分鐘通話)上漲了將近一倍。

三大運營商5G套餐優惠政策,燃財經據公開資料整理

手機和套餐的價格是一方面,信號覆蓋也是重要問題。根據各省市發佈的5G基站覆蓋計劃來看,2020年-2022年是5G基礎設施建設的攻堅年,5G建設將從一線城市的主要地區逐步向外輻射。

部分省市的5G覆蓋計劃,燃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所以,手機價格下來了,套餐也開通了,但是拿着5G手機沒有5G信號的情況,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會比較常見。 

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各大廠家會推出更多低價位的5G手機,但短期內流量套餐費用會比較高,且5G網絡要到2021年才能完成全覆蓋,還需要大家耐心等待。 

02

柔性屏當道屏下攝像頭短期無望

“這次會是劉海屏還是水滴屏?”“屏佔比能達到多少?”去年,每部手機發布前,廠商採用什麼樣的屏幕都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繼OV和小米相繼推出升降、滑蓋結構等解決方案之後,手機正面的屏佔比幾乎達到了100%,自此,廠商在屏佔比方面的爭鬥終於落下帷幕。 

在今年的發佈會上,“它是6.39寸的水滴屏……”“正面是一塊全景屏”,雷軍、沈義人在發佈小米9和OPPO Reno2時不再頻繁講屏幕的設計理念,而是把焦點更多的留在屏幕的色彩亮度以及其他功能之上。最新發布的iPhone 11也是直接沿用之前的劉海屏設計。用戶逐漸接受了異形屏和彈出結構的設定。

屏幕沒有新的故事可講主要原因來源於供應鏈。京東方工程師王虎告訴燃財經,在過去一年,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和升降彈出式結構在供應鏈端已經非常成熟,在新技術成熟之前,當前的這些結構依然會是明年手機外觀的主力軍。 

那麼,明年旗艦機的屏幕會向着哪些方向發展?答案是柔性屏中的“瀑布屏”。 

瀑布屏擁有超大的彎折角度,屏幕邊緣甚至可以取代手機原本的中框。目前配備“瀑布屏”的手機一般是各家的旗艦機,包括華爲Mate 30 Pro、vivo NEX 3 5G等。

瀑布屏能給用戶帶來很強的視覺衝擊,從側面看顯得手機很薄。但瀑布屏的問題也比較明顯,手機側面容易誤觸、屏幕造價較高、保護比較難是繞不過去的幾個槽點,明年瀑布屏會繼續在爭議中前行。 

至於備受關注的摺疊屏手機,王虎表示,在明年不會大規模量產。“摺疊這個技術沒有那麼成熟,手機的彎折會對手機的壽命產生很大影響,採用了柔性屏結構的摺疊手機也定價不菲。” 

拿市面上兩款主流的摺疊屏手機來說,一款是三星Galaxy Fold,定價約爲1.4萬元,另一款是華爲Mate X,在國內的定價爲1.75萬元。 

“環繞屏是”雷軍提出的新方案。在剛剛發佈的小米MIX Alpha概念手機上,它配備了一整塊完整的屏幕環繞機身,屏佔比達到了180.6%。 

雷軍在發佈會最後宣佈了這款手機的定價是19999元,立即引發網友調侃稱“我沒錢,你沒貨”。不管是摺疊還是環繞,昂貴的定價和稀缺的貨源,註定了這些只是柔性屏的一些概念產品。

雖然摺疊屏、環繞屏給手機市場增添了新的故事,但用戶還是更期待真正的全面屏手機,即屏下攝像頭手機。目前小米、三星等廠家的方案均在微博上曝光。 

王虎表示,屏下攝像頭技術短期內應該不會量產,技術比較領先的三星可能會在明年率先突破這個技術,網上的一些展示多數是概念性演示,國內可能要1-2年才能推出屏下攝像頭。 

另外,隨着5G手機的普及,新的應用誕生,手機的耗電量會越來越高。手機的空間寸土寸金,既然無法增大電池容量,開源節流、不斷優化屏幕的耗電量也是未來屏幕發展的大趨勢。 

總體來說,2020年手機屏幕依然會採用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和升降結構。摺疊屏和環繞屏的方案也會進一步成熟。用戶最期待的屏下攝像頭短期內基本不會實現,具有技術優勢的三星可能會在明年攻克這一難題。 

03

有線、無線快充會成爲旗艦機標配

隨着智能手機配置、功能的升級,“一天一衝”、“插着線一直充”、“借個充電寶充一充”,成了用戶的基本操作。電量百分比直接影響用戶的焦慮程度,離開手機,他們將和互聯網世界徹底失聯。 

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閃充一經問世,立刻受到了用戶的追捧。如今,有線快充、無線快充、無線反衝被應用在旗艦機上,廠商也在不斷突破技術難題,讓充電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有線快充功率排行榜,製圖 / 燃財經

OPPO最近發佈了65W的有線充電技術,據稱可以在30分鐘充滿一部搭載4000mAh電池的手機。近期發佈的多款5G手機也相應配備了40W左右的快充,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公司終於拋棄了多年的5V1A的充電頭,給iPhone 11 Pro用戶配備了18W快充。 

快充的發展一方面是滿足用戶快速充電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爲電池發展陷入瓶頸。“從中長期來看,手機電池還未出現革命性技術,單位容量的能量密度比無法突破。如此一來,手機應用擴展不斷豐富,但是電池容量沒有重大突破,解決續航的唯一辦法就是充充充,5G將帶動快充的再一次繁榮。”長期關注充電領域的充電頭網相關人士告訴燃財經。 

5G的普及,移動端VR/AR應用、8K視頻、雲遊戲將成爲可能,這些應用對手機的運算量提出新要求,手機耗電量也會相應上升,拓展更多的充電場景和充電方式顯得更加重要。雷軍在剛舉行的小米發佈會上也表示:5G時代,無線充電會成爲旗艦標配。 

該人士表示,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是相補共存的關係,無線充電勝在方便,有線充電勝在快速。由於工作原理的關係,無線快充存在發熱、效率等技術難題,未來也會向着改善這些問題去發展。 

目前,手機消費類電子產品30W級別無線充電已經實現商用,今年華爲已經推出27W無線充機型,小米也發佈了30W機型,OPPO的30W無線閃充明年也會大面積商用。 

未來,充電寶的市場也將會回暖。

充電頭網相關人士分析,在2G轉3G、3G轉4G的時候,充電寶都有過快速發展。這次從4G過渡到5G,充電寶將會帶動快充、大容量產品的爆發。這得益於快充技術的大一統,一臺充電寶就能同時給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充電。未來,沒有任何接口的充電寶會誕生,充電和放電都是基於無線,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量產。 

從目前來看,快充是旗艦手機的標準配置,包括了有線快充和無線快充。該人士表示,今年市面上的氮化鎵快充充電器已經開始多起來,作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與快充的結合,最明顯是充電器體積的減小。這也契合了當下數碼產品輕薄化的發展趨勢,相信明年將是氮化鎵快充爆發的一年。 

04

不再靠硬件秀肌肉,優化視頻功能

今年廠商在攝像頭方面的競爭可以用“前置往哪兒擱,後置拼多多”來概括。 

在追求全面屏、高屏佔比的趨勢下,如何消滅前置攝像頭讓手機廠商絞盡腦汁。根據知名爆料者Ben Geskin的消息,蘋果正在測試一款6.7英寸的新iPhone原型機,其設計有較大變動,直接拋棄了此前的劉海設計,採用和iPad Pro類似的對稱邊框設計。

當然這種“方案”能否成爲蘋果的最終設計,還有待時間去考證。但對於國內廠商來說,“前置往哪兒擱”依然是2020年討論的主要話題。 

在前文已經提到,三星很有可能會在2020年率先推出屏下鏡頭手機。而國內的供應商和廠商仍需時間去攻克技術難關。 不過,“後置拼多多”這個問題在未來應該會有所改善。

在MWC 2019上,Nokia發佈5鏡頭手機Nokia 9 PureView,三星推出6鏡頭手機三星Galaxy Fold,鏡頭數量雖然在逐步提高,但拓墣產業研究院陳欣儀指出,鏡頭硬件升級有限,加上潛望式結構、軟件運算的進步、成本與手機空間等考量,預期後置超過四鏡頭手機佔比不會快速增加。 

蜂鳥網手機攝影頻道主編張璋告訴燃財經,在未來,廠商會逐步優化現有模塊的性能,發揮他們全部的能力,而超廣角、主攝和長焦是比較合適的搭配。 

“國產手機主要採用索尼的相機模組,OPPO、vivo、一加等手機主要使用索尼IMX586模組,蘋果有一個專門相機開發的團隊,也是和索尼合作,但是從不公佈細節。華爲曾和索尼共同開發過相機模組,這一點值得肯定。”張璋說。 

相機硬件上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相機模組的開發和創新,如何在相機上做出差異化,相機調校和軟件適配也是重要一環。 

蘋果在iPhone 11上推出了影院級的防抖功能、華爲在Mate 30系列上推出了7680fps超高速攝影,小米9推出了960幀超級慢動作錄像……張璋表示,以前很多國產廠商很多喜歡直接購買軟件算法,進行相機的適配和調校,在鏡頭模組受限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主動優化相機算法,通過AI等手段提高前後置相機的表現。 

明年的手機相機會繼續跟隨硬件的節奏迭代升級,但在軟件上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玩法,夜景模式將成爲手機的標配功能,AR功能會逐漸普及。隨着5G的發展,針對於視頻拍攝方面的優化和開發也會成爲廠商們的必選項。 

05

手機廠商拼服務、軟實力

快。這是當前5G用戶最直觀的感受。據華爲官方放出的搭載巴龍5000基帶的華爲5G終端設備5G CPE Pro的實測表現,它的峯值速率達到了3.29Gbps、平均速率達到了3.22Gbps,三秒鐘就能下載超過1GB的高清視頻。

但是,廠商讓手機變快就足夠了嗎? 

快並不是手機用戶的剛需。目前,在4G信號正常的網絡下,也可以做到流暢觀看視頻,短期內5G的手機費用和套餐費用會比較高,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應該是用在物與物的通信,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遠程醫療等領域。對廣大用戶而言,4G手機夠用了,不光是打電話、發短信,包括上網、看視頻,都是足夠的。” 

當5G+AI+物聯網,生態和基建都完善時,手機會成爲未來消費者的信息中心。廠商要拼的其實是軟實力,而他們也早已開始佈局。 

雷軍曾宣佈要在五年內向AloT領域投資超過100億人民幣,啓動“手機+AloT”的雙引擎戰略。目前小米生態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0家左右。在5G通信方面擁有技術優勢的華爲也在佈局,主攻AloT的方舟實驗室、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鴻蒙,這些都是他們的籌碼。 

除了手機玩家自我研發,第三方也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力量。 

愛奇藝總裁龔宇認爲5G的兩大價值在於高帶寬和低延遲,5G的主要應用場景除了大家普遍認可的無人車還包括VR視頻等。  快手科技副總裁林粼表示,在遊戲直播領域裏面,5G會帶來新的機遇,無論是高清虛擬人物形象設計還是開放式互動遊戲設計,對遊戲設計本身的挑戰和變化也是巨大的。  遊戲發行商育碧CEO Yves Guillemot表示,“我們今天還是很依賴那些雲服務提供商,隨着5G技術的發展,服務器和帶寬的成本降下來以後,遊戲行業的商業模式也會徹底地改變。”

科技、文娛、遊戲、教育……廠商仍需繼續加碼,擴大他們的“朋友圈”。在張峻愷看來,5G會真正把物與物連接在一起,物聯網的單個節點數據量不大,但是物聯網數量很多,可以把這些數據都放在單點雲上,就近尋找節點進行計算,把結果上報,手機終端只負責接受訊息。“未來的手機應該會只有一個屏幕和通信模塊,再搭配其他的功能模塊。” 

總的來說,在5G建設階段,手機除了速度快之外,用戶在其他方面感受到的變化並不大。但隨着物聯網設備入網、5G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提高,手機會逐漸成爲用戶的計算中心,手機的形態也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甚至告別手機這一稱謂。

06

結語

從1973年摩托羅拉發佈第一款手機至今,手機已陪伴我們快半個世紀。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07年1月9日,美國舊金山。喬布斯正站在MacWorld大會的舞臺上,穿着他標誌的牛仔褲加黑色套頭衫。 

“今天,我們將要一次性發布三款革命性產品!”喬布斯身後的Keynote上展示了三個圖標,一個是可觸摸寬屏的iPod、一個是移動電話、另一個是上網設備。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它是一個設備,那就是iPhone。 

“此前的30年只是開始,歡迎來到2007!”這是印在蘋果發佈會邀請函上的一句話。iPhone趕上了互聯網的浪潮,它徹底重構了掌上設備與人的交互方式。 

站在4G和5G交替的風口向後看,4G通信量級的提升已經完全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5G風來,是把眼光停留在對手機的精雕細琢,還是顛覆一切?在新的信息體量下,5G或許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放在手上的小小設備,不只是開啓全新生活的一把鑰匙,還承載着一代代人對科技的夢想。 

此前的50年只是個開始,歡迎踏入2020。

圖片來源@全景網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衆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丨陳琪,編輯丨魏佳,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