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遇到兩難選擇,總有這麼幾個套路 | 極客視點

本文發佈於極客時間 | 極客視點專欄,由 InfoQ 整理分享。

在職場中,人們難免遇到各種選擇,比如面對跳槽,選擇裸辭找工作,還是繼續騎驢找馬?選擇工作城市時,是去大城市還是回到小城市?面對創業時,要不要放棄穩定高薪的職位去創業呢?其實,這些都可以歸結爲一個問題:應該選擇“進攻策略”還是“防守策略”?“進攻策略”就是高風險高收益,“防守策略”就是低風險低收益。以前,很多人認爲選擇跟性格有關,其實不然,思考方式還是有很多套路的。近日,公衆號“人神共奮”總結了面對選擇時的四個思考套路,重點內容如下。

套路一:不對稱風險下的決策

簡單概括“不對稱風險”,就是:如果選擇進攻策略失敗了,你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而選擇防守策略的話,你得到的成果也不那麼大,那麼進攻策略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同樣,如果你選擇防守策略的收穫大於進攻策略,那麼防守策略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前者是高風險、無收益、低損失,後者是低風險、高收益。

不過,這種極端態並不常見,更常見的利弊分佈是對稱的:即高收益面臨高風險、低風險得到低收益。

此時,你該如何選擇呢?

套路二:可無視策略

可無視策略就是不需要使用策略,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以乒乓球爲例,面對業餘選手的正常來球,職業選手通常不需要什麼策略就能戰勝業餘選手。

如果把平時遇到的工作比喻成比賽對手,那麼大部分工作只是業餘選手,只有少數工作屬於職業選手。你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成爲職業選手,那麼,面對大部分工作時,你就像職業選手對抗業餘選手一樣,並不需要選擇什麼策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那如果面對的對手也是職業選手呢?

套路三:反向跟隨策略

還是以球類運動爲例,如果是兩個職業選手之間對抗,在排球、網球、乒乓球這一類隔着網對抗的球類運動中,如果對方發過來的球“太正常“,讓你感覺遊刃有餘,你的最佳策略就是還給對方一個“不正常”的球,讓對方感到接球吃力。

這樣做的好處是明顯的,一是對方有可能失誤接不下球,二是對方就算接下,爲了不失誤,他再次發過來的球一定還會是”正常“的,讓你沒有壓力的。你就可以繼續打讓對手不舒服的球,直到對方失誤爲止。

就是說,你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完全與對手的策略相反:如果對方是“保守策略”,你就要用“進攻策略”,如果對方是“進攻策略”,你就要用“保守策略”。

這種選擇,看似明確,實際上,前提是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

套路四:找到分攤風險的方法

有人覺得,既然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那不管怎麼選擇都是一樣的,不如別費那個心思了,順其自然吧。但人是一個有主動性的系統,即便是在風險收益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仍然有更好的趨利避害的方法。

如果“保守策略”的收益不能讓你得到滿意,而“進攻方案”的風險又是你無法承擔的,更好的方法是想辦法降低“進攻方案”的風險,因爲這比提升“保守方案”的收益要容易一些。

降低風險的方法很多,比如:

  • 找人分攤你的風險;
  • 把你的方案分步實施;
  • 在選擇的同時,給未來的自己留下選擇權。

始終保持繼續投入的選擇權,讓投資的風險與你的承受能力始終保持匹配,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這就是應對決策中“不確定性”的最好方法。

聰明的決策者都一樣

所以你看,選擇保守還是激進,其實並不是一個性格問題,而是看你有沒有多想辦法不管什麼性格,聰明的決策者都是一樣:

  • 該進攻時,絕不保守;該防守時,絕不冒險。
  • 用專業性避免兩難選擇。
  • 風險不對稱時,果斷把握機會;風險對稱時,把握“攻防”的轉換時機。
  • 從來都是留有餘地,不會一步把棋走完。
  • 可以分攤的風險,決不會“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章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原文鏈接: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130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