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坊設計與實施實錄

    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了2020年,或許你還沒來得適應這一組新的數字,但心中一定很早就對全新的一年有了很多想法,團隊亦是如此。但是很多想法僅停留在大腦中是無法形成體系的,且難以達成真正的共識,往往也不能很好的和現狀建立起連接,以致無法落實到行動,到最後基本都變成了空想,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所以,在新年伊始,如何做好團隊的未來規劃呢?使它既不脫離現狀,又可以對未來達成可視化共識,以及在兩者之間分解出關鍵行動(像不像OKR?),並且對風險進行前置分析呢?

    基於以上思考,我設計了一套探索工坊,As is To be的大框架下,嵌套了4CsElevator PitchPre-Mortem3W Matrix這4個引導遊戲接下來就讓大家來看看我們是怎麼玩的。


    工坊的開始,我們一定要明確會議的主題到底是什麼,一個沒有主題,沒有明確目標的會議,一定是失敗的。因爲那樣只會讓參會的人員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聊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感覺聽到了很多,但卻又好像大多數信息都沒什麼卵用,凌亂不堪,讓整個會議陷入一團亂麻。所以,我組織工坊的最開始,永遠都是先向大家明確此次工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能有哪些收益:

    1)對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2)對未來有個明確的規劃;

    3)對風險進行前置分析;

    4)分解關鍵的行動計劃;

    目的明確以後,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遊戲共創環節。還記得我們所設計的工坊架構嗎?不妨看看下面這圖,再來回顧一下:

 


1.As is To be

    在諮詢行業裏很常用的工具,在規劃前景的過程中,假如出現現狀(As is)理想狀態(To be)容易混淆的情況,那麼明確並共享成員對未來的預期是非常必要的,且通過現狀與理想狀態的對比,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差距,而如何縮小甚至是消除這個差距,這就是我們的當下的目標,而在目標之下,我們又可以進一步分解出很多關鍵事項,這些事項就是接下來我們要執行的。

2.4Cs(4C Matrix)

    我們要描繪出現狀(As is)及理想狀態(To be),就需要一套通用的模型,以便將大家的想法系統化輸出,更有利於達成共識及相互對比。於是我引入了“4C”遊戲,它是基於馬修·瑞奇特(Matthew Richter)發表於2014年3月《Thiagi遊戲通訊》中的同名遊戲而來

    遊戲的目的就是採集信息(information-splicing)”,他有意打亂我們常規的破題方法,利用四個通用的關鍵特性快速收集與議題相關的信息,並加以組織。這4個通用維度,分別是:

    ①組件(Component)是議題的各個組成部分,比如現有系統組件/模塊。

    ②特性(Characteristic)是議題具備的各項性能特徵,比如響應速度。

    ③挑戰(Challenge)是與議題相關的障礙。

    ④人物(Character)是指與議題相關的人員,因爲我們是在開發團隊進行,所以這裏我們主要是指用戶羣。

    具體怎麼玩呢?這個沒有標準定義,這裏我只說一下我是如何設計玩法的,僅供參考。

    ①全員每次只聚焦於一個象限進行展開;

    ②大家把各自的想法,寫到便利貼上,每張便利貼僅寫一點,很多時候“說出來”和“寫下來”是不同的感受

    ③5min鍾後,由寫的便利貼數量最少的人開始逐一“出牌”,期間其他人有跟他寫的觀點一致或相似,即可“跟牌”貼在一起(其實這是一個過程中進行分類的過程,也是檢驗不同維度大家共識的程度)。以此類推,直至大家都把手中的“牌”出完。

    ④給大家3min分鐘時間討論,進行關鍵詞抽象提煉,並達成共識

    ⑤將達成共識的關鍵詞寫在單獨一張便利貼上,並粘貼到相應的象限,以達到可視化共享

    這樣下來,我們就可以很清晰的得到兩份已達成共識的As is 和 To bo的4Cs矩陣圖。

    在這裏面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一些變化,比如第一個象限Component組建,現狀是,很多的是零散的系統,但未來卻是一個一體化的全站平臺。再比如,用戶羣,現狀是零零碎碎的各種人,未來可能更有針對性的集中輸出到某一類業務用戶等等。


3.Pre-Mortem

    在4C裏面,有個象限叫“挑戰(Challenge)”,是與議題相關的障礙,其實這就是在分析潛在的風險。所以,在共創這個象限內容時,我引入一個引導工具,由詹姆斯·馬卡拉佛(James Macanufo)發明的,叫“Pre-Mortem”,《Game storming》中文版的書籍裏將它翻譯成“馬前炮”,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形象,出自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

    在項目中,學習的順序往往被弄顛倒了。團隊成員往往是在事情已經鑄成大錯或者已經脫離軌跡之後,纔會聚在一起開“事後總結會”。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可能這些人在過程中憑經驗就早早地看出到了風險的所在。

    所以,“馬前炮(Pre-Mortem)”是在行動開始前,給大家提供一個對話空間,讓大家直接討論風險。與正規的風險分析不同,“馬前炮”要求小組成員單純地利用各自經驗和直覺指出可能的風險,以便在後續的行動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


4.3W Matrix

    在大家共創完成4C裏面的“挑戰(Challenge)”象限後,我會引導大家對風險進行歸類,比如是技術層面,團隊層面,業務層面等等,然後針對這些挑戰,或者叫障礙也好,我們來有針對性的逐一輸出行動事件(Key Result。並且對行動事件在時間的維度上進行確認,最終落實到具體由某個人來實施。這裏面就用到了戴夫·格雷(Dave Gray)所創建的“3W Matrix (3W 矩陣)

    遊戲的目的是,大家在以往的會議中很容易看到這樣一個情形:們參加會議,並發表了強烈的意見,但是隻要一談到接下來具體要的事情後,就都開始含糊其辭,躲躲閃閃。所以我是想通過“3W 矩陣”,最終輸出一份關於“何人(Who)”“何時(When)”應該做“何事(What)”的承諾計劃,從而將大家團結起來

    最理想的情況,大家課程輸出一個一段時間內的明確節點計劃,且相互監督,最狠的是直接面對面,打開日曆,直接新建一個被監督人的日程提醒,用不可挽回的承諾強制你去行動。比如李四作爲張三的監督者,直接當着張三的面,打開手機日曆,在2月10日建立一條“張三輸出第一版系統架構圖”,然後到了2月10日那天,手機會自動提醒李四,李四便會將張三的這條信息扔到羣裏,然後問張三有沒有完成,如果沒有,可以搞一些小的懲罰,比如發個紅包,或者請吃一頓飯。等這個階段的任務都達成後,大家再聚在一起,定下一階段的目標,依次往復,來消除自身惰性。


 5.Elevator Pitch

    其實通過以上的各個環節,大家已經對現狀和未來都有了一個清晰的可視化共識,並且分析了一些前置風險,同時還分解出了一些落實到每個人身上的具體行動指標。最後一個環節,我覺得僅僅是用4Cs來呈現未來的狀態還不夠深入,所以,我又引入了在風險投資中最常用的活動“Elevator Pitch(電梯演講)

    電梯演講通常是創意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步,它不但需要相當精簡,足以在遐想的電梯上升的短短十幾秒內表達清楚,還要生動地描述正在解決的問題爲誰解決這個問題,你的想法中與衆不同的亮點

    因爲前面大家已經通過4Cs模型,共創了一些相似的內容,比如用戶羣,組建和特性等,所以,在這裏我是希望大家能在15min左右的時間內,每一個人都寫出一段電梯演講,並且在15min後,很有儀式感的依次讓大家嘗試自己的那段講說

    我爲大家提供了一個參考模版,如下:

    爲滿足 目標客戶 ,的 客戶需求 ,我們爲您提供 產品名稱 ,它是 市場類別  競爭對手 不同,該產品擁有 一個關鍵收益 ,它 獨特的亮點 

    在大家各自演講過後,會給大家20min時間討論,並且將最終達成共識的文字,貼在牆上事先畫好的模版上。這個電梯演講可以作爲未來產品的願景


6.回顧總結

    在活動的最後,我通常會帶着大家重新回顧一下本次工坊的目的,看看是否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1)我們通過在As is To be框架下,共創了2個4Cs矩陣,達到了對現狀及未來的清晰認知

    2)在4Cs矩陣的Challenge象限,我們引入Pre-Mortam,讓大家基於以往的經驗,達到了對潛在風險的前置分析

    3)針對Pre-Mortam所呈現出的潛在風險,我們有針對性的逐一輸出行動事件。並且引入3W Matrix,最終分解出了關於“何人何時應該做何事”的承諾計劃。 


    寫在最後,對於網易人力資源數據賦能團隊,應該算是一個“既新又舊”的初創團隊。說它新,是因爲在新的一年,大家要面對一個全新的方向領域,去打造一個高效的一體化數據平臺。說它舊,是因爲初始成員都是從原有的組織架構中分離出來的老搭檔們。

    爲了讓新項目更形象,leo給它起了一個項目名字,叫“飛輪”取自“飛輪效應”指爲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爲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祝願這個項目能像“飛輪”一樣,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早日衝破那個臨界點,讓一切阻力都化成動力的一部分!


文中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同時歡迎喜歡搞敏捷項目管理的同仁們,加微信多交流!

 

發佈了9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35 · 訪問量 2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