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背謬的泥潭中掙扎

開窗聽雨
  中國教育,在背謬的泥潭中掙扎

  在初中語文課本里有兩篇傳統的文章,《孔乙己》和《范進中舉》,都反映的是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人性的扭曲。每講這兩篇文章,就像是站在講臺上當了學生打自己的耳光。我們給學生講課,講科舉考試是那時讀書人進身的敲門磚,可我們不也正在教學生如何拿這塊“磚”去“敲”現代進身考試的大門嗎?

  過去讀書是爲了做官,叫進身,不過做官還是離不開書的,讀書人讀的四書五經儒家之學那是爲官之道。今天讀書是爲了找好工作,也算一種進身,但工作和書很少直接聯繫,學生們讀的都是書本上的死知識,大多都是爲了應付考試的,考完了再無大用。因此更是純粹的敲門磚。但這“磚”拿起時太重,敲門時又太難。

  今天在中國,最苦的人怕就是學生了,接下來苦的怕該是老師了。

  因爲世上最苦的事莫過於明知是假的,明知是背謬的,卻又不能不蒙着眼睛,硬着頭皮,昧着心智,而執執着着每天拼命去做。今天,你如果在中國當學生,你就只能這樣做,如果當老師,你也只能這樣做。

  前幾年,有個剛畢業的文科大學生當了語文老師。他按着語文本身的特點,非常靈活的教語文,也很受學生們歡迎。但期末班裏考試成績卻不高,家長們很不滿意。第二學期他依然如故,學年考試成績當然還不好。於是家長們要求學校換老師。學校老師緊缺換不了,領導就責令他出成績。第二年他徹底改變成按考試要求教學生,到了學年末,班級成績排了同年級第一。學校和家長都賞識他是個好老師,可他卻辭職不當老師了。這故事看後我怎麼也忘不了。我教了多年語文,現在也是越來越不知怎麼教了。韓寒是出身於學生作家的,可他說最討厭語文。其實,我教語文又能寫點文章,我心裏很清楚,我的這點語文水平也根本不是當學生時從語文課本上學到的;另方面,幾十年我在課堂上教出幾個有語文水平的學生呢?有一些有語文成就的,恰恰是我在課外引導他們寫文章寫出來的。

  今天中國的考試,有人說就是讓魯迅、郭沫若參加,他們也考不及格。這話我信。有個作家的文章被選在高中課本里,他答一道從他文章裏出的試題,答案是C,他卻錯答成了D。

  這是不是很荒唐?語文如此,其它數理化、英語、政治等哪門課程不死搬硬套知識概念。中國英語教學被稱爲啞巴英文,從一年級就學英語,還沒記住三個半單詞,就要學語法,一直“語法”到大學,外國人一張嘴還是不知人家說什麼。

  有時你真不理解,孩子們上學十幾年,我們究竟在教他們學什麼。

  前幾年,素質教育搞得翻天覆地。可越搞應試教育越上勁,越搞學生素質越下降。不要說學生,就連老師、學校也是素質越來越低迷。看看今天校園的亂象,我們能說些什麼呢?學校亂收費,老師放棄教育責任,學生打架鬥毆、抽菸喝酒、迷戀網吧、早戀廝混,甚至集夥犯罪,就連曾經引以爲驕傲的中國唯一廉潔的高考,如今也變得不再幹淨作弊事件頻頻發生。

  我們曾說,教育是爲了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這話多麼明白,現在我們卻越來越糊塗了:什麼是教育?

  電視上經常有教育方面的事情。昨天看央視今日說法報道,全國有100萬流浪兒童。不是實行了義務教育,還搞了義務教育驗收嗎?再說我們不是還有一部義務教育法嗎?哪來100萬流浪兒童?那麼可以想到,沒有流浪但失學的少年兒童又有多少呢?

  不知爲什麼,我們說的總和實際發生的事不一樣。是說的錯了,還是實際錯了?

  昨天還從央視裏看了一個關於青少年崇拜偶像的討論。專家、歌星和學生一起討論,大家的注意點並不在崇拜什麼樣的偶像,崇拜偶像背後的文化教育走向,而只在認爲只要不過分,崇拜偶像就不會影響學習,反而可以調解情緒促進學習。看了真讓人慨嘆,當今這麼大的青少年精神迷走現象,最終還是回到了以學習爲中心的老調上。做人是目的,學習是手段,現在目的反過來了,成了手段。崇拜什麼偶像不是學做什麼人的問題嗎?怎麼非要看對學習有沒有好處?

  也是在央視看到另一個節目,一位心理學專家爲孩子和家長鬧對立的問題家庭“治病”,現場有十幾個家庭。所有的家庭對立都源於父母從小強制孩子學習,有的除功課外每天還讓孩子學繪畫、鋼琴、舞蹈……這種源於強制學習的家庭對立今天在中國幾乎已是絕大多數家庭的問題。那位專家給出的治療方案是“溝通”。我看了覺得好笑。把複雜的社會問題,教育體制問題歸於父母的教育方法——欠溝通,這真是本末倒置。

  我們爲什麼不拷問一下是不是“學習”“教育”本身出了問題。當然家長是不會從這個層面考慮問題的,家長只要求孩子埋頭學習,別的什麼也不用操心。其實,問題正出在這裏。孩子什麼心也不操全由家長包辦也就什麼事也不懂,連父母這樣做的苦心也不會懂,他們只能變得精神人格空乏,而又自我任性;另方面只讓孩子埋頭學習,但孩子們不會像家長一樣不管學習是什麼,他們儘管還不可能有意識的認識“學習”是什麼,但他們卻能直接感受到他們天天所埋於其中的學習是怎樣的僵冷而無人情味,這又讓他們在空乏任性的精神裏日日集聚起逆反。這樣,他們能不和天天掐着他們脖子強制他們學習的家長鬧對立嗎?

  昨天看到一位博友寫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師大爲什麼培養不出教育家》,光題目就有點意思。文章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對比,那時培養出了蔡元培等一大批教育家,這對比發人深思。但責問師大培養不出教育家,這有點委屈師大了,在一灘死水,鐵板一塊的教育現實中師大除了培養類同粉筆、板擦、教科書式的教書匠,又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不妨這樣責問:中國今天的教育爲什麼培養不出教育家?

  怪異且令人哀嘆的是,中國今天的教育倒培養出了另外兩種人。一種是官員,大學出大官員,小學出小官員;書教得稍有眉目就不再安心就往官位上鑽了,稍微花點手段一鑽還就真能混頂官帽子榮耀起來。另一種是商人;如果說官和教育還有割不斷的淵源的話,可是商人怎麼考察也沒有看出和教育有什麼直接瓜葛,可今天不同了,教育產業化了,國家的學校也從大規模的收費中得到了經商利潤(且是暴利)的啓發,校長既是官員又成了商人,真是利益雙收。至於新興起的私立學校更是看中了教育這個暴利產業,一入手便是在經商,私校老闆是絕對的商人,沒有誰是在商海掙了錢來拯救教育的。

  中國今天的教育唯獨培養不出教育家,這不是沒什麼奇怪的了嗎?

  這就是今天中國的教育——沒有了教育的教育,只有背謬於教育的教育。當然發生在學校、老師,特別是學生中的一切令人傷心的敗落現象就都很好理解了。  

發佈了1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1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