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勝千言:RUP核心概念解析

一圖勝千言:RUP核心概念解析

原創作者:wakeful
轉載請註明:來自Sawin系統分析之窗
最後修改時間:2005-2-22

 

一圖勝千言:RUP核心概念解析
溫 昱
本文以發表於軟件過程專家網www.51cmm.com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對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特別是對概念之間的關係理解不到位,是阻礙不少人成功應用RUP的原因之一。
本文采用“爲概念及其關係建模”的方法,對概念及其關係進行考察,以期深入理解RUP的核心概念。
 
1、弄清概念的必要性
隨着軟件學科和軟件業的不斷髮展,“名詞”越來越多。但是,“名詞”背後的“含義”也真的有如此之多的增長嗎?
舉個例子。1986年,Barry Boehm提出了軟件開發的螺旋模型。從那時起,螺旋模型被當作軟件開發的標準方法。螺旋模型還有其他不同的常用名字,比如演進模型,或者迭代模型[1]。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看來,軟件界存在不少這種“新瓶裝舊酒”的現象——一個新名詞出現了,它可能僅僅是披着新的表達形式的外衣,而其含義其實和某個舊名詞相同。
筆者認爲,在軟件學科飛速發展的今天,反而是踏踏實實搞清楚“變幻無窮”的諸多名詞背後的真正含義,纔是最便捷之道。
 
2、本文的方法:一圖勝千言
本文采用“爲概念及其關係建模”這樣一種方法,不僅考察單個名詞的含義,還考察名詞之間的關係。
一圖勝千言。一個概念的本質,往往需要從它同其他概念的關係中,得以體現。不僅考察個體,還考察多個個體之間的關係,這種方法在系統論中,被比喻成“1 + 1 > 2”。令人愉快的是硬幣的另一面,注重考察關係這種方法,從其成本角度而言卻是“1 + 1 < 2”。
 
3、RUP核心概念解析
3.1、任務來自問題
RUP著名的二維結構,其時間維相關的概念有階段、迭代、里程碑等,內容維相關概念有工作流、角色、活動、工件等。但筆者發現,不少人對這些概念理解不深,特別是對概念之間的關係把握不到位,造成實踐中出現問題。
 
 
另外,就是迭代式開發——這種包括RUP在內的多種軟件工程過程都一致推崇的最佳實踐——和活動、工件這些基本概念有何關係。不知道迭代和活動、工件的關係,實際應用RUP時又如何貫徹迭代式開發的思想呢?
還有,配置和變更管理對所有現代軟件開發過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持活動,RUP更是將其列爲“RUP的6大最佳實踐”之一。但筆者發現,不少開發人員認爲配置和變更管理太麻煩,僅僅是因爲他們沒有理解配置和變更管理和工件的基本關係。
我們的任務,就來自於這些問題。我可以用一幅圖解決這些問題嗎?
 
3.2、一圖勝千言
下圖是一幅UML類圖,它概括了上述問題的相關概念,並着重表達了概念之間的關係。本圖的豐富語義,我們通過下面幾節細細來分析。
 
3.3、角色執行活動,活動生產工件
任何軟件工程過程,都少不了角色(role)、活動(activity)、工件(artifact)等概念(或者類似概念)。
 
 
這些概念本身很好理解。角色是對個人或者作爲開發團隊的一組人的職責的規定;具體人和角色的關係,好比人和帽子的關係。活動就是角色執行的工作單元。工件就是工作的成品或半成品。
倒是這些概念的關係顯得更加重要。角色的職責,具體體現在他執行活動和負責工件上。工件是由活動生產出來的——工件是活動的輸出;比如制定《編碼規範》。然而,活動本身也可能以工件爲輸入——活動可能要求使用工件;比如編碼活動要參考《編碼規範》。還有一種關係,工件既是活動的輸入又是它的輸出——活動修改工件;比如修改《編碼規範》。
 
 
3.4、階段和迭代:提供不同級別的決策時機
儘早解決重大風險,是軟件工程管理中的一條重要原則。正如Tom Glib所說:“如果我們不主動化解風險,那麼它們會自己找上門來。”[2]心存僥倖是很危險的。
RUP是風險驅動的。它將整個開發生命週期分爲4個階段:初始階段、細化階段、構造階段、移交階段。初始階段着重化解業務風險,並確保所有涉衆對項目達成一致的認識。細化階段主要化解技術風險,要定義並創建可執行的系統架構。相對而言,當決定開始構造階段的時候,風險已經比較小了。當然,風險是動態變化的,構造階段和移交階段照樣會有這樣那樣的風險存在。
 
 
RUP的每個階段又可分爲一到多個迭代週期。採用迭代式開發,意味着有持續不斷的反饋;反饋是決策的基礎,也是化解風險的基礎。迭代式開發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儘早降低風險,通過每次迭代中分析、按重要性排序並解決主要風險,來達到儘早化解風險的目的。
 
 
這個根據持續反饋來進行決策的時機,叫做里程碑(milestone)。里程碑有2種,階段結束對應的里程碑叫做主要里程碑(major milestone);迭代結束對應的里程碑叫做次要里程碑(minor milestone)。可以說,階段和迭代,爲開發團隊提供了不同級別的決策時機。
 
 
上圖清晰的表達了上述分析的思想。里程碑分爲主要里程碑和次要里程碑2種;階段可以包含多次迭代;每個階段必然有一個主要里程碑標識結束,每個迭代必然以一個次要里程碑標識結束。
迭代的具體進行,是要靠角色執行相關活動。上圖中的迭代和活動的多對多關係,精彩地反映了迭代開發的特點——每次迭代都執行多個(甚至全部)開發活動。
 
3.5、配置和變更管理支持迭代式的基於基線的開發
迭代式開發意味着每個後繼迭代,都以前一個迭代爲基礎,不斷地進化和完善系統,直至完成最終產品。歷史上有一段時期,爲了強調這一點,RUP曾特意宣傳“迭代和增量開發”。
建立並管理基線(baseline),爲迭代式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持。基線的要點有二:一是要通過評審,二是要受配置和變更管理控制。IEEE對於基線的完整定義是:已經通過正式複審和批准的某規約或產品,它因此可以作爲進一步開發的基礎,並且只能通過正式的變更控制過程進行改變。
配置和變更管理完成建立並管理基線的任務。置於配置和變更管理之下的工件,稱爲配置項(configuration item)——因此下圖把配置項建模爲工件的子類。而基線就是有多個配置項組成的瞬時快照——因爲受配置和變更管理控制是基線的必要條件。
 
 
上面討論了“工件-配置項-基線”這些靜態概念,下面再討論一下相關動態概念。任何工件,都有可能發生變更;正如並不是所有工件都是配置項一樣,變更也不一定都受控,比如,用於討論的臨時設計就不必受控。只有配置項的變更,纔是需要受配置和變更管理控制的。到底哪些工件應當受控,是根據實踐情況決定的,應當在規範性和靈活性之間權衡考慮。
 
3.6、發佈是什麼,發佈不是什麼
發佈(release)是軟件產品的一個穩定的、可執行的版本,它包括了發佈說明、用戶手冊等相關工件。
單純的文檔或者不能執行的軟件版本,並不是發佈。
發佈是某個迭代週期的成果,但是並非每個迭代週期都用發佈。
圖中表達得很明白,發佈是特殊的基線。這意味着發佈不是單一的工件,而是工件集;而且發佈的工件都應當置於配置管理的控制之下,這是因爲你必須標識和跟蹤這些工件,開發團隊或者用戶的很多活動都和它們相關。
 
 
4、總結
UML已經廣泛用於軟件開發活動,可視化表達使得理解和解決問題變得容易。本文是UML的另一個應用,它被用來明確概念之間的關係,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發。
 
參考文獻:
[1] Gary Pollice等著,宋銳等譯. 小型團隊軟件開發:以RUP爲中心的方法.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 Per Kroll等著,徐正生等譯. Rational統一過程:實踐者指南.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作者介紹】 wakeful

溫昱,架構設計師,資深諮詢顧問,松耦合空間(http://lcspace.nease.net)創辦人。擅長面向對象、架構和框架設計,對設計模式、UML和軟件工程有深入研究。
作者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