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創業的“三大風口”和四大趨勢

未來創業的“三大風口”和四大趨勢

1.“執着拼搏,永不言敗”纔是創業成功的法寶 

對於創業者而言,創業與球賽一樣變幻莫測,但都需全力以赴。我們常用“足球是圓的”來形容比賽的變幻莫測,不到最後一刻,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球員在賽場上要時刻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同樣,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路上的艱難困苦也阻撓不了我們始終保持激昂的鬥志,“執着拼搏,永不言敗”,就是我們創業成功的法寶。

 

“創新創業絕對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情,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大量的資源整合,以及時間的積累”,張近東認爲,只有堅持到最後的創新才具有價值,這就是“剩者爲王”。


2. 創業的春天來臨 三大風口蘊藏大量機會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對於創業者而言,創業最關鍵的是從0到1的階段,風口至關重要。關於未來創業的風口,張近東認爲,創業者要順勢而爲!

 

未來創業的“三大風口”,創業者不容錯過:

第一、前沿技術帶動的高科技、智能化產品將成爲未來創業的一大熱點;

第二、消費對中國經濟貢獻率達到了66.4%,已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大消費、大服務一旦與互聯網結合會蘊藏着大量的創業機會;

第三、傳統產業正經歷從“+互聯網”到“互聯網+”,這將拉開中國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機遇。


3. 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人怎麼辦? KK預言四大趨勢


20年前《失控》準確預言了當今科技和人類的發展,20年後凱文·凱利(KK)攜《必然》歸來,他始終保持着對世界互聯網領域的深刻研究與趨勢洞察。

KK就未來30年的發展態勢做出十二項重要預測,在他看來,科技的發展有必然的趨勢,如果創業產品的特性符合這些趨勢的話,成功的機率顯然會更大。他特別提到了其中的四種最重要的趨勢:

 

使用人工智能的人越多,把不同的人工智能聯合在一起能夠發生更大的效果,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去購買人工智能爲我們所用;

虛擬現實已經成爲一個生態圈,未來虛擬現實會成爲最社交化的社交媒體;

所有權似乎不如以往那樣重要了,獲取渠道要比所有權更好;

虛擬現實中重新混合的趨勢,在零售業等行業也存在,把現有的服務分拆開來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可以成爲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一種新的能力。


第一種趨勢是,人工智能的網絡效應。凱文·凱利認爲,這將是未來二十年最大的變化之一。也就是說,使用人工智能的人越多,人工智能就越聰明,人工智能越聰明就有更多人用,把不同的人工智能聯合在一起能夠發生更大的效果。因此他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去購買人工智能爲我們所用。


“確實有一些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替代,但是機器人也會給人類創造一些新的工作職位,比如需要更多的創意以及更多經驗的工作機會給人類”,凱文·凱利認爲,我們如何跟人工智能共事是要摸索或者探索的,因爲他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最有價值的幫助和應用。

第二種趨勢:虛擬現實已經成爲一個生態圈,這個生態圈非常廣泛影響很多的企業,包括製藥行業、娛樂行業、以及社交的每一個方面會有很大的機會。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都在推動虛擬現實,甚至有專門的部門做虛擬現實技術,很多大的巨頭和小的創業公司都從不同的角度做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凱文·凱利相信,未來虛擬現實會成爲最社交化的社交媒體。

第三種趨勢:流動。所有權似乎不如以往那樣重要了,實際上,獲取渠道要比所有權更好。Uber是最大的出租車公司,然而它沒有自己的車隊;Facebook是最大的媒體內容公司,然而它並不擁有內容;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然而它沒有自己的庫存。Airbnb是世界上最大的住宿平臺,然而它沒有自己的房產。

第四種趨勢,重新混合。把現有的服務分拆開來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可以重新組合然後成爲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重新帶來一種新的能力,這是一種力量也是我們看到不斷加快速度的趨勢,我們也將會在未來看到有更多的一些虛擬現實以及交互式的,以及我們人工智能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KK還提到,在2026年或者2036年和現在談的VR或者AI完全不一樣,未來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有發明出來,所以現在開始創業一點也不晚。


4. 未來虛實結合!最大的電商一定擁有最大的實體店


現在零售實體店和電子商務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界限,實體店跟網店之間有很多緊張的情緒。但10-20年,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會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實體店,亞馬遜剛剛發佈了自己第一個實體書店。未來線上和線下一定是互相融合的。電商平臺的擁有者,能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把產品數據化,把用戶體驗做得更好。VR的發展將帶來互聯網的體驗時代。它會讓我們感覺到虛擬的東西是真實的,也就是有一樣東西,我們大腦告訴我們它是假的,但我們身體上的觸覺、嗅覺能讓我們感覺到它是真的。

 
亞馬遜線下書店

 

比如它可以幫助我們召開遠程會議;把我們帶到現在人類還去不了的地方探險,比如深海、天空、懸崖;在網上買東西時摸摸布料的質地,看看書的色彩……而實體店可以提供給人們電商一樣方便的物流體驗,多元化購物、消費的體驗。無論線上線下,他們所銷售的產品都是物聯網的一部分,比如智能化的鞋子,比如帶上VR設備,我們能看到現實中每一種商品、物體的標價。凱文·凱利覺得,過去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還不如過去50年的變化來得大。人們應該去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我們要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行協作,才能闖進不可能的未來。

“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出現。”凱文·凱利說。“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起點。”目前互聯網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集中在流量端,我們需要去進行數據挖掘,從而實現收集,選擇,放大。中國移動營銷具有廣闊的前景,“流量”是目前移動營銷的核心。


新趨勢:把公司做小,把客戶做大


把企業做小、做輕,可以聚焦能量,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實現長遠發展和突破;以客戶和市場爲導向,可以讓企業擺脫成本經營和價格競爭的困境,建立以能力爲基礎的長遠競爭力。


  

大型集團的懊悔——由“全”到“專”的選擇策略


有一家大型的中央集團企業有3000家子公司,但90%的利潤來自於兩個金融方面的企業:銀行與證券。集團的領導懊惱地說,如果當年公司能夠像萬科那樣勇於捨棄,專門做強房地產和金融兩大行業,到今天一定能成爲最盈利的公司。但因爲當初的集團領導人總是感覺其所經營的各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都不錯,看看哪個也捨不得放手,纔有了現在的懊悔無及。

貪大求全是中國企業最普遍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尋找各種機會,能做就做,什麼賺錢做什麼。殊不知,隨着市場競爭加劇,成長空間與先發優勢殆盡,企業就會開始走下坡路,這是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困境。在當前的市場環境裏,老闆要學會把企業做小、做精,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堅定不移地專研下去。

那麼,對於老闆來說,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小、做輕?這裏有幾點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重人才、輕資產


真正重視人才的中國企業並不多見,許多老闆寧願出1000萬買一臺機器堆在廠房裏,也不願每年出點錢請專家顧問。這就是患上了典型的“重資產、輕人才”的“重病”。而且,很多企業喜歡用聽話的員工,因爲他們覺得這種人適合企業文化,合老闆胃口,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往往被逼走。

老闆要克服“資產情結”,及時處理掉不符合公司發展方向的資產,採用輕資產進行經營,逐步提升資產的利用率。同時也要加強員工價值分析,而不是憑個人喜好判斷員工的好壞。

  

重效率、輕規模


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規模,看公司行與不行,首先要看公司規模大與不大。

其實,未來大多企業必定是小規模的,但小規模要想生存就必定在效率上比大公司高才行,不然只能被大企業淘汰掉。比如你在服務做得比大公司好一點,速度快一點,價格低一點,包裝美一點,使用便利一點,更人性化一點,只有這樣,你的小公司纔會生存得好一點。


  

重客戶、輕銷量


有位做自動門生產的企業家朋友找到我,近期自動門行業陷入了價格戰危機,他爲此事而煩惱不已:“跟着打價格戰,就會捨棄利潤;不跟着打價格戰,就會捨棄銷售。”

我問他:“你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嗎?”

他答道:“我們的品質是中國最好的,完全可以跟國外的品牌去競爭。”

我笑着答道:“那爲什麼不把產品拿出來秀一把呢?要達到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地位,就應該將自己產品的最高價值展現出來。”

 

不要在價格上競爭,要在價值上競爭。爲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方案中你那一部分。我們在接受每一筆業務訂單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一點:企業的客戶是有限的,產品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預測它的有限性,對能賺到的錢做到心裏有數。這就需要企業的經營一定做到有價值,要清楚明白企業經營的目的,到底是基於成本考慮還是基於價值考慮。

  

重市場、輕生產


有人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雖有一定道理,顯然,這是生產觀念時代的思維產物。當今時代,企業的命根不在生產而在於市場,在於客戶。可惜的是,國內的很多企業都缺乏專門研究市場和行業的專業人才,上哪一種產品完全憑老闆個人經驗和直覺。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必須以市場和客戶爲導向,這樣才能保持長效的競爭力。


原網站:http://mp.weixin.qq.com/s/PQ8rGzM_qfJ9X5GTNQ9Ho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