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中那些潛在的顛覆世界的力量

硅谷中那些潛在的顛覆世界的力量


編者按

硅谷,被譽爲全球最具創新的區域,創新是硅谷的基因;而顛覆,同樣是硅谷的基因。當創新與顛覆同行,創造出的是改變世界的產品與視野。蘋果、Facebook、特斯拉、谷歌,它們都創造了硅谷顛覆式創新的經典案例。除了這些知名公司,硅谷還有哪些潛在的足以顛覆世界的力量呢?


Bagaveev :一位俄裔飛行員的倔強夢想

 

“創客”羣體的自娛自樂創造夢想設備,大到過去沃茲尼亞克將個人電腦帶入尋常家庭,喬布斯重塑了整個手機行業,現在佩奇和布林正在用無人駕駛技術重新定義我們在汽車中的時光,再到未來埃隆·馬斯克開啓民營太空時代。

 

而位於 Half Moon Bay的bageveev是一個3D打印火箭引擎研發商,主要的業務是發射超小型火箭。

 

 

創始人Nadir Bagaveev 曾是美國空軍的一員。他創立的這家公司的願景是“成爲21世紀重要的航空公司”,並希望建立一個穩健的近地經濟體。


 

Nadir Bagaveev透露:“發射一次超小型衛星到近地軌道的價格爲1百萬美元,而如果採用可回收技術的話,價格可以被壓縮到20萬美元。”

 

就在上個月,Nadir Bagaveev 拒絕了來自香港一家公司的投資,因爲擔心接受香港資本之後,這份事業會受到諸多限制。也許這就是熱愛的力量吧。

 

國人對於商用衛星行業並不十分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是個巨大的市場。

 

整個衛星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2000 億美元。這是美國衛星產業協會去年發佈的數據,相比於十年前增長了 2.3 倍。


衛星創業的技術門檻還在降低。衛星業發展至今,技術已比較成熟,創業公司有大量可參考借鑑的技術解決方案。同時,隨着汽車、船舶等工業發展,部分材料已經達到航天級別或是軍工級別,使創業公司的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政策不斷放寬。以美國爲例,自冷戰結束後,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出臺相應的航天應用計劃(在美國衛星屬於航天應用領域),加速了衛星領域的商業化。

 

人才供給充足。這種紅利是政府、民營航天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美國長期鼓勵校企合作,加大對航天領域等高科技行業的投入。在國內,航天體系雖屬於 “國家隊”,但隨着市場經濟發展,加班多、工資少已經不能讓部分人滿意。

 

八年前,當 NASA首次與 SpaceX接觸時,他們只是找了一個“太空的士” (space taxi) 而已,但是現在商業航天計劃卻成了NASA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最理想選擇。Bagaveev公司已經獲得了約數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與Oculus決戰紫禁之巔HTC vive  

 

HTC硅谷實驗室的內容負責人 Chris Chin爲我們調試了最新版本的HTC vive demo。而我們很幸運的在HTC硅谷實驗室體驗到了還未在國內上市的HTC vive的最新 demo版本。

 

雖然佩戴過程中仍有眩暈感,畫面也存在顆粒感,但這版demo可以說秒殺了Oculus。新版的HTC vive互動體驗良好,與之前的VR設備相比,已經極大的減輕了眩暈感,在體驗的15分鐘內,眩暈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HTC Vive Pre內置攝像頭可以讓使用者可以在無需摘下頭盔的前提下隨時切換回到現實世界。這樣的設計將使得使用者在戴上頭盔的時候不會碰到撞牆或者撞到他人這樣的窘境。

 

而且這個攝像頭也可以實現現實場景的拍攝和模擬,並且渲染疊加到虛擬世界當中,進一步模糊了虛擬和現實世界的界限。


VR硬件是最近大家爭相討論的話題,不妨趁機橫向對比一下VR三大廠:HTC、Oculus和Sony這幾家產品的特色:

 

硬件水平三家齊頭並進,論配件HTC Vive最全。對比三個PC級VR頭盔,三家的技術指數都大同小異。配置上整體來看,HTC Vive的配件最全面,包括前置攝像頭以及手勢追蹤手柄,還支持移動追蹤。

 

索尼有資源優勢。VR在硬件層面上短時間內很難取得突破,而內容上顯得捉襟見肘。而索尼PS VR依託PS遊戲機,在遊戲資源的開發上會好過其餘兩家,目前透露的消息稱索尼PS VR上已經有65款遊戲支持,上量的速度可能更快。

 

HTC Vive或更能代表未來。索尼PS VR的初期用戶可能是從PS用戶轉化而來,而HTC和Oculus的用戶多數是開發者和極客。現在HTC已經完全押寶VR,會不遺餘力的將Vive的體驗做到極致。從體驗效果來看,HTC Vive的確代表了目前VR體驗的制高點。

 

Wrightspeed –卡車中的特斯拉

 

這是特斯拉的創始人之一伊恩·賴特自立門戶創立的公司,準備推出混合動力卡車產品。相比於普通汽車,全電動或混合動力卡車可以節省大量燃油和成本。

 

當然,全電動或混合動力卡車面臨的挑戰是卡車還需要更多的動力。因此,Wrightspeed卡車沒有采用特斯拉那種感應電動機,Wrightspeed卡車沒有采用特斯拉那種感應電動機,Wrightspeed的動力系統使用(此處省略一千字)軸兩側的永磁電動機和鋰離子磷酸鹽電池,以允許卡車減速時再生多達730千瓦或1000馬力。

 

Wrightspeed的投資人之一Zack向我們介紹道,Wrightspeed之所以卡車作爲切入點,是因爲與轎車相比,卡車每日行駛的時間更長,消耗更多能源和成本,如果將傳統的燃油卡車改裝成電動車傳動系統卡車,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回報速度也快於電動轎車。

 

Wrightspeed route的優勢在垃圾車、送貨車和巴士等需要頻繁剎車的重型車輛上體現的更明顯。因爲傳統活塞式內燃機的工作效率在啓動和停止的時候是很低的,而Wrightspeed傳動系統可以實現以下提高:

 

1. 減少67%的耗能;

 

2. 減少63%的排放;

 

3. 每年節約25000美元的維護費用。


去年,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和Wrightspeed公司簽署了協議,改裝了25輛送貨卡車。送貨卡車和垃圾卡車都適合改裝電動車傳動系統,因爲這些卡車頻繁使用剎車會爲電池產生更多電能。

 

電動車的系統組件價格不菲,因此,只有在短時間內節省夠多的燃油和維護成本的情況下,用戶纔會改裝成電動車。

 

Boost vc—— hero city no limit

 

Boost vc位於San Mateo,在於boost VC的CEO Adam Draper交談中,Adam Drape認爲虛擬現實已經做好了準備,即將成爲過去20多年中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三大技術之一。

 

與20世紀90年代的網絡瀏覽器和21世紀初的智能手機的出現類似,虛擬現實的問世將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娛樂、交流、經商甚至是學習方式。

 

雖然這一願景並不遙遠,但目前還未到來。虛擬現實雖然在概念和實踐上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僅僅從最近幾年,或者說過去的12個月開始,技術和資本纔開始聚集在這一領域,讓虛擬現實與主流應用結合起來。2016年,boost VC認爲在不遠的未來講看到大量的設備和體驗的消費能力釋放。


在與Adam Draper交談的過程中他提到不可否認的是,2016年將是改變迅速發生的一年,大公司和風險資本的投資也將更多,下一個偉大的虛擬現實公司正在出現。Boost VC很榮幸地走在了這次變革的最前沿,Boost VC投資了34家VR公司,成爲了行業中最活躍的投資者。


同時他們構建了一個連接創業者、投資者、行業專家和媒體的網絡,致力於推動VR行業的提前興起。現在他們正在尋找那些可以預見未來的最勇敢的創業公司。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這樣的公司,例如製造工具讓VR的實現更簡單、擴展VR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應用邊界。



延伸閱讀:硅谷創新的7個雨林法則


作者| 維克多·黃(Victor Hwang):硅谷風險投資家,Nakedfilter公司的創始人、CEO


硅谷儼然是創新的代名詞。一提起它,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蘋果、Facebook、Google、Twitter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曾幾何時,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在硅谷這樣的地方,也不過是一株雜草而已。到底是什麼讓野草長成了參天大樹,使得硅谷成爲了硅谷?


農業與雨林


首先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農業和雨林。在雨林裏,什麼東西長出來完全不可預測,總會有新的物種冒出來;而在農田,地裏的野草往往會被拔掉。如果地裏種的是玉米,那麼所有的蒲公英都會被剷掉。


爲了提高農田的產量,農民會採用最好的肥料、農藥與耕種方法。控制程度越高,產出就會越高;那麼,在雨林裏,如何設計一個生態系統來鼓勵雜草的產生呢?雨林是一個具有獨特品質的環境。你必須“控制”一些要素,譬如陽光、溫度、空氣、土壤中的營養素等。這些都有可能催生新的動植物物種。僅僅多種植一些樹木,它創造不了雨林,也複製不了雨林。


在雨林,最有前途的生命形態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出現在非常富饒的環境中。農作物在田間生長的最好,而雜草在雨林裏生活的最好。


舉例而言,蘋果iPhone手機在農田裏面生長的最好,它在富士康的生產線上,一切都是精準可控的。但是在蘋果iPhone手機的設計階段,當蘋果的設計團隊坐在一起討論創意的時候,他們全然不知道最後的成品會是怎樣的。他們只是讓這個想法自然成長,於是就做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創新雨林的7個法則


每一片紅木林在它的生命週期裏都可以釋放出數十億的種子。只要有一顆種子成爲大樹,雨林就得以繼續生長。所以,儘管種子在發芽的階段有很多,但是一旦成長到大樹階段,競爭就異常激烈。只有少數幾棵大樹能夠佔據有利位置,吸收更多的陽光,一路茁壯成長。


我與斯坦福大學的同學們一起,總結出來創新雨林的七條法則。

 

1打破規則,追逐夢想


在農田裏,那些最高的雜草總是最先被除掉。也就是說,那些追逐夢想、建立抱負、努力奮鬥或者特立獨行的行爲都是傻子的行爲。然而,在熱帶雨林裏,要想茁壯成長,就必須接受和相信舊規則的打破和偉大的抱負是可以被接受的。


2敞開大門,傾聽他人


你永遠不可想象,門口那個穿着帽兜的男孩有可能是下一個億萬富翁。喬布斯也曾經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完成哈佛大學的學業,體味很大,有點神經兮兮。想想看,如果不是在硅谷這樣一個地方,有人願意搭理他嗎?這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3誠信,並且相信他人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信任是需要你去掙來的。然而,在硅谷,可能會比較奇特。在很短的時間內,別人就能夠信任你正在做一件正確而偉大的事情。也許你今天跟某人喝了一杯咖啡,明天你們就展開了合作,合夥開了一家公司。這在硅谷並不鮮見。


4尋求公平,而非利益最大化


或許,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投資人,總是希望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多的股份比例。然而在硅谷,儘管投資人有能力更多地掌控它所投資的企業,也會盡量提醒自己不要這麼做,因爲熱帶雨林總是要求每個人都努力進行公平交易,而不是佔對方便宜。一旦有人感覺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關係很可能就會破裂、公司土崩瓦解、創新很可能就會失敗。


5與他人共同嘗試,並不斷重複


在不能夠預測結果是什麼的時候,需要你大膽嘗試,快速迭代。創新是一個不斷嘗試、失敗、改正錯誤和進步的過程。它並不依靠於一個完美的最初設計。因此,人們要學會無需追求完美,而是不斷重複。


6犯錯、失敗,堅持


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在它成長的過程裏面也會面臨無數次失敗。甚至每一家公司最後能夠存活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錯誤和失敗並不有趣,有時甚至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但它們並不意味着事業的終結。熱帶雨林不存在真正的失敗,只有學習、忍耐和堅持。


7幫助別人,且不求回報


熱帶雨林規則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讓愛傳出去”——幫助別人且不求回報。世界上大部分的商業環境可能就是這樣:你幫我一個忙,我幫你一個忙。然而在硅谷,很多人願意主動去幫助別人,因爲他們相信,某一天,人家也會來主動幫助我們。所以,幫助別人這種事,就像水一樣自然流動,在硅谷是那麼的自然而然。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雨林和農田。對農田而言,它的規則是這樣的:


第一,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第二,對你的團隊忠誠。第三,和可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第四,找到你的競爭優勢。第五,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第六,追求完美。第七,回饋人家給你的好處。


這些詞語聽上去似乎不錯。如果我開始告訴你硅谷的規則是這樣的,可能你也會點頭稱是。但是如果細看雨林規則和農田規則,你就會發現,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雨林規則是創造混亂、製造混亂,農田規則,則強調所有的事情都是可預測的。


原網站:http://mp.weixin.qq.com/s/QZkTwjZAko0S_qIynpGv5Q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