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通俗故事告訴你什麼是“雲計算”

原文鏈接:http://cloud.51cto.com/art/201205/336882.htm

這是個實在懸乎的概念,自提出6年以來,無數的文字在解釋它,卻有90%以上的讀者不知“雲”爲何物。這些文字都帶着一種腔調:雲計算嗎,簡單來說就是……然而不幸的是,“簡單來說”後面的文字,讀者依然看不懂,智商嚴重受挫。請讀完下面的故事,筆者將確信您能找回智商的自信:雲計算就是這麼個東西。

  故事一 公共電網拋棄了愛迪生

愛迪生的牛氣無法言說,這輩子有2000多項發明,在科學界他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但就是這麼一個牛人,也曾被拍打在沙灘上:公共電網狠狠地拋棄了他。

1878年,愛迪生決定開發一種新產品——電燈泡,爲了持續地給它供電,他緊跟着又發明了電流表、發電機等,這是一套完整的供電系統:愛迪生燈具公司製造燈泡,愛迪生電器公司製造發電機,愛迪生電線公司生產電線。

然而,他的產品只支持直流電廠。直流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不能進行長距離運輸。於是,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開始獨立發電,來點亮愛迪生的直流燈泡。獨立發電使得小型私人電廠遍地開花。由於長期爲這些電廠提供設備,愛迪生成立的通用電氣公司趁機發了大財。

然而,愛迪生是個偉大的發明家,卻不是一個精明的企業家,它相信直流電纔是未來。這個短板被他的崇拜者英薩爾意識到:他更推崇交流電。交流電可以長距離運輸,有了這個基礎,大量效率低的私人電廠,就能整合成一個“中央電廠”,通過一根電線,電能就能運輸到各處使用。

但愛迪生並不看好這種設想,因爲這會斷掉他的財路:他的商業興趣在於,私人電廠越多,他的設備就會賣得越好。按照愛迪生的想法,每個企業或者個人都得自備一個小型發電廠。所以,在這場戰役中,信賴交流電的英薩爾勝出了。通過“中央電廠”,英薩爾實現了大規模的公用電網。

如此一來,原先建立私人電廠的企業或個人,就可以避免採購設備昂貴的發電設備。他們只需付上費用,牆面的插頭就能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而不必關心這些電力來自何方。故事中取代私人發電廠的“公共電網”,就是電氣時代的“雲計算”。

故事二 信息“公用電網”的誕生

1971年,英特爾公司發明了微型電腦。由於價格低廉,且能夠完成各種任務,微型電腦很快取代主計算機,成爲公司電腦運算的中心。其後,原來的主計算機被改造成了私人服務器(私人發電站),這些服務器下面連接着許多個人電腦。

愛迪生的燈泡只能搭配直流發電廠,這些個人電腦也只能使用服務器上的程序。這種模式(C/S模式)一直延續至今。正如電氣時代每個企業都必須自建一個私人發電廠一樣,現在每個企業必須配備一個私人數據中心。

私人發電廠不能實現遠距離傳輸,服務器內的信息也只能在局域網傳播。私人電廠只供企業和個人使用,數據中心的信息也只供企業內部使用。2005年2月,google在俄勒岡州北部買下三十畝地準備建立一個龐大的服務器技術中心。於是,信息的“公用電網”出現了,這就是“雲計算”。

在這裏,包含着數萬、甚至數十萬廉價CPU和硬盤組成的服務器,這就是信息時代的“中央電廠”,它把原來企業內部的服務器(私人電廠)整合爲一臺機器集中處理。自此,企業再不用採購昂貴的設備,不必再培養一支龐大的技術隊伍。他們只要相信,手裏有一臺連接網絡的計算機就行,而不必擔心數據存儲在什麼地方。

“雲計算”隨後迅速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YouTube每月8億獨立訪問用戶,但運營這些網站的,往往只有幾個人,他們租用亞馬遜的服務器提供服務,節省了大批資本投資。

這兩個故事關聯性很大:電線相當於寬帶,電燈泡相當於電腦,私人電廠相當於私人服務器,公用電網就相當於現在的“雲計算”。

  手記 讓99%讀者不懂的“雲計算”

“雲”正在與我們的生活越飄越近,然而,它的概念卻離我們越來越遠。筆者日前在網上看到一組調查數據,有90%以上的讀者不知道“雲計算”爲何物。當我拿着這組數據,跟一位業內人士訴說時,他卻不屑地回答:“不止90%吧,真正懂的估計不到1%。”

他也糾結於“雲計算”的理解障礙,“太抽象了,沒有具體可感的東西,所以理解起來費勁。”龍真也告訴筆者,“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很扯淡的事。”基於此,筆者四處向專業人士“取經”,直到有人推薦了這本《IT不再重要》

“雲計算”是個浮躁的概念,被商業化的速度遠超過我們想象。由於“雲計算”的應用,一大批“雲產品”被問世,這其中有真貨,也有水貨。但是,只要我們理解了“雲計算”概念的本質,就自然能清晰地辨別,所謂的他們口中“雲產品”,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探索 “雲計算”的雙重含義

信息“公用電網”之說只屬於“雲計算”含義中的一方面,來源於尼古拉斯·卡爾的《IT不再重要》。還有一種更通俗的理解,“把所有的本地的事,都可以放到雲端來完成就是雲計算了。”

未來的電腦將不需要主機,只需要一個顯示器。原來機箱裏的東西哪去了?它們將全部存儲在“雲計算”中。一些遊戲玩家渴望追求帶勁的顯卡、CPU,未來這些統統不需要,你只需要一套鍵盤鼠標和顯示器,就能實現“發燒友”的願望,而這背後的支撐者,就是“雲計算”。

信息“公用電網”,只屬於“雲計算”含義中的一方面。通信觀察家項立剛認爲,“‘雲計算’的概念也可以這麼說,原來大傢俬人發電,現在有中央電廠集中發電。”他表示,這個概念還可以理解爲“把大量計算機的計算、存儲能力聚合起來”。

它還有着更豐富的意義。“信息‘公用電網’是個僞概念,”i黑馬聯合發起人龍真表示。“它主要說的是大家之後都不要用自己的服務器了,直接租用別人的服務器更好。”他認爲,“雲計算就是我們原來用硬盤來存儲的數據,現在直接存儲在網絡上。”

當然,“雲儲存”只是“雲計算”中的一個基本功能。比如,“雲計算”存儲着許多網絡遊戲,但這些遊戲能夠直接被用戶運行,且不需要CPU。還有一種更通俗的理解,“把所有的本地的事,都可以放到雲端來完成就是雲計算了。”龍真表示。

其實,信息“公用電網”並不是卡爾的唯一觀點。在書中他還提到,未來裝在電腦機箱的各個配件,通過“雲計算”能夠全部集成於互聯網,供每一位用戶分享。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機箱內的CPU、硬盤等都掛在“雲端”,未來的電腦僅需要一個顯示器加鼠鍵。

筆者認爲,“雲計算”的這層含義同樣能用信息“公用電網”理論來解釋,可以將個人電腦機箱內的配件看成是私人發電站,當未來用“中央電廠”(雲計算)時,電腦將無需主機,所有的數據將存儲於“中央電廠”。

“雲計算”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裏面不僅存儲着無數數據和軟件,還能提供“計算”功能。它可以是企業的“中央服務器”,也可以是個人電腦的“中央大主機”。兩種含義結合起來理解,或許才能更好地闡釋“雲計算”。

【編輯推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