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競品分析,你找對競爭對手了嗎?

 

錯誤的競品分析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朋友圈分享,大致的意思是,說她從公司離職了,一次就刪除了四十幾個用來做競品分析的同行app。搞一堆同行的app來做參考和分析,這個是行業的通性,師傅教徒弟是這樣教,徒弟教徒孫也是這樣教,所以你感覺不出它的問題。

傳統上產品經理做競品分析有三個目的:

一、抄。公司要做這類產品,我不會,就找來一堆同行的app來抄。說得有點直接,應該婉轉的說是參考,這樣可能比較好接受。

二、微創新。同行的app都有這個功能,我整合一下,把這個功能的流程或交互做的更好,馬上優越感就出來了,我app是行業做的最好的。這點要注意,很多團隊有這樣的理解錯位,覺得自己的app做的非常好,而弱化、甚至忽略了爲客戶提供的價值,這樣只會加快公司的死亡。

微創新,有此團隊不僅是功能這樣操作,甚至連活動也拿過來改改,自己也做。這樣就更可怕了,企業等級不同,打法是不同的,老大打的是防守戰,老二打的是進攻戰,老三打的是游擊戰,你不知道原理,抄誰的打法,都是死路一條。

有一年春晚,不記得是哪年了,給我印象深刻。那年春晚的廣告,二手車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在春晚上對着做廣告,有一家明顯做的不到位,最後這家公司就沒聽到聲音了。這就是老大和老二幹架,死的是老三。

微創新可以,抄也可以,但要知道打法,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三、找細分,有些厲害一點的,他就會分析同行app的方向和盈利模式,然後找個細分的領域出來做。

實際上這些都不是競品分析,借用魯訊筆下的孔乙已的那句名言:“讀書人偷書不算偷”。魯訊先生表示:我確實說過這句話。

這種分析,連競爭對手都沒找到,還分析個咋。

 

誰是競爭對手?

是同行嗎?

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企業嗎?

 

是同行沒錯,但不是所有的同行都是競爭對手,體量太大的,你跟他沒得競爭。比如你跟騰訊去競爭個咋,你在那裏鬧騰的很歡,人家都不一定知道有你這個企業存在。早期,聽到很多老闆說他的對標企業是騰訊,這種老闆死得最快,是找死。現在基本上沒有聽到有這種想法的人了,人開始慢慢迴歸理智。

那跟自己差不多的企業是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你企業不想發展,想在原地踏步,最後被行業淘汰,那可以把他們當成對手。

我們這系列課是控盤式項目管理,是主動提升管理方法和主動提升團隊成員能力。不是期望好好工作,就能得到能力提升,這是找死。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企業,也是找死。

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大自己三倍的企業,他們的層次剛好比自己的企業高一級,自己企業的下一步肯定是成爲這樣的企業,就像我們從10歲,總要經過11歲,才能到12歲一樣的道理。

既然它是自己下一步要達到的企業,那它才值得當我們的競爭對手。

 

競品分析什麼? 

 

我們通過前面的分析,知道競爭對手是誰了,那競品分析是分析什麼?是主要功能、用戶體驗、業務流程、傳統商業模式和數據情報這些內容嗎?

傳統上是分析這些內容,但是有經驗的同學一定知道,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做這些分析,就像前面說的,就是抄、微創新或找差異,之後就是產生自信心膨脹,你看我們的應用是行業中做的最好的,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對方是怎麼玩的,就像你生產了更好看的汽車,但是沒有發動機,是一樣的效果。

真正的競品分析,是分析競爭對手的:經營理念,符合本質的商業模式,組織結構,運營模式,合作伙伴等。

這個是分析競爭對手的玩法,你可以抄他的玩法,因爲他的玩法,就是你公司下一步要達到的地方。他們的玩法,就是企業處於這個級別的玩法,而這些玩法剛好是你這階段不會的。

還記得小錯不斷控盤法嗎?這種類型的企業,正好是自己的上師,他的玩法就是自己的下一步。


 

更多競品分析案例,請參考《項目管理從入門到精通:實踐經驗分享,實用套路講解,項目規律實訓》視頻課程課時6“概念階段實操手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