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費和物流,會不會成爲蘇寧的下一個增長點?

文丨易牟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4月17日晚間,蘇寧易購披露了2019年財報,全年營收2692.29億元,同比增長9.91%,歸母淨利潤98.43億元。

2019年,蘇寧易購實現商品銷售3787.4億元,同比增長12.47%,其中線上平臺商品交易規模爲2387.53億元,同比增長14.59%;開放平臺商品交易規模803.14億元,同比增長37.14%。

在結構上,2019年蘇寧易購的註冊會員達到了5.55億;年度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長20.52%,高於京東的18.7%和阿里的11.8%;12月,移動端的訂單佔線上比例達到了94.27%。這些數據說明,蘇寧在全場景融合運營方面得到了提升。

整體來看,財報中應該是波動和亮點都有,但是因爲疫情在全球爆發,且有持續常態化的趨勢,那麼有些東西也就不能以常理揣度,而要重新討論一下了。

一、日用百貨崛起,收入結構多元化

在財報中,最應當引起關注的,應該是收入結構的變化。

稍微對中國B2C電商曆史有些瞭解的都知道,京東、蘇寧、國美,甚至是噹噹、聚美優品、唯品會等都是依靠某一品類而崛起的。

從2014年開始,得益於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果,再加上線下店的加持,蘇寧在高單價上的商品銷售一直有優勢,所以通訊類產品也成爲了蘇寧的重頭戲,逐漸佔到了整個公司營收的20%以上,也是拉動營收增長最快的一架馬車。

圖片2.png

(2013年~2018年通訊產品營收,單位:億元;數據來源蘇寧易購財報)

但是,B2C自營電商是一種重平臺而輕品類的商業模式,體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後,無論是爲了增強用戶粘性,還是擴張邊界拉高天花板,沒有哪個B2C平臺能抵住全品類的誘惑。

不過,全品類也是一塊硬骨頭,用戶羣體和依賴路徑輕易難以改變,不同品類之間的客單價和利潤也不同,對平臺資金、供應鏈和運營能力上更是一大考驗。

蘇寧是從2009年開始宣佈要做全品類的,由於多年的線下優勢,在線上和線下融合等方面本就具有天然的優勢。2019年,蘇寧收購了37家萬達百貨門店,6月份又宣佈買下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意味着其全品類戰略的佈局加速進入收官階段。

這一點,從公司的研發投入上也能看出來。根據財報,蘇寧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41.48億,同比增幅達43.1%,研發支出主要用在IT建設、全流程用戶體驗優化、供應鏈運作效率提升、全場景運營能力落地以及企業內部組織效率的提升上。

圖片3.png

(2019年研發投入,圖片來源:蘇寧易購2019年財報)

這些舉措,給蘇寧在家居、母嬰、美妝、百貨及超市、生鮮食品等領域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並逐漸收到了成果。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蘇寧開放平臺非電器品類商戶的佔比提升至85.53%,日用百貨業務貢獻營收455.70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到了16.93%,相較於2018年份額提高了8.29個百分點,同比增加115.44%,成爲蘇寧的第二大營收項。

圖片4.png

(圖片來源:蘇寧易購2019年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之前蘇寧財報中並沒有“日用百貨”這一項,這一次將其單獨歸類,不僅是因爲併購來的家樂福實現了扭虧爲盈,而且也大概率代表着其業務強勁,其營收地位也將在未來成爲常態化。

實際上,它的意義不僅於此。

首先是對營收的貢獻上。2020年因爲疫情原因,消費電子行業受到衝擊,供給端國際產業鏈受阻,需求端消費者購買慾望降低,而快消品和百貨類產品的剛需性進一步凸顯,受到的影響也更相對較弱。

其次是線上和線下融合。疫情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抑制了消費,但是這一部分需求並未消失,蘇寧的優勢是線上和線下融合,自營動員能力是一大核心競爭力,這次疫情是全渠道的一個推進器。

另一個是下沉市場。截止2019年,蘇寧擁有4586家零售雲加盟店,售僅僅是2019年就新開了2731家,這種低線市場零售的覆蓋能力,是其他電商平臺無法比擬的。疫情期間,家樂福以及蘇寧小店在城市社區之間爲用戶提供既有規模又有效率的到店、到家服務,同時抓住了城市和農村兩個市場的下沉用戶,有助於獲得增量市場。

二、物流得到強化,線上和線下一體化得到鞏固

日用百貨的崛起,是從財報中直接顯露出來的一點,也是蘇寧在過去一年中的重大成果,但是“螳螂財經”易牟認爲,財報中物流板塊的變化,或許會成爲蘇寧未來一大主要助推器。

蘇寧物流一直比較低調,因爲它和菜鳥、順豐、三通一達都有一些不同,既沒有辦法貼上一個標籤,又說不清出它到底特別在哪裏。

與順豐比,同樣都是直營,蘇寧物流側重倉配供應鏈;與菜鳥相比,同樣是電商孵化,菜鳥是一個流量分發平臺,蘇寧物流卻是一個重資源重技術重運營的實戰派;與三通一達比,都有傳統快遞業務,但是三通一達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蘇寧物流卻只買了天天快遞一張網絡,自己動手改造、滿打滿算經營才進入第三年。

這兩年,蘇寧物流的步子邁得挺快。

就以天天快快遞爲例,2017年啓動收購,2018年啓動整合,2019年天天快遞基本上就被改造完畢了,“各路諸侯”都歸結到了母公司的統一調配之下,協同能力進一步提升。

2019年,蘇寧物流新增、擴建了13個物流基地,完成13個物流基地的建設,加上之前以前建成的,蘇寧物流已經在44個城市投入運營了57個物流基地,在16個城市有18個物流基地在建、擴建。

從年報中看,蘇寧物流目前擁有的倉儲面積達到了1200萬平方米,涵蓋大件、小件、冷鏈、跨境,24000多個末端網點,90%以上區域可以實現次日達,下沉市場建設了1500家蘇寧幫客縣鎮服務中心,24小時送裝服務覆蓋30000多個鄉鎮。

2018年,蘇寧物流與藍月亮、威露士、宜家等品牌合作,2019年又與顧家家居、法蘭芭比等達成深度合作。

就比如說藍月亮,蘇寧物流倉庫的藍月亮發貨準確率、發貨及時率100%,破損率一直低於0.15%,90%以上城市區域可以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

再比如顧家家居這種,能一體化把這種高標準的東西送到17個省市,說明蘇寧物流水平整體是在升級的。

當前,不管是物流行業還是零售行業,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轉變都已經十分明顯,效率、成本、體驗的競爭纔是核心競爭力,蘇寧物流以重資源打造服務網絡,甚至不惜重投入整合天天快遞網絡,長期來看,一定會有一個複利的作用。

尤其是當下,疫情已經有了長期化的趨勢,物流體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於零售行業來說,物流能力更有助於提升毛利率,以及降低存貨週轉天數,提升商品觸達能力。

三、疫情之下,資產價格或將重構?

說完了經營,再講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這一次或許情況有些不一樣。

蘇寧長期以來線下擴張很猛,也很有效,從2019年的年報來看,蘇寧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權益爲879.22億元,資產總計達到了2368.5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爲178億元。

圖片5.png

(2015年~2019年總資產變化,單位:億元;數據來源蘇寧易購財報)

從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來看,不確定性仍然很高,而全球央行大放水刺激經濟,美聯儲更是無限QE,季調M2環比上漲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82%,而我國3月份M2增速達到了10.1%,目前A股處在震盪當中,全球陷入技術性熊市,俗話說“牛市看市盈率,熊市看市淨率”,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我國疫情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優質資產比重加大,對風險的對抗能力加強,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凸顯。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覆盤歷史就會發現,零售行業,尤其是超市行業基本面與食品CPI存在較大關聯。2007和2010年曾連續多月食品類CPI同比增速超過10%,直接推動銷售增速提升。

從估值角度看,國內超市板塊的市場表現與CPI存在正相關性,過去幾次通脹對於超市行業的PE(市盈率)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結語

2020年,疫情對零售業的影響是深遠的,消費作爲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之一,在疫情中後期逐漸體現,刺激政策不斷出臺,加上線上化趨勢,相比於其他單業態和製造業,蘇寧的抗風險能力和龍頭效應更強。

根據4月1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而業績快報顯示,一季度蘇寧易購線上平臺商品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2.78%,大幅跑贏行業平均水平,其中2月份零售雲平臺實現同比增長超200%。

由此可見,在類似於經濟週期的環境中,苦練基本功提升潛力的逆週期調節,對蘇寧易購的持續盈利能力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