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創業:管理方法停留在十年前?升級需要從量化開始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你如果無法度量它,就無法管理它。”

度量通常是管理者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有效抓手,但不論在企業還是開源生態,度量這一環節通常都難以令人滿意——大多數企業中的開發者度量依然過於依賴人工互評、上級評審等方式,導致管理者通常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一系列的問題。同樣,在開源社區中,由於組織形式相對鬆散,度量乃至管理則幾乎完全缺位。

因此,在提效節流成爲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時,管理者更需要有一張客觀的數據視圖瞭解團隊管理中的真實數據情況。

本次,TGO 鯤鵬會採訪了一名致力於賦能技術人的技術人,且崇尚技術管理升級的管理者——思碼逸 Merico CEO、TGO 鯤鵬會會員任晶磊。

扔掉學霸標籤,純粹的技術熱愛者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畢業,斯坦福大學訪問研究學者,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前沿領域研究……任晶磊擁有一份優秀技術人的典型簡歷。

但相比起“學霸”之類的稱讚,他更喜歡一位客戶的評價——“聊到技術的時候,眼睛都在放光”。

任晶磊對技術的熱愛起源於 2006 年。

那一年,任晶磊完成了自己的高考。在暑假裏,他閱讀了一本名叫《數學:確定性的喪失》的書,並從中窺見到了數學的美妙——數學真理的起源、數學真理的繁榮、科學的數學化、數學將來的發展等等。這些都讓他無比興奮。

《數學:確定性的喪失》

興趣使然下,他又先後閱讀了艾倫·麥席森·圖靈、大衛·希爾伯特等大師的故事,第一次感受到圖靈機的奇妙,並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此,在大學志願填報系統上,任晶磊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並踏上了對計算機奧祕的深度研究之旅。

2015 年,任晶磊與武永衛老師,以及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合作者共同完成了一篇名爲《雙模式檢查點生成:一種軟件透明的保證持久性內存系統故障時數據一致性的機制》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們共同提出了一種支持軟件透明的數據一致性保證機制。該機制可以有效解決傳統事務性內存等系統在可擴展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等諸多方面的弊端。

這一重要觀點,使得這篇論文獲得了體系結構頂級會議 MICRO-48 的錄用。近二十年來,國內大陸高校作爲第一完成單位在該會議中被錄用的論文,不超過 5 篇。

截取自清華官網信息

而這是任晶磊第一次親身經歷,興趣和愛好變成了自身未來的“孵化器”。

“年輕的時候很容易就被好奇和興趣牽引,所以有時候,興趣和愛好真的能成爲職業成長的推手。”

任晶磊回想那幾年的計算機學習研究史時,這樣說着。

從開源社區出發的創業路

對於如今的任晶磊來說,創業的契機同樣起源於他自身對技術的熱情。

大學時,任晶磊接觸到了開源項目中的旗艦項目——Linux,進而對開源形式有了更多的瞭解。相比於企業形式,開源社區的組織生產方式更加包容,不限制項目貢獻者的地域或身份,產出也開放給所有開發者共享。從大牛到入門者,只要對項目感興趣,都可以無門檻地在開源社區中互相交流學習。

任晶磊被開放的工程師氛圍所吸引,因此也逐漸成爲了一名開源社區的活躍貢獻者。

在這個過程中,任晶磊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多開源開發者無法從項目中獲取與貢獻相匹配的回報。爲了繼續研發自己傾注心血的項目,他們不得不尋求其他的收入來源。

成功向商業化轉型的開源項目僅是少數。對於大部分開源項目來說,“可持續性”始終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個佐證是,一名關注開源可持續問題的開源開發者 André Staltz 曾在 OpenCollective 和 GitHub 進行調研。結果顯示,雖然存在可持續的開源項目,但人們通常認爲可持續發展的大多數項目(80%)收入實際上低於行業標準,甚至低於貧困線。

GitHub 給星的團隊規模和“價格”

以 Tidelift 舉例,該公司已經獲得了 4000 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幫助開源創作者和維護者獲得公平的工作補償”。他們擁有一支由 27 人組成的團隊。該團隊網站上展示的許多開源項目都在捐贈收入的貧困線以下。而社區中數量佔絕對多數的中小貢獻者們,則更難以從項目中獲得回報。

同時,曾經的一份調研報告 Open source is everywhere(《開源無處不在》)顯示,超過 98%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報酬合理,他們將致力於開源。而缺乏可持續性無疑成爲了開源發展的阻礙之一。

由此,任晶磊開始思考如何將開發者們喜愛的開源社區與商業公司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幫助開源社區進行更合理的價值分配。這一方面將使開發者獲得相應的財務支持,從而讓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擁有更大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另一方面也將促使整個軟件開發生態變得開放。

一次偶然的機會,任晶磊在朋友的婚禮上認識了當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的殷和政(思碼逸聯合創始人兼 CTO)。“我們在閒聊中談到這個想法,沒想到和政對此也非常感興趣。我們一拍即合,開始在業餘時間一起推動項目。”

更合理的價值分配的第一步,是對開發者貢獻進行更準確的度量。

2018 年,任晶磊與殷和政爲共同作者的短論文《關於量化代碼貢獻的開發價值》在軟件工程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會議 FSE 2018 上發表。論文中利用程序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對程序代碼庫進行分析,量化代碼的結構化價值和非結構化價值,價值評價的準確度達到人工互評的 97% 以上,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

第二步是爲開源項目引入智力股權(intellectual shareholding)概念。開發者向開源項目貢獻代碼,即可根據上述度量算法獲得相應的股權。項目的收益(包括捐贈、贊助等)會按照股份比例分配到開發者手中,這種新的模型可以爲開源開發者帶來更加公平和長期的回報,長尾的中小開發者們也能夠從中獲益。

經過對度量工具的持續打磨,思碼逸團隊目前已與多個開源項目團隊達成合作。這些由天南地北、成百上千個開發者貢獻的代碼,曾經難以度量和管理。藉助於這個度量工具產品,遠距離與鬆散組織帶來的“不可見”“不透明”將得到改觀,幫助開源項目更加持續地發展。

企業中的研發管理同樣需要度量

在設計開發價值度量體系的過程中,任晶磊意識到,即使是在組織結構嚴密的商業企業環境中,度量的客觀與準確性依然是難以解決的痛點。

一方面,不同於可以按照業績直接衡量工作價值的銷售或運營崗位,軟件開發本身的工作性質偏向後臺,開發者的工作優秀與否難以通過業務的最終結果來進行及時的判斷;另一方面,如果依賴於人工互評、上級評審等方式來進行實時的度量,又會導致管理者的工作量過載,也很難避免主觀判斷上的偏差。

而無法及時對開發進行客觀度量,不僅可能會導致工作環境中的不公正、開發者工作積極性下降,還可能導致開發中的瓶頸和風險難以被及時發現,進而造成整個團隊甚至企業的損失。在提效節流成爲企業轉型重中之重的當下,企業中的軟件開發團隊對於度量工具的需求更甚於開源社區。因此,在創業初期,思碼逸團隊將企業版作爲產品發展的重心。

然而,就像學生不喜歡收到考試成績單一樣,很多開發者可能會下意識地排斥所謂的“評估”或“度量”。在企業的環境中,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加敏感。

任晶磊提到:“開發度量不是上級對下級施壓的工具,而是開發者表達自己的渠道。一切都是爲了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項目中發生過什麼、正在發生什麼,並幫助每一位程序員專注於明確的改善方向。

好的管理工具應該幫助企業排除主觀干擾的噪音,客觀地指明優化的方向,從而催化團隊內部自發的正向變化,例如透明度的提高、溝通與合作的加強、成員自驅力的提升等等。”

在思碼逸企業版產品中,度量數據被抽象整合爲多個數據分析視角:從項目維度,可以查看軟件工程質量、項目進度等;從團隊維度,可以查看整體的開發效率及人力分配等;從個人維度,可以查看每一位開發者的技能體系、生產力變化趨勢等。

除了多個數據分析視角外,開發團隊管理優化也需要多角色的參與。思碼逸爲 CTO、研發總監、開發團隊管理者、開發者等不同角色設置了對應面板,幫助他們從數據中獲取直觀信息,並根據優化建議有針對性地做出快速反應。

思碼逸創新的開發價值度量體系及數據挖掘深度獲得了許多客戶的肯定。在與客戶的交流中,任晶磊發現,互聯網大廠們近年來普遍開始重視工程效能提升,在技術人員動輒佔比六七成、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的當下,大廠們的動向反映了軟件行業管理升級的大趨勢。

隨着研發管理越來越精細化,技術從業者們應當意識到,把‘度量’理解爲盯着眼前的一個蛋糕分誰多誰少,其實有些狹隘。更重要的是通過度量,用數據驅動開發團隊中的不同角色協力進步、提高效能,把蛋糕做大。”任晶磊補充道。

因爲熱愛技術、相信技術的力量,所以希望成爲開發者們身後的支持者,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能,催化軟件開發生態的良性進化——“幫助每一位開發者創造更多價值”,這依然是任晶磊工作中最根本的驅動力。


TGO鯤鵬會,是極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旨在組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社交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爲會員提供專享服務。目前,TGO鯤鵬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硅谷、臺灣、南京、廈門、武漢、蘇州十二個城市設立分會。現在全球擁有在冊會員 800+ 名,60% 爲 CTO、技術 VP、技術合夥人。

會員覆蓋了 BATJ 等互聯網巨頭公司技術領導者,同時,阿里巴巴王堅博士、同程藝龍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海龍、蘇寧易購 IT 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已經受邀,成爲 TGO 鯤鵬會榮譽導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