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摘抄與讀後感

投資金句

  • 包裝精美的愚蠢聽起來可以像智慧。
  • 事物的本質很少呈現在表象之上,脫了脂的牛奶也可以假充護膚霜。
  • 股票市場不是投票機,而是稱重機。

外部包裝精美,但內部空洞無價值的股票,遲早會被“稱重機”識破。

  • 永遠不要從氣喘吁吁的人那裏購買任何東西。

氣喘吁吁的向你推銷的人,八成是要忽悠你的人。

  • 如果有什麼東西太好了,甚至顯得不真實,那麼就是太好了、不真實。
  • 拿錢投資時,你想獲得多少利益,應該取決於你想吃得好還是睡得香。
  • 最嚴重的市場恐慌與最病態的投機性暴漲一樣都是沒有根據的。
  • 倘若運用只在一半時間裏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還不如用拋擲硬幣的辦法來得經濟實惠。

投資原則

  • 規則1:所購股票限於盈利增長看起來至少能夠連續五年超過平均水平的公司
  • 規則2:絕不能爲一隻股票支付超過其堅實基礎價值所能合理解釋的價格。
  • 規則3:買入投資者可以在其預期增長故事之上建立空中樓閣的股票會有幫助。
  • 規則4:儘可能少交易。

儘管規則2 與“買入低市盈率股票”的策略有相似之處,但我絕不是表示贊成低市盈率策略。根據我的規則,只要公司的未來盈利增長高出平均水平很多,買入市盈率稍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股票也是完全正確的。你不妨稱這種策略爲“經過調整的低市盈率”策略。有些人稱之爲“以合理價格買入增長”策略(GARP)

投資理念

  •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在市場上不斷輸錢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鬱金香球莖熱一類事件且被其衝昏頭腦的人。其實,要在股市賺錢也並不難。真正難以避免的,是人們受到誘惑時,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資金投向短期快速致富的投機盛宴之中。這一教訓如此顯而易見,然而又常常爲人們所忽視。

  • 多數泡沫的發生,要麼與某種新技術相關聯(如電子熱或生物技術熱),要麼牽涉某種新的商業機會(如有利可圖的貿易新機遇的出現釀成了南海泡沫)。對於互聯網泡沫的生成,這兩種原因兼而有之:一方面,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技術;另一方面,互聯網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使我們有望變革信息的獲取途徑以及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方式。這種技術和商業前景孕育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財富創造,也造成了規模最大的財富毀滅。

  • 在每次泡沫發生的過程中,市場的確做到了自我修正。市場最終會矯正一切非理性行爲,儘管會以其自己的方式,緩慢而勢所必然地加以矯正

  • 歸根結底,股票市場不是投票機,而是稱重機。估值標準並未改變,最終,任何股票的價值只能等於該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的現金流的現值。歸根結底,真實價值終會勝出。

  • 在華爾街,即便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也不能始終如一地區分正確的估值與錯誤的估值,這一事實表明要戰勝市場是多麼困難。沒有證據證明誰能通過持之以恆地下對賭注戰勝市場的集體智慧,從而獲得超額收益。市場並非總是正確,甚至通常都不正確。但是,沒有任何個人或機構能始終如一地比市場整體知道得更多

  • 有一個有用的法則,叫“72法則”,可以讓你很快知道要讓自己的錢翻一番需要多長時間。將你獲得的利率除72這個數字,便可以得到讓你的錢翻一倍的年數。例如,假使利率是15%,你可以在5年差一點的時間裏,使自己的錢增長一倍(72÷15=4.8年)。

  • 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認爲,一家公司的股價(或者說包括股利的年度總回報)相對於股市整體的波動性越大,那麼這家公司股票的風險也就越大

  • 從股票的四條估值規則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的增長率越高、增長持續期越長,其股票的堅實基礎價值(及市盈率)便越高;公司的股利發放越多,其股票的堅實基礎價值(及市盈率)便越高;公司股票的風險越低,其堅實基礎價值(及市盈率)便越高;一般利率水平越低,股票的堅實基礎價值(及市盈率)便越高。

  • 風險的定義:收益的方差或標準差,即收益的離散度

點評:風險,可以用收益的方差描述。常說機會與風險並存,風險越高,按照這個定義收益的方差就越大,收益的變動範圍就越大,因此這其中可能蘊含巨大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是巨大的坑)。

  • 對於任何想降低風險的人,多樣化都是應採用的一個明智策略。

股票多樣性組合,降低投資的風險;自然生物多樣性組合,降低生態崩潰的風險

  • 非系統風險,是由特定公司特有因素所引起的股票價格(進而引起股票收益)的變動性。簽訂新的大額合同、找到新的礦源、勞資糾紛、會計欺詐、發現公司財務人員貪污公款——凡此種種特有因素,都會使公司的股價獨立於市場波動。與這種變動性相關的風險,纔是多樣化可以降低的風險。投資組合的全部要義在於,只要股票價格不總是同向變動,任何一隻股票的收益變動往往會被其他股票的互補性收益變動所衝抵。但系統風險不能通過多樣化來消除。

所有的股票,就像是市場這艘船上的貨物。船翻了,貨物就別想保全,勢必會遭殃。然而,大部分時候,除非爆發海嘯(泡沫,金融危機),船基本是不會翻的。因此股票價格的波動,很大成分上是由特定公司的特有因素所引起的。所以,我們還是可以用“投資組合”理論來進行價值投資,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中。

  • 我贊成20世紀早期傳奇投資家伯納德·巴魯克的觀點,他說:“只有騙子纔可能實現擇機出入股市。”20世紀後期的傳奇投資家約翰·博格也說:“我不認識有什麼人始終如一地做到了這一點(擇機進出市場)。

  • 1934年,戴維·多德和本傑明·格雷厄姆發表了一份面向投資者的宣言,該宣言直到今天都吸引了大量忠實信徒,其中包括傳奇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多德和格雷厄姆認爲,隨着時間推移,“價值”終會勝出爲了發現“價值”,投資者應該尋找低市盈率和低市淨率的股票。“價值”建立在當前實際情況而非未來增長預測的基礎上。

  • 要注意防範風靡一時的高市盈率股票中存在的風險。盈利增長尤其難以預測,因此持有低市盈率股票會好得多。如果增長性得以實現,那麼盈利和市盈率將可能雙雙上升,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雙重益處。購買高市盈率股票,其盈利增長未能實現,會讓投資者遭受雙重打擊。盈利和市盈率將雙雙下跌。

  • 較小市值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其收益率往往高於由較大市值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

  • 已有人提出兩個可能的原因,以解釋爲何股價運行中存在着趨勢:第一個原因建立在行爲金融學的思考之上;第二個原因是市場對新信息反應遲緩。

  • 定期等額平均成本投資法(定投)可以降低股票和債券的投資風險

定投可以削減你的投資成本,每個月在股票或基金的相對低位購買,在市場波動環境下,定投可以確保較高的收益。有些投資顧問不是定期等額平均成本投資法的粉絲,因爲如果市場徑直往上漲,這種投資策略並非最優選擇。但是,它的確提供了一份相當好的“保單”,可以使你免受未來股市行情糟糕時帶來的衝擊。此外,這種策略確實會讓隨不當行動而來的悔恨之情減至最低。

  • 只有那些準備近期賣出股票的人,看到股價上漲,才應該高興。未來可能購買股票的人,應該非常喜歡股價下跌纔對。

在市場暴跌之後,通常是買入的好時機。

  • 如果有可能,要保留一小筆儲備資金(先投資於貨幣基金),若市場急劇下跌,便可以用這筆資金趁機額外買入一些基金份額。

  • 市場下跌後必然會漲回來(不過,這未必適用於個股)。

  • 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永遠不要承擔與你的主要收入來源相同的風險。

雞蛋要分開放

投資心理學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下結論認爲:損失令人厭惡的程度2.5倍於等值收益希望擁有的程度。換言之,損失1美元的痛苦是獲得1美元快樂的2.5倍。

有意思的是,這兩位心理學家發現個人在面臨損失確定的局面時,極有可能放手一搏。思考下面兩個選項:(1)確定損失750美元。(2)有75%的可能損失1000美元,25%的可能不會遭遇任何損失。注意,兩個選項的期望值完全相同,也就是說,都有750美元的損失。但是,幾乎90%的實驗對象選擇了第二個選項,準備賭一把。面對確定損失時,人們似乎表現出了追求風險的行爲。

有一個有意思的心理測試。流感爆發,可供採取的措施有A/B兩個方案:如果採納方案A,會有200人得救;如果採納方案B,600人得救的概率是1/3,無人得救的概率是2/3。

首先請注意,兩種方案中獲救人數的期望值都是200人。但是根據前景理論,當人們思考這兩種方案可能帶來的益處時,他們會厭惡風險。不出所料,大約2/3的實驗對象回答這一問題時,會選擇方案A作爲更可取的方案。

但是,假設我們以另外一種方式框定這個問題:如果採納方案A*,會有400人死亡;如果採納方案B*,無人死亡的概率是1/3,死亡600人的概率是2/3。

請注意,選擇A和A以及選擇B和B全都等值。但是,第二次框定後的問題,是從人們遭遇死亡風險的角度進行描述的。當問題以這樣的方式被框定時,超過75%的實驗對象選擇了方案B*。這既證明了“框定效應”的存在,又證明了人們在損失值域內追求風險的偏好。當醫生面臨爲癌症病人做出治療方案選擇的決策時,如果問題以存活概率而非死亡概率的方式陳述,醫生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