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盒馬生鮮等超級新零售業態的入場,傳統農貿市場會消失嗎?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和電商生鮮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去超市,或者選擇在家等生鮮送貨上門。菜市場也早就被打上了髒、亂、差的標籤。我們現在在討論五年後傳統的菜市場是否會消失,但是我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近些年已經有很多的菜市場關閉了,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北京,曾並稱爲京城四大菜市場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和朝內菜市場相繼關閉或遷移;

  在天津,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服務周圍數千人的長春道菜市場2014年被關停;

  在杭州,陪伴了蕭山人近10年的小南門菜市場2016年關門停業;

  在上海,2017年3月,知名的百年菜場唐家灣菜場正式與市民“說再見”……

  在2013年曾報道,8年時間裏,鄭州市區內農貿市場的數量減少了一半。

  

 

  菜市場在連續的關閉或者拆遷,這個是因爲什麼呢?因爲電商和超市的衝擊嗎?

  

  電商和超市的衝擊有一部分,但是單純電商和超市的衝擊其實影響還是比較小的,主要是針對年輕的客戶,因爲這些人羣對於品質還有消費體驗的要求更高,而菜市場的品質難以保證,同時消費環境相對來說會差很多。但是呢,電商、超市的菜品大多都是價格固定,難以比較新鮮程度的菜品。這個是電商、超市難以比上菜市場的一點。

  

  同時農貿菜市場可以說是社區服務業最重要的業態之一,農貿菜市場彙集各類的食材,比起電商、超市的會更便宜,更新鮮,有更多的選擇性(在菜市場,大量菜攤隨你任意比較,可以挑最中意的一家,然後選擇你最中意的那一顆)。

  

  除此之外,在中國,農貿菜市場還附帶着社交元素,是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景。老頭老太太去農貿菜市場除了買菜划算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是一個社交空間,同社區的人在這發生交集。

  

  農貿菜市場在很多的城市還是一個地標,可以作爲旅遊區開發的,例如歐洲最大的菜市場,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博克利亞市場;又例如我國廈門市的第八農貿市場(人稱八市),都是很多遊客來了必去的地方。因爲這些農貿市場不但是生活體驗,文化的展示,同時還有着很多本地的小吃在周邊。

  

  顯然,城市是離不開菜市場的,但是髒亂差的現象也是需要改善升級的。未來的農貿市場會怎麼發展呢?我想可能會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加強文化屬性、作爲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

  2.發展平臺經濟,發展B2B,反向供應鏈模式;

  3.環境、品類、服務升級,打造社區商業綜合體;

  4.發展新零售,依靠大數據,鏈接商戶與消費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