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RNOSE 寫字心得(彙總)

寫在原文之前:

我的鋼筆之路,就是從一次偶然讀了下文轉帖開始的。

需要靜心思考時、遇到困境時都會安下心來寫一頁鋼筆。

源貼發佈於2012年,一直收藏的源貼地址現在已經無法打開,而即使強大如GOOGLE 也已經無法搜索到源帖信息或者轉發信息(可能正如作者自己所說,這樣的類別比較冷門)

本着分享精神,現轉存源貼內容(原文配圖已無從尋找),未知作者現今如何望安好!

——————————————————

第一講 前言&大綱

1 書寫態度

問題的核心是:你是打算爲了把字寫好,還是爲了把字寫好的同時將寫字當做一門修養或是藝術。

大部分書法學習者都處於“工匠”的階段,只有經過幾十年的堅持和訓練,纔可以稱之爲“藝術家”,這急不來,只有靠時間來沉澱。兩種態度沒有優劣之 分,只是導向不同而已,所以選擇哪個都是可以的,根據興趣,擇適己者而爲之。

2 筆墨挑選

結合上面的第一點,來說說心態對工具選擇的影響。

對於鋪天蓋地的開箱和曬筆,說實話,我不反對,但是有些倦的感覺。把自己買到的好東西分享出來是一個非常好的事,但是也不排除帶有一些炫耀的心思, 這一點在其他物品的分享中無傷大雅,但是對於文具、筆類,如果不是千元和萬元級別的收藏筆的話,光分享它的“觀感”是不具有多大意義的。相比較而言,分享 “手感”“書寫感”纔是重點。比如,這支筆寫起來很流暢,這支筆比我之前買的**筆要粗,等等。而不是,我今天買了一支***筆,我也是有**的人了,等 等。

懂行的人中,有些人喜歡國產筆,有些人喜歡歐美筆,有些人喜歡日本筆,這其中不僅僅是價格、品牌或者面子問題,而是本質上這三類筆的製造工藝有區 別,而這工藝也並非有好壞之分,而是和各地區的書寫習慣有關的。爲什麼?因爲字體不同。這也就是爲什麼同樣的F尖,日本筆和歐美筆的粗細不同,這也就是爲 什麼國產筆不用F,M等來區分粗細,而叫:粗,中細,細。擴展開去,用歐美的本子的人會發現橫間距很窄,比如Moleskine,橫線本寫中文就覺得太窄 了,日本的MUJI的本子也是如此,橫線間距非常窄,因爲人家寫字母和日語假名都是非常小的,而我們呢?我們的橫間距標準高度是8mm,因爲我們寫的是方 塊字,比較大。

好了,接下來說說最近流行的筆。爲什麼大家都覺得國外的筆寫起來舒服?特別是筆尖?因爲國產的明尖筆出墨量稍大,筆尖沒有那麼緊,特別是金尖筆,很 軟,寫的時候容易下墨,容易讓人覺得寫完了不容易幹。而歐美的筆呢,筆尖比較緊,一般是鋼尖,他們要寫英語字母都是很小的那種曲線,要是下墨量大就都凝在 一起了,所以他們的筆尖粗細和我們的暗尖筆相近,而他們的金尖筆也是出墨量比較大的。

接下來是墨水。

太多的人來問我用什麼墨水,什麼墨水不堵,什麼墨水顏色好。其實哪有這麼絕對的事!一支筆寫得順暢與否,有多種因素:天氣,溫度,筆的質量,墨水的 質量,使用習慣。你把鋼筆頭朝下塞在包裏,從寒風凜冽的大馬路上進到暖氣十足的寫字樓裏開始一天的工作,然後發現墨水漏出來弄得到處都是,你能怪筆質量不 好嗎?還是墨水不夠聽話?那是熱脹冷縮好嗎!你看到很多好看筆這也想要那也想要最後都買了,給每支都打了墨水弄得和水彩筆一樣斑斕,然後每到寫字時就開始 選擇障礙不知道用哪支,過了個把月發現綠顏色的一直沒用過趕緊拿出來寫,然後發現出墨斷斷續續,你能說是筆太含蓄嗎?還是墨水不夠瀟灑?那是你太久沒用人 家沉澱了好嗎!

所以,我就一個建議:日常用筆不要超過2支;一支筆配一瓶墨水,一支筆長久用一個牌子的墨水,儘量不要換墨水,換的話一定要把筆拆開來洗乾淨。

要是寫在紙上容易洇墨,那是紙張的問題,換紙就行。說到底,筆墨紙都是次要因素,不需要多講究的,真正寫得好的人,用什麼筆都能寫,我還見過用螺絲 刀蘸墨水寫字的,用拖把在地上寫字的,到哪兒都能寫好。

3 答網友問

經過對問題的歸類,我發現有三塊大家很感興趣:

1)筆墨問題,諸如:買什麼筆好啊,什麼尖好啊,什麼墨水好啊,怎麼筆堵了呀,有不堵的墨水嗎……

2)練字問題,諸如:練多久才能練好啊,怎麼才能看出來字帖的筆鋒啊,英文字怎麼寫纔好啊……

3)選貼問題,諸如:買什麼字帖能寫出你這樣的字啊,我剛入門選誰的好啊,適合女孩子的字體有哪些啊,買鋼筆字帖還是毛筆字帖啊……

第一個問題在上面已經說過了。第三個問題將在“選貼”一講中專門闡述。

這裏接下來講宏觀層面的練字事宜。具體的在以後章節講。

1)練多久纔夠

喜歡寫字的人,練到八十歲,都不會覺得夠的。對我來說寫字是讓心安寧的方式,拿起紙筆有一種難以抑制的熱愛,你要問我練多久纔夠我恨不得說:如果每 天就是喫喝拉撒寫字睡覺就好了。但是現實就是每天不會有太多時間寫字,睡前擠出的那點時間還得分點兒給看書。所以,大家懂的,先生的教導:時間就像海綿裏 的水,只要願擠,總會是有的。

如果你想盡快矯正字形,在日常生活裏寫得好,那很簡單,也很難——買一本鋼筆字常用字帖,一般是3500字,也有7000字,吳玉生或者田英章,每 天臨摹一小時,堅持兩個月,會初顯成效。然後就由不得你了,爲什麼?科學證明養成一個習慣需要63天時間,所以你只要逼着自己堅持兩個月,往後的日子你想 不練你的手都不會聽你的。這個我親身實踐過,絕對有效。

如果你要把寫字當成藝術,那你得先了解漢字結構和基本筆法,從毛筆入手,體會其奧妙。在後面的章節我會着重講這點。那你可以找些視頻來看,看看毛筆 中的提筆和出鋒輕重是怎麼控制的,有助於硬筆書寫。

2)英文字怎麼寫

英文字我唯一的基礎就是英文課每節課抄單詞的作業,有專門的英語本,不過初學英語時,老師也是規定練習26個字母寫法的,練了起碼半個學期。比起中 文,英文簡單多啦,但是英文的字體有很多,真正要寫好看的話是要學習字體的,不像中文,字體間差別再大不過就是篆書和楷書的差別。我只會寫普通的英文字 體,個人感覺它的宗旨就是:字母大小,形態要統一,比如a和d你寫的時候,兩個圈圈部分是要一樣大財好看的。英語的練筆和中文一樣,可能需要顛倒筆劃。

想練英文的,去買一本學生用的英文本,每天練習寫26個字母,堅持兩個月。

3)軟筆和硬筆的聯繫

古人,用毛筆寫字,我們,用毛筆外的筆寫字,本質是一樣的,如果王羲之那時候有鋼筆他肯定也會用鋼筆寫,然後就少洗幾池子墨了。這是一個工具演進所 帶來的變革,從書寫難度上來說,肯定是毛筆難度大,筆的柔軟度能賦予比劃更多的可能性。毛筆中很多用筆的方法在硬筆裏都省去了,這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毛筆 基礎,然後懂得融會貫通,那硬筆很快能上手,但不保證寫得好看,還是需要練習的。

所以,想把寫字當藝術的,儘量從毛筆開始吧,有益無害。再次強調:毛筆寫得好,不代表硬筆能寫好,方法需要融會貫通然後加以運用,而且硬筆練上好一 陣才能達到效果。龐中華和田英章就是那軟筆硬筆都很厲害的人,大家可以選他們的貼看看。

第二講:入門選貼方法 

一 選貼要點

1 碑帖

我們現在能夠買到的貼,有兩種,一種是原稿,就是真跡,一般存於各大博物館,有的帖子是將其影印下來,保持原貌。還有一種是碑帖,是古時候書法家寫 完一幅作品,然後由專業的工匠把它刻在石碑上,我們現代人把石碑拓印下來,成爲碑帖。這兩種形式的帖子都可以用來進行書法臨摹,有的人買到後,發現其中有 的頁面上字不清楚,甚至少了很多字,就以爲是印刷質量有問題,其實是原作有缺損,而保持原樣的結果。這纔是真正的原帖,大家要買的話,不要選擇任何的“無 缺字本”“放大本”等等,要買那種保持原樣的,然後最好在邊上的空白處有印刷文字作註釋的。

有的網友問我,買來的碑帖都是毛筆字用的,鋼筆怎麼臨?我的回答就是:通用。

2 普通的鋼筆字帖

有的人想趕快寫好鋼筆字,想求捷徑,可是任何事都沒有捷徑,有的只是不同的方法。那我的建議就是,直接買現代書法大師的鋼筆字帖,推薦吳玉生,田英 章,龐中華,黃開誠,丁永康。

插一句,對於描紅這個問題,我與很多人持相反意見:我認爲,描紅很有必要,在格子裏寫很有必要。特別是在初期的時候。我小學五年,語文老師發給我們 每週的練字作業,是一本牛皮紙封面,內頁爲黃色的,上海市統一的書法練字本,每個字有示範,右面兩個給你描紅,再三個方格子讓你自己寫。我跟老師學習毛筆 字時,那一整年都在方格子、米字格里練習,這些在書法練習後期是不需要甚至不允許做的事,但在初期非常有必要,它教會你如何“規規矩矩”寫字,只有事先懂 得如何規矩,才能在後期學會如何開拓自己的自由風格。不然的話,你只追求自己的風格,那不叫自由,那叫散漫。

描紅切忌機械進行,一定要想,爲什麼它這筆這樣寫,和自己寫的有什麼區別,然後自己再徒手寫,就會有進步。描紅最多三個月,認真的三個月就夠,往後 一輩子不需要再做這個事。

還有的人認爲,寫字嘛,有自己的風格就行了,臨寫古人的字,寫出來都是一個樣子,一點沒有自己的風格。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但是我可以轉述書法大師 的回答:

“臨帖是學習、是借鑑、是繼承、是汲取,是一名書法家或者書法研習者終身的工作,無論是誰,也無論其書法和書名達到了怎樣 的高度,取得了多麼高的成績,他都不能說自己不需要再臨帖、不需要再向古人學習了。大凡是認爲自己不需要臨帖,或是認爲自己應該出貼了的,都是一種荒誕和 無知。”——田英章

二 楷書四大家簡介

練習書法並不嚴格要求從楷書練起,喜歡行書的可以從王羲之的貼開始,這些都沒有固定要求。但是從打基礎的角度,以及現代人的寫字習慣要求來看,從楷 書練起是比較好的。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個人的帖子如何選?請參考以下方法:

1、追求端莊峻險,選歐陽詢;

2、追求雄渾厚重,選顏真卿;

3、追求清勁瀟灑,選柳公權;

4、追求典雅秀美,選趙孟頫。

而這也就是這四大家的書法風格,大家買帖子時到書店翻一下,就深有體會了。

在此,我推薦各位學習楷書的,使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入門,或者歐陽詢的《九成宮》入門。

市面上也有很多講解四大家的字的教程,裏面會標明每一個筆劃的走勢和書寫要點,這類書可以買一本看看,就能對筆鋒有所瞭解,而不是從頭到尾一個輕重 在那裏寫了。

有一點基礎的朋友可以選擇趙孟頫的楷書,他的楷書有很大的特點就是讓人覺得用筆剛中帶柔,看久了會覺得筆劃就要連成行楷或者行書的感覺。我很喜歡他 的字中具有的那種流動感,特別溫潤的感覺。

三 臨帖注意事項

買帖子切勿貪多!

臨摹一幅書法作品,過程中有兩道非常重要的步驟,在對原帖進行模仿練習時,我們稱之爲“入貼”,模仿到一定程度,然後寫出自己的風格,叫“出帖”。 在一本帖子出貼前,有好多事可以做有好多好多的努力需要付出,所以不要一下買很多貼,因爲可能你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在一本貼上下功夫。

一本帖如果是單篇古文的話,少的也就三四百字,而這三四百字可能需要你練上三四千字甚至三四萬字才能說是到一定程度。我一般二十幾個字要寫好幾小時 幾十頁紙。據ye大說,他有時候一個比劃都要寫上好多張紙,所以,各位愛好者,踏實和努力纔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講:握筆姿勢&漢字基本筆劃講解

一 握筆姿勢

1 正確的握筆姿勢講解

第一種

 

寫字初期,特別是小朋友們寫字,手小,最好採用這種握筆姿勢,該握筆姿勢稱爲“鉗狀”。

握筆方法: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筆頭1.5到2釐米處,中指第一個指關節“抵”在背部。

這種握筆姿勢的好處是:特別便於練習筆劃,容易發力,容易橫平豎直。

學習寫字初期,用這個姿勢,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基礎很牢靠。並且,這個姿勢有後遺症,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中指有一個凸起的繭。

第二種

 

這個是不但標準而且最合適練字、寫字的握筆姿勢。建議大家習慣去用它。

握筆方法:放鬆手部,將筆擱在虎口處,然後拇指和食指輕輕“涅”上,同時食指比拇指往筆尖靠近1釐米,彎曲食指,有一種“勾”住筆的感覺。此時原先 靠在虎口處的身會順勢往食指方向移動,就是最佳位置了。

這個握筆姿勢的好處是:運筆靈活,省力且容易掌握輕重。寫字時不同於上一種握法的拇指和食指一同發力,而是,基本靠食指掌握帶動的力量,拇指跟進爲 其保持平衡和穩度。

不良握筆姿勢的影響:

我見過的極品握筆姿勢有:筆身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的,手掌握拳狀握筆的,用拿毛筆的姿勢握筆的,筆與紙垂直的握筆的…………不一而足。

不良握筆姿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你寫得很累,時間久了養成習慣,就算你天天臨帖十小時你都很難練出和字帖相像的字。當然,不排除有些很了不起的人,他 們用能用自己的方式,甚至左手,甚至口含筆,甚至腳寫字(這些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很尊重他們。)能寫出非常好看的字,但是這裏我僅僅先探討一下普通握筆 姿勢的相關內容,來了解一下大多數人所適合的方法。

所以,各位還在用錯誤握筆姿勢的朋友,願意的話改一下吧。雖然還有很多種,但是我這裏列的兩種是推薦給你的最合適的,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2 永字八法&漢字基本筆劃

其實這個標題取“永字八法”即可,因爲它之所以成爲八法,就是因爲它包括了漢字的基本八個筆劃“點、橫、折、豎、鉤、提、撇、捺”。

關於永字八法的東西有很多,上面的這個提法是比較新的,古代的用語有些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補充知識,這裏僅僅點到爲止。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筆劃越少的字反而越難寫。這是真理。因爲筆劃少難以佈置結構,一不小心就寫砸了。所以對待簡單的字要更爲細心與踏實。現在, 請你拿出一張紙,寫一下“永”字,和這張圖對比一下,一樣嗎?

那是不是寫好這八筆就所向無敵了呢?當然不是,漢字中,光“點”這一筆,就分單點、雙點、三點、四點,而一個個筆劃組成一個個單字,一個個單字組成 一個個詞語,然後是句子,段落,文章……所以,從最基本的做起,積累起來纔是長久要做的事。

那到這裏,有朋友要問了:寫的時候不會控制輕重怎麼辦?這個問題自己埋頭琢磨是無解的。建議大家找一點視頻,最直觀地感受老師教學的寫法,最好是毛 筆字,看看他們的“提按”、“出鋒”。這個在專業上叫做“筆力”,寫字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在線條中表現多樣性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毛筆 筆鋼筆更能顯示筆力,所以硬筆書法愛好者看一看毛筆書法的視頻,絕對能有豁然開朗之感。

3 有關臨帖的一些補充的話

不建議大家臨“狂草”的帖子,草書是表達心事的途徑,很大程度由寫字人的心情決定,不是模仿而來的。況且,肯定有很多人在拿到草書後都看不懂人家在 寫什麼,那臨了有什麼用呢?所以,楷書或者行楷入門較好。

有些朋友看到帖子上的筆劃,比如“豎”,人家用的是“垂露豎”,筆劃末端有一個“收”的步驟,不會寫,於是就去反覆描,反覆畫出這樣一個效果,這是 極其不可取的。書法最大的禁忌,就是寫完了然後回頭描、改。遇到兇一點的老師想要打你的心都會有的。“懸針豎”和“垂露豎”這類筆劃都是靠寫的時候一氣呵 成的,還是回到上面,建議大家看視頻,y版的三講視頻已經很靠譜了。看完後自己試着寫,反覆練,漸漸就能養成這樣的習慣。

還有人問,毛筆的貼字太大,不知道怎麼轉換爲鋼筆寫法,能不能直接用鋼筆貼?答案:可。我回頭看看前兩講,似乎有些地方是搞得太藝術了,對於日常生 活來說,沒有人會在乎你寫的到底是那個碑帖上的字或者書法家的臨摹,爲了把字些好看,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方法,臨摹當代硬筆書法名家的字帖就是個好主 意。推薦黃開誠、丁永康。他們寫過一些古文篇目,比如《愛蓮說》、《墨池記》,或者是古代的修身養性的文章。非常非常漂亮的楷書鋼筆字,大家可以選用。

祝大家練字愉快!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