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乳企如何迎來下一個風口?

文|易牟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後疫情時代,奶企的春天在哪裏?

近兩日,蒙牛乳業(02319.HK)動作頻頻,先是公佈了盈警預期,又宣佈要發行債券融資,緊接着國際知名投行紛紛對其進行積極評級,股價一日上漲5.48%,一連串操作令人眼花繚亂。

具體來看,公司預期2020年上半年可比收入會實現正增長,但是由於第一季度疫情衝擊疊加額外增加成本,所以淨利潤會同比下降45%~60%。而發行國際債券方面,數額還沒確定,擬用於爲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及一般企業用途。

除了盈警,蒙牛乳業在這段時間還有四個關注點。第一,被納入恆生國企指數,6月8日生效。第二,股價自3月份以來呈上升趨勢,近段時間更加明顯。第三,與京東昇級合作618,計劃三年成交額超200億。第四,品牌代言人羅志祥和肖戰紛紛陷入負面輿情漩渦。

這意味着,到底是蒙牛的奶變得更好賣了,還是乳製品的春天來了?

液態奶和奶粉聚焦,去庫存成爲主旋律

從財報與數據上來看,近一年來蒙牛其實主要在做3件事——聚焦、去庫存、造品牌。

1、聚焦

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出售君樂寶股權與海外併購上。

2019年,蒙牛以40億元的價格出售了君樂寶的股權,這被視爲一個斷臂的舉措,也因此導致2020年雙千億的目標難以達成,進一步與伊利拉開了差距。

但是過去這些年,其實蒙牛對君樂寶一直是放養狀態,作爲河南的一大支柱奶企,君樂寶的業務和蒙牛有諸多重疊業務,但是又沒辦法更好的融合,所以乾脆放生,順便優化ROE和淨利潤,把更多資源傾注在對“中央軍”的培養上。

所以我們看到,2019年財報中蒙牛把售賣君樂寶的收入計入奶粉一項,這也大概率意味着蒙牛在降低自身體系的權重,將這一部分業務交給旗下的雅士利來承擔。

於是,聚焦液態奶更加成了一大重點。

比如,在蒙牛的營收佔比中,液態奶一直保持85%以上的權重,但是冰淇淋和其他乳製品,在2019年營收分別下降了5.95%和14.95%,收入構成各自下降了17.91%與25.76%,這表明蒙牛未來的下注重心,進一步迴歸到液態奶。

圖片11.png

但是,和底蘊雄厚的伊利相比,蒙牛在產業鏈上並沒有什麼優勢,從增長速率來看,伊利甚至要更甚一籌。爲了在液態奶方面進行追趕,蒙牛2019年對價6億澳元收購澳洲第二大奶企LDD,加快液態奶與進口奶的步伐。

圖片12.png

而在此之前,蒙牛集團更是進行了多次海外併購,比如2016年4月以3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乳企Burra Foods 51.35%的權益,又在2017年3月又與新西蘭AsureQual-ity集團及Theland Tahi Farm聯合簽署特侖蘇新西蘭專屬牧場合作協議,2019年9月蒙牛收購澳洲有機奶粉企業貝拉米100%股權。

2、去庫存

在這一次業績盈警中,蒙牛將利潤的大幅度下滑歸結於疫情和額外的銷售成本,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去庫存戰略。

從股價表現和評級來看,投行和機構也挺買賬。

因爲,對庫存的處理能力大概率決定了一家奶企的營運能力和未來成長速度。

舉個例子,蒙牛在過去三年進行了多次海外併購,按照奶企的週期計算,2020年正是一系列收購案釋放出產能的時候,既然上游和中游的產能上來了,那麼下游的銷售也要跟得上纔行。

實際上,這一塊正是蒙牛的短板。

根據ifind數據顯示,蒙牛從2017年開始營業週期從46.44天增長到了2019年48.94天,相比來看,伊利的營業週期僅僅47.64天。除此之外,存貨週轉天數也由31.52天延長到了34.18天,幾乎是三天的時間。

圖片13.png

如果庫存持續惡化,它造成的結果就是——上游和中游的產能跟上來了,但是下游的銷售乏力,最後堆積庫存,形成惡性循環。

不要小看存貨,實際上食品飲料行業對庫存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乳製品行業,液態奶的儲存週期往往只有幾個月,本身存貨週轉天數的延長就是一個隱憂。舉個例子,2020年Q1常溫液奶受疫情影響,高端白奶的春節送禮需求弱化,傳統線下渠道受阻,結果導致伊利在Q1的收入同比下降10.71%,佔比最大的液奶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9.0%。

所以,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以蒙牛和伊利爲首的乳製品品牌也不可避免的開始了價格戰,主要產品的價格都進行了下調。

圖片14.png

所以,蒙牛在半年報中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其實是在爲銷售和去庫存而做努力,而這正是投行與機構關心的一項重要指標。

3、造品牌

中國不缺乳製品,缺的是優質乳製品,根據Euro monitor的數據,2019年中國乳製品行業規模增速是5.5%。行業增速只有5.5%,行業雙龍頭中的伊利和蒙牛都是14%,這背後勾勒的故事是行業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而且是迅速地在向龍頭集中。

打造品牌,一直都是衆多奶製品企業的永恆主題,也是奶企一大待開發的“寶藏”。

根據CTR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蒙牛和光明電視廣告投放量同比大增,伊利同比下滑。其中,伊利投放次數和總時長同比分別下降34.84%和33.78%,投放策將趨向保守,同一口徑下,光明同比增長27.54%和56.31%。

圖片15.png

相比於二者,蒙牛則更加激進,投放次數同比增長125.96%,總時長增長173.09%,同比出現大幅上升,快馬加鞭追趕伊利。

蒙牛的核心產品是普通白奶、特侖蘇、純甄、真果粒等,二季度以來,蒙牛開始對特侖蘇進行夢幻蓋全新升級,一方面通過新老產品的價格分佈實現了銷量的快速攀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核心品類的產品結構。

當然,也正是這一種激進的投放策略,使得蒙牛的額外費用進一步上升。

後疫情時代,行業如何走向春天?

2020年,疫情衝擊各行各業,但實際上疫情對於乳製品行業的影響並非全是負面。

比如,抗擊疫情過程中,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關注和提升免疫力的需求在增強,對於乳製品行業其實是一個利好。蒙牛朱屹東在接受採訪時說,乳品行業從四月份起開始恢復,五月份的數據已超過去年同期。

也就是說,在行業全面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疫情對行業的負面影響已經最大程度的降低了。

用腳投票的股市,或許能夠更好的佐證這一點。截止6 月8 日,申萬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行業漲跌幅排名第二,上漲22.81%,僅次於醫藥生物(+25.48%),而在食品飲料行業中,乳品子分類漲幅居前列。

圖片16.png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國產乳製品實質上正迎來一個風口。

短期來看,成本的降低有利於提高毛利率,以伊利的液態奶爲例,2019年總成本佔比中,直接材料成本達到87.9%,而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分別爲3.05%和9.19%,也就是說材料費用幾乎決定了液態奶的成本。

圖片17.png

按照常規邏輯,國際疫情的蔓延會導致資源生產國商品價格的上漲,但是中國的鮮奶很大比例上來自於本土,而且由於國際貿易受阻新西蘭、澳洲、歐洲等地的鮮奶價格一度大跌,甚至在疫情期間還出現了將鮮奶倒掉的現象。

截至2020年 5月 13日,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爲3.56元/公斤,環比繼續下滑,原材料的下跌給了奶企持續的盈利空間。

圖片18.png

在這一方面,蒙牛旗下有上市公司現代牧業,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也是中國首家採用大規模工業化散欄式乳牛畜牧業務模式的公司之一,可以爲蒙牛提供原料和資金對沖。

中期來看,國內低溫乳製品和巴氏奶增長迅猛,以蒙牛、伊利、光明爲代表的奶企持續受益。以蒙牛爲例,據5月28日蒙牛乳業盧敏放介紹,4-5月蒙牛整體銷售呈雙位數增長,其中巴氏奶(鮮奶)銷售增速超過100%。

並且,根據凱度數據顯示,上海巴氏奶的滲透率達72%,顯著高於全國的31%,這表明隨着消費與居民生活水平的升級,巴氏奶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高。

圖片19.png

這一點與奶粉的高端化類似,在新產品與新消費趨勢的加持下,更能給乳企帶來新的活力,這是過去十幾年來中國乳製品行業被驗證的規律,所以從中期考慮,在細分品類的加持下,乳製品行業也迎來在一個持續的上升通道。

而從長期來看,乳製品行也的增長邏輯並未改變,2019年中國乳品人均的消費量是35千克,在歐美國家是超過100千克,相比來看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以伊利和蒙牛爲例,2019年二者的增速都達到了14%,這個增速看來或許不以爲然,但是它的前提條件是,兩家公司的規模都已經奔千億去了,即便是百分之十的增長也意味着幾十億的營收增加。

結語

蒙牛的盈利預警並不是行業個案,伊利在Q1歸母淨利潤也下滑了近50%,作爲三強之一的光明乳業也遭受巨大沖擊,但股價自3月20日後接連衝高,重回2017年的小巔峯時刻。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疫情影響已經逐漸遠去,後疫情時代,下半年的增長才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乳企三強的格局會與股價的走勢呈正相關嗎?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