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卻始終沒有別人混的好---我覺得是“認真”的問題

【感悟】你很努力,卻還是沒有別人優秀?



學習從來都不是看誰學的時間長誰就優秀,學習如此,生活亦如此。看你是否真的努力是看你付出的有效時間是多少,而不是花多少時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愛因斯坦也說過,成功=勤奮工作+正確方法+少說廢話。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卻還沒有別人優秀的時候,那麼請你停下腳步,好好的回憶一下你是否存在以下幾點誤區。

1.你看書的時候會想這兒想那兒。

你看書的時候容易分心,一會兒想想待會和小夥伴到哪兒玩,一會兒想想待會看哪部韓劇,一會兒想想待會看哪場球賽。這樣你看一小時的內容,別人15分鐘就看完了。試想你這樣的學習效率,即使再看兩小時,三小時,也比不過別人心無雜念地看一小時。

所以你所謂的覺得自己學習時間夠長,其實真正的有效學習時間很短;你所謂的覺得別人比你聰明,其實是別人比你更專心,更投入罷了。

建議:

準備一本本子或者備忘錄app,專門記下自己需要做的事。這樣看書的時候你便不會擔心待會把哪件事忘了,你便可以心無旁騖的看書了。看完書你再一件一件的去完成,完成的事再從本子上劃去,這樣就非常的有條理。請你記住做一件事就不要三心二意,不然不如不做,因爲你不僅耽誤了正在做的事也耽誤了你所想的那件事。


世界上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

2.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還不會。

從小到大,大大小小的考試,那些成績優秀的同學總是能夠從每次的考試中彌補自己的不足,而那些成績平平或成績差的同學雖然知道每次考試中錯了哪些題,可是下次考試還是不會。

這是爲什麼呢?不是因爲別人比他們聰明,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根本不端正。他們害怕那些自己不會的題目,害怕那些需要反覆思考的題目,所以他們逃避,甚至自我安慰“這些題目不會考,這麼難的題目,我不會也沒事,很少有人做出來”。

所以如果你也這樣的話那麼你的失敗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爲你始終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你不會的東西還是不會,日積月累你不會的就會越來越多,你就永遠落後於別人。

建議:

勇敢面對自己不會的題目,不會的問題,不會的知識,面對那些自己學起來喫力的東西,那些纔是你真正需要掌握的。

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學習,我們在不斷探索着,不斷完善着自己,那些我們感覺討厭的東西很可能恰恰是我們所欠缺的。正如有一些東西很難喫,但是卻很有營養。例如:苦瓜很苦,但是它能清熱解毒,養顏嫩膚,降血糖,養血滋肝,明目,用於中暑發熱,牙痛,泄瀉,痢疾,便血等。

所以,不要再抗拒你不會的東西了,只要你認真地學,量到了一定會有質的飛躍的。有一天你會覺得你從前不會的東西其實學會了很簡單,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世界上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

3.你還在漫無目的的看書。

小學努力爲了小升初,初中努力爲了中考,高中努力爲了高考,大學努力爲了工作,工作努力爲了未來。沒錯,我們都在這樣的循環着,好似沒有停下腳步來休息片刻。

可是總目標有時候很抽象,時間長了會產生只要坐下來看書學習就是在努力的錯覺,可能你絲毫沒有進步,你卻還以爲你在努力。因爲你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而且好衡量,量化的目標,你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很多時候你感覺自己在原地踏步,甚至後退。

建議:

細化目標。用專門一本本子記下自己長期的總目標,然後把目標細化,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把每一個小目標達成,最後總的目標也就水到渠成了。因爲你小的目標的不斷實現爲你的總目標奠定了基礎。

例如,你打算大學畢業拿多少個證,那麼你一進大學就要規劃好你的學習,大學每個學年分別拿到哪些證。而不是你心中有目標,卻還在猶豫不決,還在想着玩遊戲,看電視。你如果在準備英語六級,那麼最初每大題錯幾個,哪項是自己的薄弱環節,然後着重學習那個方面,然後不斷檢測自己是否比以前少錯了幾題,自己要對自己的水平有個很清楚的瞭解,才能在複習中不斷調整複習重點和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世界上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

4.你總是爲自己找藉口。

你考證沒過,有沒有安慰自己“唉,運氣不好,抽到的題目太難了”。你爲什麼不反思一下是否自己掌握的知識點不夠全面?如果一個人總抱有僥倖心理,總是把自己的考試成績,成功與否,命運交給所謂的運氣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他一定無法做得更好。因爲他永遠無法做到全力以赴,他只會量力而行。

在這個只看結果的社會里,想要成爲社會上爲數不多的成功者,你只有比別人更努力,你只有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纔可能成爲那個鳳毛麟角,纔可能成爲別人口中的不公平。

建議:

如果你心中有夢,就不要給自己做白日夢的藉口。行動起來,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多看看簡書上牛人的學習方法,多請教論壇,貼吧上的高手,不要害怕被拒絕。


世界上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

5.你從來沒有嚴格要求自己。

我們從小到大有無數場考試,每次考試有難有易,有考得好的有考得差的。這時候你是見賢思齊焉,還是在和哪些“掉隊者”對比?你是否在安慰自己“還有比我考的更差的呢!沒事兒”。如果你一直是這種態度,那麼你始終沒有進步就不足爲奇了。

學生時代你如果只要求自己做一個成績中等以上的人,那麼結果很可能是,你成爲一個成績中等甚至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你永遠不會成爲那個佼佼者,你心中無所欲夢便不會靠近你。如果你要求自己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那麼,加之後天的努力和勤奮,你將離優異越來越近。

同理,畢業後,你始終給自己一個低要求,那麼你永遠不會成爲那個別人羨慕的人。其實只要你敢想沒有什麼事做不到的。學習和體育運動很像,你不斷地要求自己,就會發現其實你真的可以做的更好。

怕就怕我們根本就沒有爲自己設定那個目標,當別人達到那個高度的時候我們卻又在羨慕着別人。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尋找與出類拔萃的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斷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才能發現那個更好的自己。

建議:

從現在起,根據自己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多和優秀的人對比,與成功的人交流學習,以他們爲目標,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世界上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學習時也不要忘了反思,反思不會耽誤你的時間,反而會讓你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

記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困難,也沒有難以企及的夢想。如果你想要比別人成功想要比別人過得更好,你只有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纔可能靠近直到站到這個社會金字塔的頂尖。

對我個人而言,認真是決定我成敗的關鍵,因爲我永遠都是拿着及格的態度來敷衍自己,所以生活也就拿平庸的自己來敷衍我。做事認真是一種態度,認真一點,可能會花費你多一點的時間,但是,她卻可能給你將來帶來更大的效益和回報。一步一個腳印,走踏實了,人也就踏實了,生活也就變的踏實了,我想對自己以後的生活說,認真一點,專一一點,生活不會虧欠你。

我還想談點個人對於做事的風格,我認爲做事就一定要有意義,有意義不是說你做的這個事情一定對你的事業有多大的幫助,而是你做了,就好好做,有效率的做,不要求心理安慰,浪費時間去做一些讓自己心理舒服但卻沒有收穫的事情。比如學習,如果精神不好,就不要花時間在哪裏學習,但是又沒有什麼收穫,給別人造成的錯覺就是你每天都在學習,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但是卻一直沒有進步。原因就是你雖然花時間在哪裏坐着學,但是你並沒有學進去,因此這種事情是沒有意義的,與其這樣,還不如去幹點其他的事情。

給自己設定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以及每天的目標,這樣,你就知道自己每天該幹什麼了,該怎麼安排時間,怎麼去生活。如果你每天都有目標,你做事情就專心了,你不用擔心你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