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知的兩個誤區和如何提升

大部分人生活了一輩子都是碌碌無爲,對自己的處境無能無力,說到底,都是自身認知不夠,所以這次就說說什麼是認知,怎麼提高。

1、關於認知

1)什麼是認知?

簡單的說,認知就是見識,決定一個人的決策。常聽人勸架說“別跟他一般見識”,這裏的見識說的就是認知。

認知也是一個人的內在體現,你說的任何話,做的任何事都體現你自身的認知。

前幾天看一檔相親節目,女嘉賓是一個營銷公司的老闆,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會請保姆做家務。介紹完,一名男嘉賓馬上提出質疑,說不做家務的人,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他自己以後有錢的話依然會自己做家務。

認知沒有對錯,但是有寬窄高低,這個男嘉賓本身可能喜歡做家務,有了錢還自己做家務也沒問題。但是他表達的觀點就提現他認知很低,他說出來的話帶給我一種感受,如果他在古代是農民,突然做了皇帝,那麼還是會堅持每天種地。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做家務這件事上,鐘點工相對這個女嘉賓來說是具有比較優勢的,所以女嘉賓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什麼是比較優勢?比較優勢就是做一件事的機會成本低。機會成本又是什麼?就是當你做一件事而放棄做另一件事的收益損失。舉個例子,假如一個非常有名的畫家需要給自己院子除草,他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做完,但他兩個小時可以畫一幅價值一萬塊的畫,那他給院子除草的機會成本就是一萬塊。

2)認知從何而來?

兩種方式,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一個是身體經歷,一個是思想經歷。

你自身的經歷,不管有沒有過思考,在潛意識中都會形成你的認知。但是讀書不一樣,沒有思考的讀,是不會形成認知的。

2、怎麼提升認知

1)廣閱讀,帶思考

這裏的閱讀是有方法的,我們要儘可能的閱讀的廣一些,也要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閱讀,多瞭解一些不同行業不同學科的知識,可以拓寬自己視野,在和不同的人交流的時候也會更順暢。

現在的閱讀不僅僅指讀書,還包括一些不同平臺的文章,就像公衆號,或者一些博客網站、社區之類的,因爲現在碎片閱讀是一個很常見又很重要的事。快節奏的生活會讓我們產生大把的碎片時間,將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利用手機做一些閱讀,會極大提高閱讀效率。

有時候,通過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就會讓我們瞭解一個行業,或者對某個學科產生很大興趣,再繼續深入閱讀,瞭解不同的思維方式,擴展視野。

**有些問題一旦你知道原因,那麼解決問題就會容易些。**就像從某些書中我瞭解到人的意志力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當大腦中的能量不夠,你自控的能力也會下降,那你的情緒可能會隨之變差,做一些衝動的事。所以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及產生原因,就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式解決它,例如做一些運動,或者放鬆休息以恢復精力。

還有一點,通過閱讀可以讓你瞭解你生活之外的生活,好多事情無法親身經歷,但是通過閱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生活。

2)接觸不同的圈子

有個成語叫“耳濡目染”,就是說聽得多見得多了,不知不覺也會受到影響,影響的就是你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

各個行業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行業不同職位的人,思維方式也會有很大不同。

舉個例子,假如我是一個熱愛技術的程序員,當一個新技術出現,我的第一想法可能是新技術有哪些特性,是怎麼實現的。團隊負責人的角度看,他第一想法可能是團隊接入新技術的成本和接入後帶來的收益。產品的第一想法可能是新技術能不能更好的服務業務,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運營的第一想法可能是這種新技術產生的應用,會不會對用戶增長有利等等。

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角度會讓你極大提高自己的認知,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下都是你要有所思考,保持一顆好奇心。

那怎麼接觸不同的圈子?我推薦線上方式,線上可以通過一些平臺加入一些社羣之類的,類似知識星球這種付費社羣,雖然付費社羣大部分都是割韭菜,不過如果你能在衆多鐮刀中找到一兩個有價值的圈子,那你收穫就會很大。

線上也不完全一定要是付費社羣,關注某些公衆號也可以達到加入圈子的效果,就像我關注一些投資炒股公衆號一樣,每次發生熱點事件,都是可看他們對事件的反應,是什麼角度,非常有意思。

3、認知提升的兩個誤區

1)盲目迷信高級認知

有提高認知的意識是好事,但不能迷信,因爲牛逼的認知在你身上不一定適用,如果一味追求什麼高級認知,沒有考慮自身情況,那麼最終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假如我現在工資勉強能維持生活,但是我知道富人思維,用金錢買時間。在投資自己這件事上,花1000塊只要能學到10塊就是賺的,所以我不停投資自己,去參加各種付費活動,買各種付費的課,結果最後自己吃了上頓沒下頓,什麼認知對你都沒用了,這種情況就得先保證喫飽,再想別的事。

2)覺得自己認知高了,就到處和別人爭論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所以認知也不一樣。遇到和自己相反的觀點也沒必要就直接反駁,仔細想想別人爲什麼會是這個觀點。

假如你身邊朋友都是很有信譽的人,每個人和你借錢都準是歸還。同時另一個人的朋友都是愛佔便宜沒有信用的人,他借出去的錢就沒有還的。

這時你跟他說,當有朋友借錢時就放心大膽的借,不用考慮還錢的問題,那他可能覺得你是個傻逼。同樣,他和你說千萬不要借朋友錢,你可能也理解不了。

一個人認知的四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遠比知道自己知道重要的多,永遠保持一個空杯心態,纔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後知後jue」,微信搜索關注回覆「1024」,你懂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