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研發支出百萬,但技術依然到處滅火,問題究竟在哪裏?

一年研發支出百萬,但技術依然到處滅火,問題究竟在哪裏?

一年研發支出百萬,但技術依然到處滅火,問題究竟在哪裏?

一個公司養5個開發人員,一年的固定支出成本超120萬,而且成本在逐年遞增,是否有更好的辦法節流?

開發人員辛苦的加班工作,但是實際的統計發現,特別是大公司,開發人員的實際有效工作時間爲1~3小時,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各種會議、網上查資料、網上衝浪等。我曾經跟蹤過幾個大公司的開發人員,每週用於編碼的時間不超過20小時;

規範的落地是技術開發的難點,目前的現狀是有規範,落地難,導致開發到後期問題頻出,總會造成項目工期延後,各種小問題修修補補。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就是軟件規範沒有很好的落地執行手段。

說了這麼多,你有好的解決方案麼?下面就是我們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工作經驗總結

首先、規範落地是核心,規範包括開發技術規範、軟件工程規範、團隊協作規範、持續集成規範、高級技術建設規範、技術負責人提升規範。這個時候人工智能技術就派上用場了,傳統的規範落地靠文檔,靠開會,靠檢查和叮囑;人工智能時代,通過歸納和總結,自動實現規範的自驅動落地,把規範很容易在各個角色,各個員工之間實施起來,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增強了開發的質量。

一年研發支出百萬,但技術依然到處滅火,問題究竟在哪裏?

其次、規範落地後,需要溝通的地方就減少了很多,各個員工之間按流程自驅動起來;同時,在每個員工的機器上裝自驅動插件,自動提交員工的工作,自動提交代碼到版本庫,自動評估員工的有效工作時間,再加上領導的事後監督和管理,每個員工每天有效工作時間將超過6個小時,實現效率的翻倍;

最後、我們採用了4大措施保障,實現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1、任務精確到時

項目會按任務自動拆分到每個小時的完成,由於控制力更加精準,自然壓縮項目工期一倍以上;

2、智能軟件過程監管實現項目週期精確把控

系統自動檢測任務的完成狀況,無管理工作量;通過實時過程管理隨時發現其中的任何問題從而進行各種開發效能的糾偏;每週進行項目的驗收和問題的整理,確保可控;通過這些措施,實現每個工作的效率提升,實實在在降低成本;

3、按需選擇更多自動化方式提升開發效率和軟件品質

自動化測試,讓開發質量提升;自動化複測,上線批量自動化測試,防止重大問題上線;自動化部署,經過審覈後進行自動部署;自動化運維,專業化重複性工作的智能化;這些工作一般佔常規成本1/3,可以直接降低並帶來質量的更高可靠性

4、有效工時管理和開發團隊工作軌跡記錄

所有開發部門的工作狀況客觀數據,都通過報表發送到管理者的手上,可以隨時查看,這種監督機制自然形成一種驅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